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镇安楼,寿宴开始!(1 / 1)
翌日。
早早的长公主便起来梳洗打扮,换上了长裙正装,冷艳高贵,让人不敢靠近。
还为魏平安准备了一套素雅的衣服。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魏平安一席白衣,上边绣着竹叶,说是那个大户人家的公子,也没人怀疑。
准备好了礼物,几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向大夏新建成的第一高楼前往。
这是女帝登基后,唯一动的工程,请能工巧匠盖成的楼。
比安国的第一高楼,还要高上一丈。
钦天监所言。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而又恰逢大夏军神秦老将军寿宴。
以老将军的杀气,压住安国的国运。
所以。
又名镇安楼。
老将军的寿宴,将在这座镇安楼举行。
平日里可以作为钦天监观星的场所,亦或者作为重大节日,宴请朝臣。
而且秦老将军寿宴,陛下天恩浩荡。
三位皇子都会出席本次宴席。
朝中的不少大员也都会到场。
毕竟谁敢不给面子。
皇子都悉数到场,你不到场,你在装什么?
虽然朝中当党派林立,极为复杂。
但老将军的面子,还都是要给的。
在这种如此正式的场合,魏平安选择骑马跟在杨波的身后。
第一,合乎礼仪。
第二,也是魏平安比较在意的。
可以简单地熟悉京城的路线。
走在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魏平安颇为惬意。
但突然一个熟悉的人影出现,让其有些始料不及。
是程冰。
他此时身着便衣,站在一家茶馆的二楼,正在看向长公主的车驾。
魏平安目光的着落点刚放在程冰身上,后者就立马注意到了他。
急忙将目光挪向他处,装作在看风景。
因为从始至终,都是魏平安见过程冰。
而后者从没见过魏平安。
若是停留太久,恐怕会引起这个锦衣卫的警觉。
他怎么会出现?
魏平安在心里留下疑问的种子。
几次见过程冰。
第一次是其在抓捕安国细作。
第二次是皇宫内丢了东西,他带人去查。
这是第三次。
虽然不清楚今天他出现的目的。
但总觉得这个程冰日后会咬着自己不松口。
难缠得很。
魏平安手里拽着缰绳,拐了个弯,也是看到了镇安楼的全貌。
能有如此能工巧匠,确是让人心惊。
还没等魏平安好好的看看这楼,旁边的人一声惊讶。
“魏大才?”
这一声。
也是让魏平安下意识的回头看去,那位认出自己的公子也正满怀期待的看向自己。
仔细地在心中回想,这个面孔有些眼熟。
似乎的是当日花船有过一面之缘。
这一回头不要紧,对方炸锅了。
“魏公子!”
“真的是魏公子!”
“魏大才来了!”
好家伙。
这人一下子就喊出声音了。
把街上不少的读书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这两日,魏平安的名声在京中早就已经传开了。
各个酒楼,茶馆,等等等等。
都有说书人在讲述魏平安的当日的事迹。
这一声喊,也是把大部分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一瞬间。
人群如潮水一般,向魏平安的方向涌来。
“魏大才在哪?”
“哪个是啊。”
“身穿白衣,骑着马的便是。”
这一下人群鼎沸,都想看看这两日风头正盛的魏平安是什么样子。
但毕竟是长公主的车架,无人敢冲撞。
都是在安全距离,远远地讨论着。
但杨波还是派出亲卫,在两侧护着车队,避免发生什么情绪激动的事。
“果然是一表人才啊。”
“这就是大夏文坛的希望啊!”
人群鼎沸。
魏平安也觉得有些尴尬,只能一手掩住脸,缓缓向前。
终于到了这镇安楼。
人群依旧鼎沸,但魏平安无暇去管那些,大步来到长公主面前,扶其下车。
但好在今天镇安楼附近已经做了警戒,到了里边,也是安静许多。
来到第五层。
便是今日秦老将军寿宴的位置。
一二三四层分别招待的是亲朋好友。
而这第五层,席位不多,却个个都是大角色。
大皇子,李长轩。
二皇子,李长均。
长公主,李长生。
麒麟书院的院长,文渊阁大学士,姜涯。
内阁首辅闻世鸿。
刑部尚书齐桢。
户部尚书杨开泰。
礼部尚书周康。
工部尚书莫建磊。
兵部尚书谭彬。
吏部尚书张之水。
三位皇子悉数到场。
六部的领头人也都在场。
还有麒麟书院的院长。
能在京城把这些人凑到一起,那只能是皇帝同意。
否则。
压根不可能。
但魏平安听闻长公主的介绍后,也是随着长公主落座。
齐桢的身后坐着老熟人,齐公子。
而麒麟书院的院长姜涯身后,则是坐着毕云。
两人见魏平安眼中有欣喜,用眼神打着招呼。
但似乎对卫平出现在长公主的身后,两人也丝毫不惊讶。
落座后。
魏平安回想起长公主说的话。
为秦老将军祝寿的,来的都是文官集团的领头人,武将集团却无一人到场。
看来今天的寿宴,似乎并不寻常。
按道理。
武将集团里的高层人物,武将集团绝不会不参加此次寿宴。
那就只能是一个原因。
避嫌。
武将扎堆,报团取暖。
确是不是好事。
或者另有隐情。
而最上位坐着的便是,大夏镇国公秦尺。
老将军跟随先帝爷一生征战无数。
虽六十大寿,但给人的感觉远超六十。
尽量让自己佝偻的背,挺的更直一些。
“老夫寿辰,本想简办。”
“但陛下抬爱,来了这镇安楼。”
“又让三位皇子,诸位朝廷肱骨前来。”
“老夫三生有幸。”
说着秦尺将军拿端起酒杯,冲着大家说道。
“今日的酒菜,都是陛下御赐。”
“诸位,请多饮几杯。”
众人举杯共饮,这些领头人一个比一个人精,不是在互相客套,就是在互相吹捧。
本来安安静静,大家喝喝酒,互相吹吹牛批。
也就过去了。
但二皇子李长均的一句话,也是将矛头对准了长公主。
“三妹。”
“据说京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便是你府中的书童了。”
“一夜佳作两首。”
“被誉为大夏文坛的希望。”
“那篇说愁的词。”
“更是被京中文人争相传诵。”
“三妹后边坐着这位。”
“便是魏平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