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工业强国,军工护国(1 / 1)
半个月前,白鹰国和毛熊一同修改了洲际导弹的标准。
从5500公里,变更为8000公里。
此举既标志着两国在洲际导弹项目上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同时也代表着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两家,很可能在进行着某些合作。
不然不可能这么默契,一前一后宣布更改洲际导弹标准。
“是!”
张君屏住呼吸,一步步地走到发射台前面。
看着面前的红色发射按钮。
下一刻,导弹发射倒计时开始。
悬挂于指挥中心四周的喇叭,开始播放发射倒计时。
同一时间,地下发射井。
大量穿着白色防化服的士兵,整齐有序地从各个通道离开。
其中十几名士兵,并没有随着大部队登车。
而是来到距离发射井不远处,另外一座地下掩体。
随着最后一名士兵进入。
地下掩体厚重的特质大门被关上。
“发射!”
张君克制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用力按下发射键。
“轰!”
几公里外的地下发射井发出轰鸣之音。
大地震颤,风云变色。
一枚巨型导弹从发射井里飞跃而出。
喷射口喷发而出的绚丽尾焰,犹如巨龙之火。
导弹速度越来越快,向着指定目标飞去。
短短三分钟的时间,神箭-60洲际弹道导弹速度从0马赫,提升到20马赫。
当神箭-60洲际弹道导弹速度变成理论估值22马赫时,距离打击目标只剩几分钟时间。
受限于现有技术。
导弹项目组无法做到全程观测。
只能通过对目标地点的打击时间,分析导弹的飞行速度。
东北,某无人区。
大批科研人员和参加项目的官兵,急迫地用望远镜,炮队镜,观察镜,观察着目标地点位置。
根据既定时间。
一分钟后,洲际弹道导弹将会抵达。
能够在预定时间内抵达,只是观察的第一步。
距离目的位置出现多少偏差,才是重中之重。
“轰隆隆!!!”
地动山摇,火光冲天。
距离观测点四公里外,洲际弹道导弹成功击中目标地点。
“成功了!!!我们的导弹发射成功击中目标地点!!!”
“同志们,我们有弹道导弹了,我们有了对抗列强的超级武器了!!!”
“望远镜借我看看,我要亲眼看看咱们龙国的大杀器!”
“唉唉唉,别挤了,我的鞋被谁踢走了?”
官兵们决定地丢下帽子发泄心中的激动,互相拥抱在一起,庆祝龙国有了自己的远程导弹。
现场绝大多数的战士和指挥员,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
那个时候,龙国只有小米加步枪。
如今,咱们也有导弹了。
能够发射几千公里的大导弹!!!
不管是列强头子白鹰国,还是曾经的老大哥毛熊,没有一个看得起龙国。
北国战场。
白鹰国仗着有飞机大炮,原子弹等先进武器,撂下狠话三个月结束战争,彻底击败龙国,让士兵们回国过圣诞节。
相比于白鹰国,毛熊不遑多让。
说什么失去他们的帮助,龙国十万年都搞不出原子弹,制造不出弹道导弹。
无数人喜极而泣,能够搞出射程几千公里的弹道导弹。
距离研究原子弹,时间还会长吗?
龙国能独立搞出弹道导弹,大家相信同样也能制造出原子弹。
“张君同志,钱院长,各位专家,各位科研工作者,我代表国家,代表全国近七亿老百姓,代表科工委,感谢你们!”
指挥中心,导弹成功击中预定目标的消息已经传了归来。
宁老总激动地向众人鞠躬。
张君吓了一跳,连忙搀扶起宁老总。
导弹距离预定目标有些偏差,但是偏差不是特别大。
未来的第二代,第三代洲际导弹,已经能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掉。
仅仅两根烟的工夫,洲际导弹已经完成了发射到击中目标。
既是科研工作者们,为国家创造的奇迹。
更是龙国挺直腰杆,对抗外辱的一把利剑。
钱院长泪流满面,声音哽咽道:“我们手里有剑了!”
张君有感而发道:“他日两弹合一,那些烈士们,一定可以瞑目了。”
此话一出,又有更多的人哭了起来。
张君感叹道:“一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干了三代人的事情,只为给我们的子孙留一个宁静祥和的生活空间。”
宁老总揉了揉泛红的眼眶,心里涌现出一个强烈的想法。
抓紧培养张君。
让张君的科学才智,运用到更多的领域。
“老总,我的那件事情,请您再考虑考虑。”
张君低声道:“我们手里既要有剑,还要有盾,完备的工业体系,庞大的经济储备,就是我们的盾牌。”
“工业强国,军工护国,两条腿走路,我们才能屹立不倒。”
龙国目前的问题多种多样。
武器装备落后只是其中之一。
最大的问题是,工业体系不够完善。
毛熊只是帮助龙国建立了工业体系框架。
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工作。
接下来还要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工业要发展,军队要建设,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方方面面都要钱。
一味发展军事力量,只会走上毛熊的老路。
拥有能将人类杀死几百次的武器储备。
却连最基础的运动服都造不出来。
“臭小子,也就只有你,能在这么激动人心的时候,脑子里一门心思地想着搞钱。”
宁老总苦笑道。
“不搞钱不行啊,两弹,不,三弹项目,几乎耗光了我们的家底。”
张君摊开双手道。
“战争年代,广大人民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打胜仗。”
“现在,是时候改善一下老百姓的日子了。”
接下来,张君提出了一个宁老总想都没想到的理论。
通过创汇大力发展工业,等到工业体系相对成熟,全面反哺农业。
通过各类型机械,为广大的乡村地区修桥铺路。
实现各种农业自动化。
村村通电,户户有干净的自来水。
即便背上财迷的坏名声,张君也不在乎。
只要老百姓日子过得好,舍他一人又如何?
宁老总沉默不语。
不想相信这样的全盘发展建议,来自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张君负责搞研究创汇,用挣来的钱发展工农业,提升整体国力。
不等宁老总说些什么,张君将他老人家拉到外面,全面描述了自己的第一步创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