第23章 可惜,帝国双壁不在了(1 / 1)

加入書籤

翌日,宣室殿。

晨曦透过高大的窗棂,照亮了殿内百官肃立的身影。

刘彻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电,扫过阶下群臣。

“刘屈氂,李广利,上官桀何在?”

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三人立刻从朝班中走出,躬身行礼。

“臣在!”

刘彻看着几人,面色不由一沉,随后开口道:“朕此前的时候,令尔等商议匈奴即将南侵之事,如今可有结果了?”

刘屈氂与李广利对视一眼,随后由刘屈氂上前一步,禀告了起来。

“启禀陛下!臣等与上官大夫等人,已反复商议,对于北境之事,已经有了大概的方案!”

“哦?你且说来听听。”

“诺!”

刘屈氂清了清嗓子,这才朗声说了起来。

“陛下!臣等以为,匈奴蛮夷,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其屡屡犯我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此次匈奴欲再度南侵,正是我大汉天兵犁庭扫穴,扬威塞外,将其一举打残,打怕,打服,换取我大汉边境长久安宁的良机!”

“吾等认为,唯有雷霆一击,方能使其彻底臣服,不敢再窥伺中原!”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满了昂扬的战意。

刘屈氂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丞相大人所言极是!匈奴反复无常,唯有打痛他们,方能让他们长记性!”

“陛下,臣附议!非雷霆手段,不足以震慑匈奴嚣张气焰!”

“我大汉兵强马壮,何惧区区匈奴?当主动出击,一劳永逸!”

群臣激昂,仿佛匈奴已是囊中之物。

谁都知道,当今陛下,最喜开疆拓土,最爱听的便是这等主战之言。此刻不表忠心,更待何时?

刘彻听着群臣的慷慨陈词,原本紧锁的眉头,不着痕迹地舒展了几分。

“嗯!诸卿之意,与朕不谋而合!”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沉声问道:

“那么,依诸卿之见,何人可为统帅,率我大汉雄师,北击匈奴,犁其庭,扫其穴?”

话音刚落,丞相刘屈氂再次上前一步,行了一礼,缓缓开口。

“陛下!臣斗胆,举荐贰师将军李广利,作为此次率军出征的主帅!”

他侧过身,指向身旁的李广利,朗声道:

“贰师将军当年西征大宛,浴血奋战,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其后又数次率军与匈奴主力交锋,深知匈奴作战之虚实,用兵老道,经验丰富!”

“由贰师将军挂帅出征,定能旗开得胜,马到功成,为我大汉再立不世之功!”

刘屈氂话音刚落,底下的文武百官顿时再次附和起来。

“丞相大人所言极是!贰师将军乃不世将才!”

“没错!贰师将军定能马到成功,为我大汉再添武功!”

朝堂之上,对李广利的恭维称赞之声此起彼伏,几乎形成了一面倒的态势。

李广利此刻也是心潮澎湃,他向前一步,甲胄锵然作响,对着刘彻深施一礼。

“陛下!末将李广利,愿为陛下分忧,为大汉扫平匈奴!此战,若不将匈奴打得跪地求饶,末将提头来见!”

那股子舍我其谁的豪气,配合他久经沙场的悍将气质,倒也颇具威势。

刘彻微微颔首,目光在李广利身上停留了片刻。

李广利虽说跟卫青霍去病之流相比,显得平庸了些,但多年征战,经验确实是无人能及。

放眼现在的朝堂,似乎也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然而,就在刘彻准备开口说那个“准”字的时候,他忽然又想到了前几日从许辰口中听到的那些话!

“李家……”

“卫家……”

“外戚势力……”

刘彻的瞳孔不易察觉地收缩了一下,当初卫氏一门权倾朝野,外戚势大,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如今这李家,其姐李夫人虽逝,但圣眷犹在,李广利手握兵权,李家子弟遍布朝堂军中,隐隐已有当年卫家之势。

若是此刻再让李广利立下不世之功,那李家……岂非更加不可控制?

想到此处,刘彻原本即将脱口而出的“准”字,硬生生被他咽了回去。

他面色不变,只是淡淡地扫视了一圈群臣,带着几分审视。

“除了贰师将军,诸卿之中,可还有人愿意为朕分忧,领兵北伐?”

此言一出,宣室殿内,一时间竟落针可闻!

方才还群情激昂的众臣,此刻却都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一个个低眉顺眼,噤若寒蝉。

有些官员偷偷交换着眼神,却无一人敢与李广利那凌厉的目光对视。

谁都清楚,此刻站出来与如日中天的李家,与这位贰师将军争夺北伐主帅之位,无异于火中取栗,自寻不快!

更何况,扪心自问,放眼这满朝文武,除了这位屡败屡战、经验“丰富”的贰师将军,又有几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独自领军,去跟那帮草原饿狼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这可不是耍嘴皮子,那是真要掉脑袋的!

刘彻的眉头,不自觉地皱得更紧了,心中的警惕心也更深了几分。

这李家……他们势力已然如此庞大了吗?整个朝堂,竟到了无人敢与之争锋的地步?

还是说,整个朝堂之上,竟无一人,可以为朕所用?竟无一人,可以代替李广利,率军出征匈奴?

“唉……”

刘彻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想当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尚在之时,何曾有过这般无人可用的窘境?

那时候,匈奴闻其名则丧胆,望其旗则奔逃!那才是真正令四夷臣服,扬我大汉天威的大将军啊!

可如今……后继无人啊!

想到曾经的帝国双壁,刘彻心中不由黯然,每每想到他们,刘彻的心中总很不是滋味。

他们二人要是随便一个人在,自己现在又何尝如此纠结。

“陛下!”

就在刘彻心生感慨之际,刘屈氂再次上前一步,劝谏了起来。

“陛下,贰师将军乃是如今我大汉朝与匈奴对战最有经验的将军,他有绝对信心,定能击溃匈奴,扬我大汉国威!”

李广利闻言,也单膝跪在地上,拍着胸脯保证起来。

“陛下!末将愿立军令状!此战若不能大胜,甘受军法处置!”

然而,刘彻只是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却并未第一时间答应。

“此事非同小可,容朕……再思量一二。”

“反正那匈奴也只是暂时骚扰北方五郡,还没有正式对我大汉展开作战行动,今日暂且议到此处,退朝后,尔等将详细方略呈上,朕看后再做议论!”

“陛下……”

刘屈氂还想再说些什么。

“嗯?”

刘彻冷哼一声,面色一凝,沉沉的看向刘屈氂。

“怎么?丞相,莫非朕的话,不管用了不成?”

“臣等万死,还请陛下恕罪!”

刘屈氂与李广利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与不甘。

他们不明白,以前一向好战的刘彻,为何今天面对满朝文武的支持,却没有主动选择跟匈奴开战。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两人交换眼神的这一幕,也被大殿上的刘彻给清晰的捕捉到了。

这,自然让他心中的警惕又加深了几分,更加确定自己的决策没有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