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来自全球的材料与设备(1 / 1)

加入書籤

“大家不用怀疑,咱们国家的确有能力研发集成电路。”

“当然,现在的技术水平和白鹰国还是有一定差距,不过用不了多久,技术差距就会被我们追赶上。”

张君没理由不自豪。

白鹰国制造出集成电路的第二年,龙国紧随其后进行立项。

集中攻关集成电路技术。

四年后,龙国制造出了硅单晶炉。

通过大理石和铜片的相互相叠,项目组手搓出一个巨大的大电容,最终达成技术要求。

高纯度硅单晶是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重要元件。

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一帆风顺。

最开始,硅单晶研究存着大量技术问题。

经过集体研讨,研究小组改良了提升工艺。

生产出来第一枚符合标准的高品质硅单晶。

去年秋天。

张君从宁老总口中获得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硅单晶项目小组提取出纯度达到7个9的高品质硅单晶。

7个9指的是硅单晶品质达到99.99999%。

弥补了龙国的一项技术空白,掌握了提纯高纯度硅单晶的能力。

目前的技术水平,相当于白鹰国1953年的半导体技术。

看上去和西方依旧存在差距。

但如果抛开白鹰国和毛熊。

龙国赫然是第三个能够拉制硅单晶的国家。

至于什么小日子,高卢,日落王国,全都要排在龙国的后面。

也是因此。

张君认定现阶段研发数控机床,是符合实际条件的。

经过几天构思,张君拿出一整套改良现有设备的技术。

闻讯赶来的田教授先是一愣,随即仰天大笑。

众人不明所以地看向田教授。

一名和田教授关系不错的专家说道:“老田,你是怎么了?”

“数控机床!!!工业用数控机床有戏了……”

田教授伸出双手,紧紧握着老友的肩膀。

“工业用数控机床必须有大量的半导体元器件,张主任将这台硅单晶炉调到小基地,为的是什么?你们还不明白吗?”

别人明不明白,田教授比谁清楚。

张君这回是要研发数控机床。

真正意义上的商用数控机床!

而不是实验室的研究参照物。

半导体技术与数控机床相辅相成。

没有符合标准的电子元件。

半导体设备数控系统,就不可能实现自动生产。

数控机床为什么领先,皆因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远超老式机床。

控制设备越先进,数控机床精度也就越高。

这一点,白鹰国确实有资格炫耀。

即使是身为超级大国的毛熊,也无法在数控机床领域和白鹰国相提并论。

60年之前,田教授曾经多次带领工业考察团前往毛熊。

参观过毛熊的各个大型工厂。

多次目睹毛熊的机械设备加工能力。

绝大多数还是老式机床,需要人力操作。

只有少量核心工厂有数控机床。

张君接话说道:“毛熊的数控技术,确实拉胯得很,和白鹰国的数控机床相比,毛熊的数控机床就像是小孩玩具。”

技术落后太多了。

当时间进入到八十年代,因为缺少高等级数控机床,毛熊的军事技术出现了严重的滞后。

这种滞后,主要集中在海军领域。

水下潜艇螺旋桨噪音,大到十几海里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田教授深吸一口气,说道:“张君同志,我们的第一台工业数控设备研究,我认为应该首先放在军用领域。”

“尝试着积累经验,争取尽快将数控切割机搞出来。”

“有个数控切割机,60坦克量产也就更近了一步。”

田教授确实不是武器专家,但他参观过毛熊的坦克工厂。

更清楚各类先进工业设备,首先要为军事领域服务。

当时。

田教授亲眼看到毛熊的一家重型机械厂,通过大型水压进行坦克炮塔加工。

经工厂负责人介绍,田教授倍感震惊。

四十年代初期,毛熊已经研究出用大型水压机,快速加工坦克炮塔的技术。

毛熊能在卫国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靠的是无边无际的钢铁洪流。

钢铁洪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毛熊重型机械厂采取水压机冲压技术,以最快的速度,符合标准的技术,源源不断为坦克制造炮塔。

该技术能让坦克炮塔的加工时间缩短数倍。

一旦有了数控气割机,龙国的也能快速量产坦克炮塔。

张君淡笑道:“田教授,将目光放得长远一点,我们不但要造数控切割机,还要制造数控加工中心。”

“各类数控设备,我们都会有。”

闻听此言,田教授愈加亢奋。

难怪张君让自己带领机械专家们,做好随时投入到新项目的准备。

不愧是张必行。

果然是言出必行!

一个小时后,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车间。

知道张君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众人走得蹑手蹑脚,不敢发出一丁点噪音。

随即,张君命人关上车间大门。

白天进行设备改造,晚上加工刻蚀机。

六十年代的世界,别说是龙国不知道啥叫光刻机。

白鹰国,毛熊等一大批国家,也没人知道什么是光刻机。

刻蚀机才是当今的主流。

随着白鹰国首先研究出集成电路技术,刻蚀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加速期。

张君口中的“丐版光刻机”,正是建立在对刻蚀机的升级基础上。

采取了七十年代的反应离子刻蚀机技术。

去年,张君去一趟毛熊。

除了用食品和饮料,将毛熊一众高层哄得眉开眼笑,还从毛熊手里弄到了大量的电子材料。

两个月前。

有关部门根据张君的需求,又从毛熊和其他东方阵营国家,追加了一批电子元件。

光学设备,紫外线灯,硅籽晶,晶体管。

以及用来构建无尘车间的必要设备材料。

无论是现代化光刻机,还是“丐版光刻机”。

对于环境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

研发光刻机,数控机床。

无尘车间是必须的条件,也是必要有的东西。

“丐版光刻机”研发主要建立在七十年代的10微米数据方面。

难度也不算太大。

也就是将炮艇升级为导弹驱逐舰。

晶体管,电子管,张君狂薅毛熊样貌。

光学镜头,东方阵营可以提供。

不过提供者不是毛熊,而是毛熊的亲儿子。

东普鲁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