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特种钢化学元素质量百分比(1 / 1)

加入書籤

去年,毛熊停止向龙国提供制造装甲钢的合金。

沈城钢铁厂和冶金工业部牵头,联合坦克厂,其他钢铁厂的技术专家,想方设法地寻找替代方案。

龙国是稀土大国,众人的目光也首先盯到了稀土上面。

尝试着用部分稀土元素,代替龙国缺乏的两类材料。

上千名技术专家进行了无数次的研讨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理论可以。

技术暂时达不到高镍合金装甲钢的技术等级。

稀土元素不但活动性难以控制,与其他合金元素形成共同作用,又难以达到合理分布。

简直就是一匹躁动的野马。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种全新的冶炼工艺,双层低氧法。”

张君再次拿起粉笔,写下来一大堆的公式和说明文字。

通过压力淬火工艺,增加装甲钢的耐压,抗弯强度。

想要达成这点,首先要有压力淬火机。

“简单来说,双层低氧法是通过减少钢水的含氧量,提高其稳定性,将内部杂质控制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

“改变钢水存在的氧量超标问题。”

“压力淬火机这套设备,一机部下属企业已经设计完成。”

“再过几天,一机部方面会派人送设备到这里。”

“等到设备到位的这几天,我还将对沈钢的部分设备进行升级,调试。”

张君一口气将技术和余下的工作安排讲了一遍。

有的设备,龙国已经制造。

有些较为复杂的冶金设备,唯有手工升级。

俗称手搓。

“总而言之,影响装甲钢的稀土元素问题,我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

“黑板左边这些内容,想必大家应该都能看懂,装甲钢的化学元素质量百分配比。”

话音落下,宋安泰用力揉了揉眼睛。

脸上出现了意外,震惊,惊喜等各种复杂的情绪。

其他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纷纷被上面的数据吓了一大跳。

大伙确实可以看懂上面的数据和公式。

但就是因为能够看懂,才会让大家如此吃惊。

如果按照张君给出冶炼工艺,国产装甲钢的性能,将回到一个恐怖的数值!

装甲屈服强度1450兆帕,抗拉强度1700兆帕。

经过特殊淬火工艺,装甲抗拉强度可以达到恐怖的2400兆帕。

延伸率同样高得惊人。

布氏硬度450以上……

当初。

张君向宁老总立下军令状,愿为龙国研发比毛熊更加先进的装甲钢。

要完成这些任务,更需要多个工业部门全力配合。

经长老团的一致商议,张君的要求得到满足。

除了冶金工业部,另有多个工业部加入了本次研究。

按照张君提供的图纸,开启压力淬火机的制造工作。

相关冶金设备,也都已经制造完成。

知道众人难以全部接受,张君首先讲述什么叫做双层低氧法。

降低稀土和钢液的含氧量。

如果说稀土元素属于难以控制的躁动野马。

双层低氧法就是套住这匹野马的绳索。

人工控制金属元素的成分变化。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讲述,众人如梦初醒。

应了那句老话。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各路专家闷头进行几个月的稀土元素研究。

万万没有想到。

国内还有另外一支专家团队,也在进行着相同的研究。

后者比前者,速度不知快了多少倍。

不但完成技术攻关,还能拿出相关的冶金设备。

“同志们,国内的装甲钢合金已经所剩无几了,我们必须赶在库存消耗殆尽之前,自己补上这个短板。”

张君用和年纪不相符的沉着,开始发号施令。

需要的图纸,技术,设备,材料,张君都能全部提供给众人。

要求只有三点。

尽快将眼下看到的技术图纸吃透。

等到设备和材料到位,完成特种钢的理论研究和样品制造。

这些工作完成,趁热打铁投入到一项新的冶金技术研究工作。

接下来的话,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除了研究能够替代外国合金的国产特种钢,众人还要研究舰艇钢。

因地制宜。

利用龙国目前拥有的矿石,有色金属,进行船艇钢攻关。

装甲钢和舰艇钢,分别关系着龙国的陆地尊严和海上尊严。

众人互相看了看,表情又惊又喜。

二话不说,马上研读面前资料。

问题一个接一个抛给张君。

张君有问必答。

针对特种钢的延展性,韧性,强度,全面解答大家的疑惑。

冶炼钢材要有优质煤做支撑。

这一点,张君也为众人考虑到了。

向毛熊提出的交换条件中,张君索要了数万吨优质煤炭。

每隔两三天,就会有材料和设备送到钢铁厂。

完成新式高炉的搭建,首批优质煤从毛熊境内运送到龙国边境。

经由火车转运,抵达沈城钢铁厂。

随着材料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沈钢,整座厂子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为安全起见。

工厂民兵和当地驻军实施双重管理。

熟悉厂区情况的民兵负责内部安保,驻军负责外部戒严。

装甲钢研究关系着龙国的主战坦克,能不能摆脱毛熊的控制。

更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国防安全。

一点麻痹大意都不敢有。

为解决优质煤炭运输问题,驻军总指挥孔胜利调动手里所有的运输卡车。

尽快将毛熊送到边境车站的煤炭,运送到沈钢厂区。

两地间隔数百公里。

孔胜利按照一辆车配备两名司机的标准,采取了人歇车不歇的运送方式。

组织起一条运输长龙。

与此同时。

负责寻找铬矿和镍矿的相关人员,全部停下手里的工作。

大规模勘探煤矿。

至于张君,一分钟都没有闲的。

设备,材料陆续不断地送到沈钢。

专家们争分夺秒地学习资料技术。

张君则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利用毛熊送过来的材料,完善一项新设备的改造工作。

顶底复吹转炉

想要制造出超越发达国家的特种钢,需要的设备多种多样。

只靠压力淬火机远远不够。

顶底复吹转炉才是重中之重。

这种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的钢铁冶炼设备,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炼钢法的不足。

并且带动龙国复合吹炼转炉行业的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