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血色朝堂(1 / 1)

加入書籤

建元四十六年夏,未央宫前殿……

李广利的战靴踏过玉阶,每一步都在青砖上留下暗红的脚印。

他怀中紧抱的玄色包裹不断渗出血水,滴落的声音在死寂的大殿内格外刺耳。

\"臣,幸不辱命。\"

沙哑的声音响起时,刘彻手中的玉如意\"咔\"地裂开一道细纹。

老皇帝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个包裹,布料边缘露出的金线,分明是太子冠冕的纹饰。

霍光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他看见李广利腰间佩刀上缠着的五色丝绦,正是三日前自己亲手为太子系上的。

\"打开。\"刘彻的声音轻得可怕。

包裹掀开的刹那,地底突然传来连绵不断的金属爆裂声。

十二金人同时碎裂的震动,连殿内的铜鹤灯架都跟着摇晃起来。

云山峡谷……

最后一个匈奴死士倒下时,许辰正用剑尖挑开其腕上的红绳。

\"大人!\"石德突然惊呼,\"这些绳子......\"

数百条红绳无火自燃,幽蓝的火焰中浮现出扭曲的符文。

更骇人的是,所有死士的尸体在火焰中迅速干瘪,最终化作满地黑灰,被山风一吹就散得无影无踪。

许辰弯腰拾起一片未燃尽的符纸,上面的笔迹让他浑身发冷,这分明是少府令的笔迹!

未央宫地窖……

韩谈颤抖着举起火把。十二金人已全部崩裂,碎片中露出密密麻麻的桐木人偶,每个心口都钉着银针。

最中央的那个穿着明黄服饰,头顶冕旒的玉珠竟与刘彻冠冕上的如出一辙。

\"轰隆——\"

一道惊雷劈中殿外古柏,透过裂缝照进来的电光中,老宦官突然发现金人底座下压着半幅帛书。

展开后,上面只有一行小字:

\"丙寅年七月初七,钩弋宫\"

温室殿偏室……

刘彻独自站在铜镜前,缓缓摘下冠冕。

镜中映出的面容枯槁如鬼,但更可怕的是他脖颈处蔓延的青色纹路,那分明是蓝泪毒深.入骨髓的征兆。

\"陛下。\"霍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太医令求见。\"

老皇帝突然抓起案上药碗砸向铜镜:\"滚!\"

碎裂的镜片中,他突然看见自己二十年前的模样,那时卫子夫还活着,太子据刚学会走路,他亲手为小家伙戴上虎头帽......

甘泉宫……

铜鹤香炉吐出的青烟在殿内盘旋,刘彻凝视着案前那卷空白的帛书,笔尖的朱砂墨将滴未滴。

许辰侍立在侧,看见老皇帝的手腕上浮现出暗紫色的斑点,这是长期服食丹药的痕迹。

\"陛下,该用药了。\"太医令捧着漆碗趋前。

刘彻突然挥袖打翻药碗,漆黑的药汁泼洒在地砖上,竟冒出丝丝白烟。

\"这药...\"许辰瞳孔骤缩。

\"换成清水。\"刘彻冷冷道,\"朕还没糊涂到喝砒霜的地步。\"

太医令面如土色地退下后,霍光匆匆入殿,在刘彻耳边低语几句。

老皇帝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如当年,许辰知道,这是决定大汉命运的时刻到了。

钩弋宫外,八岁的刘弗陵正在庭中习剑。

孩童的身量尚不及剑高,招式却已初具章法。

\"陵儿。\"钩弋夫人从回廊转出,云鬓微乱,\"陛下召你明日觐见。\"

刘弗陵收剑行礼:\"儿臣知道了。\"

许辰远远望见这一幕,心中暗惊。

这孩子的仪态气度,竟与武帝少年时有七分相似。难怪近日朝中传言\"子弗陵类我\"。

夜半,石渠阁灯火通明。

霍光将密奏呈于案上:\"江充余党确与钩弋宫宦官往来,这是搜得的密信。\"

许辰展开绢帛,上面详细记载了如何借\"尧母门\"谶语拥立幼子的计划。

最触目惊心的是末尾那个鲜红的指印,属于少府寺的铸印匠。

\"他们连玉玺都敢仿造?\"许辰声音发紧。

\"不止。\"霍光又取出一枚药丸,\"太医署查实,钩弋夫人每月取用的朱砂,足够毒死三军。\"

刘彻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沾着黑血:\"朕的儿子...朕的女人...\"老皇帝的笑声嘶哑如夜枭,\"好得很!\"

次日清晨,甘泉宫正殿。

刘弗陵穿着崭新的皇子礼服,规规矩矩行大礼。

八岁孩童的额头抵在玉砖上,姿势标准得挑不出错处。

\"平身。\"刘彻的声音从冕旒后传来,\"知道朕为何召你?\"

\"儿臣愚钝。\"刘弗陵垂首,\"可是为《春秋》注解之事?\"

许辰注意到孩子说话时,手指在袖中微微颤抖,不是恐惧,而是竭力克制的兴奋。

\"朕问你。\"刘彻突然倾身,\"若有奸人劝你取代太子,当如何?\"

殿内空气骤然凝固。

刘弗陵猛地抬头,小脸煞白:\"当...当执送廷尉!\"

\"是吗?\"刘彻冷笑,突然将案上木匣扫落。

匣中滚出十几个桐木人偶,个个心口扎着银针。

刘弗陵踉跄后退:\"这不是儿臣...\"

\"当然不是你。\"刘彻拍案而起,\"是你母亲!\"

钩弋夫人被侍卫押入殿时,发髻上的金步摇叮当作响。

她看见满地木偶,突然放声大笑:\"陛下果然都知道了。\"

\"尧母门?\"刘彻一脚踢翻木偶,\"你也配比附庆都?\"

许辰看着刘弗陵跪地痛哭的模样,心中不忍。

这孩子或许真不知情,但皇权之争从来不讲无辜。

\"传旨。\"刘彻的声音突然平静下来,\"皇子弗陵即日起居承华殿,非诏不得出。\"

钩弋夫人闻言,突然挣脱侍卫,将儿子死死搂住:\"陛下!陵儿他才八岁...\"

\"所以朕留他性命。\"刘彻转身时,冕旒玉珠碰撞出冰冷的声响,\"至于你——\"

老皇帝从霍光手中接过白绫,亲手扔在钩弋夫人面前。

许辰永远记得那一刻:刘弗陵的哭声戛然而止,八岁孩童的眼神从震惊到空洞,最后归于可怕的平静。

当母亲被拖走时,他竟然整了整被扯乱的衣襟,规规矩矩叩首:

\"儿臣...领旨。\"

三日后,钩弋夫人葬于云阳。

送葬队伍经过横桥时,许辰看见承华殿的窗边有个小小身影。

刘弗陵穿着素服,正对着竹简临摹《孝经》,一笔一划,力透纸背。

\"许先生。\"霍光不知何时来到身侧,\"陛下命你明日护送八皇子去兰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