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两项农科技术(1 / 1)
如果时间进入到几十年后的龙国,随便去街上找一位路人询问,谁是全球头号大流氓,又是哪个国家最喜欢给人当爹?
答案将会出奇地一致,白鹰国。
回答的不算错,但是并不全面。
白鹰国确实喜欢给其他国家当爹,不过这是在毛熊崩塌之后发生的时间。
毛熊存在的几十年里,北极熊才是以全球首屈一指的爹味大国。
给人当爹,施展军事霸权方面,毛熊的霸道远在白鹰国之上。
纵然阿三未曾答应加入东方阵营,成为毛熊诸多盟友中的一员,毛熊也早已将阿三看成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卫星国。
安德烈耶夫抵达阿三当天,马上会见阿三内阁高层。
劈头盖面一顿喷。
完完全全将阿三当成了毛熊的儿孙对待。
态度之恶略,完全不像外事人员,更像是一名恶霸。
阿三众人恨不得掐死安德烈耶夫,说好的温文尔雅,好好先生呢?
殊不知。
毛熊外事人员和毛熊高层一样,统统都有两幅面孔。
对待大国和重要盟友,毛熊的外事人员确实是温文尔雅,谈吐客气。
一旦面对中小国家和已经归附毛熊的卫星国,即便是外事部长的安德利耶夫,也会展现出毛熊特有的霸道和多多必然。
毛熊对人客气,是建立起对方的价值和军事力量方面。
龙国通过一场场恢弘的胜利,为自己赢得的尊严和尊重。
阿三算什么?
国家值得尊重吗?
呸!
几十万大军被龙军数万边防军吊着打,高层没有引咎辞职谢罪也就罢了。
起码也该夹着尾巴做人。
阿三是上蹿下跳,唯恐各国忽视他的存在。
若是小打小闹也就算了,竟然敢和白鹰国勾搭在一起。
派人参加约翰大统领在小日子召开的多国会议,不是找死是什么?
安德烈耶夫明确地告诉阿三内阁。
阿三敢一条路走到黑,坚持加入白鹰国的军事同盟,毛熊将会各类方式保证地缘安全和自身国土安全。
一句话,你敢抱白鹰国的大腿,毛熊就敢砍了阿三的狗爪子。
几天后,阿三媒体进行报道,将会暂时中止派遣军队与白鹰国进行军事演习的方案。
军事演习是白鹰国为发动战争进行的一场军事预演行动。
参加小日子会议的各个国家,将派出一定数量的军队,与白鹰国进行一场名为“和平守卫”的地面军事行动。
协调各国部队进入南猴的军事指挥,诸兵种协同问题。
“这一回阿三算是里外不是人,两个大国全都给得罪了。”
农业科学院,会客厅。
张君兴致勃勃地看着今早的报纸。
报纸转载了阿三方面的相关消息,又刊登了毛熊的军事反击计划。
白鹰国忙着向前线派遣士兵,毛熊也没有闲着。
穗宗当众宣布,白鹰国进行地面军演的第二天,毛熊的远东舰队,也将进行一场海上军事演习。
目的很明确,针对白鹰国搞出的地面多国军事演习,来一招釜底抽薪。
白鹰国敢将爪子伸向毛熊的势力范围,毛熊就敢断了白鹰国的海上运输线。
“张主任,真是抱歉,让你久等了。”
农业表彰会议进行到一半,得知张君忽然来了,主持会议的科学院丁院长急忙从会场来到会客厅。
张君歉意道:“丁院长您客气了,应该说抱歉的是我才对,要是知道您今天正在召开粮食会议,我就改天过来了。”
丁院长摆摆手,笑呵呵地说道:“咱们可是老战友,当初一块并肩作战,解决了一大堆有关粮食的问题,张主任不必客气,这次过来,应该也是为了粮食的问题吧?”
说到粮食问题,丁院长有满肚子的话和张君讲。
持续数个月的国际粮食风波正在落下帷幕,龙国大量向国际市场抛售储备粮,战备粮。
以四大粮商为主的国际粮商,最开始信心满满地认为,只要买空龙国丢出来的筹备粮,一定能将龙国粮食体系搞垮。
万万没想到,龙国抛出的粮食数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每次的抛售间隔越来越短。
从之前的一个星期一次抛售,缩短到一到两天抛售一次。
如今。
全球知名粮仓的仓库已经全部爆仓,储存大批从龙国收购的各种农作物,四大粮商手中的钱袋子也得一点点地见底。
本次粮食风波导致国际粮商损失惨重,龙国不但在军事领域取得胜利。
粮食保卫战,同样取得了一场空前的胜利。
为此,有关部门特地召开会议,表彰这场粮食保卫战的有功之人。
作为农业科学院的一把手,丁院长负责与农业部领导一块主持会议。
“丁院长,我这次过来,确实是与咱们的粮食有关。”
张君淡笑道:“您不妨猜一猜,我是过来要粮食,还是来送粮食的?”
“这……我猜到了!!!”
年过花甲的丁院长一惊一乍道:“张主任是不是又搞出了新型农业技术?快让我瞧瞧。”
说起来,农业部门是除军事部门外,与张君合作最久的同志。
每次张君来到农业部和农业科学院,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新颖技术。
见张君没有否认,丁院长喜笑颜开。
感觉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腰不酸,背不疼。
只等看张君带来的新技术。
张君哭笑不得道:“丁院长,你真是够了解我,我确实带来了一项新的技术,您先看,看完之后咱们再详谈。”
“好好好。”
丁院长眼巴巴地看着张君打开随身公文包,从里边取出一摞资料。
丁院长接过资料坐到沙发,仔仔细细地看着上面的内容。
看了一会,丁院长脸上的激动表情消退大半,说道:“张主任,两项技术要马上进行研究,立刻进行推广,我这边的人手,恐怕不太够啊。”
张君拿出的技术,确实是仅凭,技术内容石破天惊。
可是看到后面的一系列内容和要求,丁院长又感觉时间紧迫。
作为农业专家和科学院院士,丁院长心情迫切的想要将这些技术变成现实产品。
可是农科院缺乏研究人员,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