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找出真相,还要乱咬人!(1 / 1)

加入書籤

“你怎么说?”村长杨秋生要过巡役的灯笼抬高些。

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聚在赵平安身上。

屋外寒风呼啸,吹得灯火摇晃不止,昏黄的灯光映在他脸上,忽明忽暗。

侧边站着的林海棠下巴微扬,心里冷笑,心想小样的,老娘调教男人多少年了,还能被你个乡下土老帽给搞定不成?

张山等其他参与诬陷的家伙,刚压下去的邪火被这姿态又给勾了出来。

徐富满心愧疚,知道这一切都是因自己而起。

程菊菊也紧张地盯着赵平安的脸,为他的处境担忧,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帮他。

至于围在外圈那些人则鸦雀无声,反正这场面上哪个不是自己惹不起的角色?干脆看戏就好。

“我听闻小徐被人污蔑,便火速从家中赶来,赶到时只看到一群人围着小徐,前后不到一炷香。”赵平安面色平静地说道。

他这话里透露出关键信息:自己根本没有作案的时间与条件。

杨秋生脑子稍一盘算就明白了,举着灯笼转身照向左边站成一排的林海棠、张山等人:“现实情况不允许赵平安栽赃嫁祸。”

“谁说的。”

林海棠不止嘴上嘲讽男人,眼神也带着不屑,顿了下冷哼道,“刚才蜡烛翻倒,全屋黑了正是他搞事的时候。”

“是的!”张山等人立刻七嘴八舌地附和,为林海棠摇旗呐喊。

杨秋生不能只听片面之词,眼神一扫,看向屋内深处那一圈围观的人。

这些人可不敢说谎被加刑罚,因此纷纷如实交代。

“当时灯突然灭了,满屋子都是惊叫声……”

“大概三息时间后,林海棠才喊人拿油灯过来。”

“我记得赵平安一直站在门后灶台边没动过。”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杨秋生边听边理,快速筛选有效内容。

“大家都说得差不多,那就是说谎的就只有一个。”林海棠冷眼盯着赵平安,满脸鄙夷,“我看你才是真正的主谋,就为了我那传家宝。”

赵平安不言不语。先前与程菊菊聊天中无意得知,杨秋生是个出身捕快的老手,对这场局势自会有判断。

“虽然大家说法有些出入,但从蜡烛熄灭,到朱春霞从大通铺端油灯出来照亮堂屋,总计不过三息半。”

杨秋生说着,用手指指了指地上翻倒的木箱和散落的衣物。

“来,你试试看,能不能在蜡烛刚灭、漆黑无光的情况下,摸走瓦罐、藏到小房间林海棠被褥底下,再无声息地返回原位。”

众人暗暗在心里计算。

从赵平安站的位置到小房间约八米远。

哪怕他灯灭瞬间毫不慌乱,也得先跑出三米,准确摸到瓦罐,迅速塞进小房间,藏好,再安然无声返回原地。

这一切要在黑暗中完成,简直像是请了仙人附体才能做得到。

现场气氛凝固到极点,众人心中都已明了。

“诬陷他人,盗窃血亲遗骨,依照大武朝边境律法,林海棠、张山为主犯,判处强制原地屯垦十年,其余从犯分别处以三个月到两年不等的劳役。”杨秋生当众宣判。

林海棠、张山顿感绝望,直接瘫倒在地,其他从犯也吓得哇哇大哭。

要知道在大武王朝,轻重刑事才有资格从坐牢转为边境劳役,年限一般在一年至五年之间。

只要在边境苦干一年,并得到村长认可,有悔过表现,就能拿文书到上级单位用银子赎身,前往郡城从事轻松工作。

实际上去了郡城,就等于是恢复自由。

而“强制原地劳役”是不可赎回的,无论判多少年,都得实打实干满年限。

以仁凤村的条件,林海棠和张山的判决在他们看来等同于死刑。

“村长,我是冤枉的,真的是赵平安觊觎我的传家宝……”林海棠连滚带爬抱住杨秋生的腿哀嚎大哭。

“诬陷他人都成了习惯了吗?”

杨秋生一脸愠怒,低头厉声斥道,“还不知悔改,那就加判三年前线劳役!”

前线劳役多为挖壕打桩、修营造道,不但吃苦,还得面对战乱威胁。

林海棠顿时止住了哭声,哆嗦着说:“我,我认罪了,村长,求你高抬贵手放我一马。”

哼。

杨秋生抬头,扫视全场,厉声道:“你们都是带罪之身,不是来仁凤村踏青的。”

“记住,这里是边境,即使王公子孙来了,胆敢越线也照样得伏法,皇帝陛下都没理由赦免,听明白了吗?”

“明白!”众人齐声回答。

“明白就赶紧收拾收拾去睡觉,明天还得干活。”杨秋生摆手命令。

众人纷纷动身。

“村长。”赵平安突然出声。

杨秋生转头,神色稍缓:“嗯?你说。”

“事还没完。”赵平安不急不缓地说道。

众人脚步顿住。

“得饶人处且饶人。”杨秋生眉头一皱,语气中已有不满,心想自己断得清清楚楚,这小子还想干嘛?

“是这样的。”赵平安将林、张一伙人之前定下的赌约说了出来。

众人纷纷恍然,也想起来了。

搜房前,确实立过口头约定:若赵平安清白,林张需赔偿十斤熏黄花鱼、十斤熏野猪肉并三日内当众道歉。

杨秋生向现场询问证人,众人异口同声作证。

“民间口头约定,只要有三人以上作证,朝廷律法亦予支持。”

杨秋生当即用惯有的宣读语气说道,然后转向林海棠等人,“你们有异议吗?”

“不过就是点鱼肉,有什么赔不起的?过几日我家里寄的钱物就到了。”

张山领了十年劳役,早已认命,这会想着用些钱笼络人心,便主动答应下来。

他一出声,同伙们都感激地看向他。

杨秋生目光一转,看向赵平安。

“有人认赔我就不追究。不过黄花鱼稀少,我要折算成现银。”赵平安说道。

“不过是点银子?我张家最不缺的就是这玩意。”张山迫不及待回应。

赵平安等的就是这句话,眯着眼笑道:“多谢张公子支持。

市面上熏大黄花鱼每斤两千文,熏肉每斤二百六十文,总计是二十二两六百文铜钱。”

这是他参考自己卖给中间商的价格,又翻了个倍算的。

周围人听得目瞪口呆。

赵平安真敢开口,这价格普通人一整年都赚不到。

张山脸色一沉,目露寒光:“趁火打劫,你还有没有点人性?”

事实上他不过是清源郡张氏的旁系,家里长辈的收入根本没外人想的那么夸张。

这要真掏了这笔钱,自己下半年还怎么过?

赵平安耸耸肩:“嫌贵就自己去市场采买。”

眼下能一下拿出十斤熏大黄花鱼的,除了他本人,也就只有那个他早上卖货给的中间人豹爷。

但就豹爷那黑心肠,价格保准高得吓人,所以他其实已经是让利出售了。

“村长!”张山急得跑去找杨秋生,“他这是不是扰乱边境物价、破坏屯垦秩序?”

林海棠等人也跟着小声起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