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孔宣回岛(1 / 1)
于是瑶姬连忙向着孔宣一拜,语带感激的开口道:“孔宣前辈大恩大德,瑶姬没齿难忘。您不仅愿意庇护瑶姬的三个孩子,还如此周到地为吾夫妇二人考虑,瑶姬心中实在是感激不尽。请前辈放心,无论天庭此行如何裁决,我与天佑必不会做出有违道义之事,定不负前辈的厚望与庇护。”
领头的天将此刻也不敢怠慢,连忙躬身行礼道:“是,孔宣前辈,吾等定将前辈之意,原封不动转达给天帝。”
孔宣听到这话,点了点头,却是没有再开口说什么,然后便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离去。
天兵天将在孔宣的示意下,迅速整队,带着一丝敬畏的目光望向瑶姬和杨天佑,随后转身,踏着祥云,浩浩荡荡地返回天庭。
他们的背影在蔚蓝的天幕下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天际。
杨蛟、杨戬、杨婵兄妹三人,目露担忧的看着瑶姬与杨天佑被一众天兵天将带离,心中皆是暗暗下定决心,要好感跟着孔宣努力修炼,争取早日登上天庭将父母接回家!
片刻之后,兄妹三人纷纷将感激的目光投向孔宣。
孔宣见此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和而平静,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你们不必过于担忧,你们既入吾鸿蒙门下,那便是吾鸿蒙门下弟子,看在这个的面子上,你们那个便宜舅舅也不会过于为难你的父母,过于这二人会受到一些惩罚,但是想必不会伤及性命!”
“你们只需努力修炼,待到时机来临之时,便可重新迎回尔等的父母!”
杨蛟、杨戬、杨婵闻言,心中的忧虑稍减,眼中不由燃起点点希望之光。
他们深知,唯有自身强大,方能守护所爱之人,改变既定的命运。
杨蛟上前一步,拱手坚定道:“孔宣前辈,我们定当勤修不辍,不负前辈之恩,早日达到能够救出父母的那一天。”
杨戬紧随其后,眼神坚毅,双拳紧握:“是,孔宣前辈,杨戬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都绝不会退缩。”
他的语气中满是无畏,还有一丝对救出父母的渴望。
杨婵则轻步上前,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孔宣前辈,杨婵也会努力修炼,用我的力量,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她最为年幼,但是眼神中却也没有任何畏惧。
孔宣望着这三个语气坚定的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欣慰。
他轻轻点头,声音温和的开口道:“好,有你们这份决心,何愁大事不成。记住,修行之路漫长且孤寂,但只要心怀信念,坚持不懈,终能破茧成蝶,翱翔九天。”
杨蛟、杨戬、杨婵三人闻言,连忙点头称是。
随后,孔宣便接着开口道:“好了,此番事已了,你们也将要入吾鸿蒙门下,那么便该先随吾回鸿蒙岛一趟了!”
说罢,他直接一挥手,一道法力便瞬间出现,然后卷起了杨蛟、杨戬、杨婵三人,将他们稳稳地托浮在半空中。
接着,便见孔宣身形一晃,化作一道流光,率先向远方飞去,那流光之中,隐隐五色之光交织之态,显得神秘莫测。
而杨蛟、杨戬、杨婵三人则是被孔宣的法力紧紧包裹着,跟随在他身后。
三兄妹此刻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啸,周围的景物如同流水般向后倒退,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同时,他们的心中既觉兴奋又有些紧张,因为他们很清楚,这是他们修行之路上的重要一步,也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关键。
孔宣的速度极快,很快便带着三人来到了一座巨大的岛屿之上。
这座岛屿云雾缭绕,灵气逼人,仿佛与世隔绝,自成一方天地。三人定睛一看,只见岛上奇花异草遍地,灵兽珍禽嬉戏,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这里便是鸿蒙岛,吾此前便一直在岛上修炼,轻易不出岛。而以后,你们也需在鸿蒙岛修炼。”
孔宣的声音在三人耳边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三人看着眼前这片巨大的岛屿,心中不由升起了一股震撼。
他们之前从未见过如此仙境般的地方,每一处都透着神秘与不凡,仿佛这里的每一粒尘埃都蕴含着天地间的奥秘。
孔宣看着三兄妹脸上的震撼,不由微微一笑,同时眼中闪过了一丝怀念之色。
他犹记得,当初他刚出世时,西方二圣亦想将他强行度化回西方,是师尊带着几位师叔救下了他,并将他带回了鸿蒙岛,收他为徒,教他修行,令他一身戾气一点点尽数消散。
而他刚刚登上鸿蒙岛时,脸上的表情似乎与杨蛟、杨戬、杨婵兄妹三人如今脸上的震撼神色一模一样。
他轻声咳了一声,惊醒了因眼前这景象而震撼不已的兄妹三人。
然后缓缓开口道:“好了,尔等先随我去拜见师尊吧!”
说罢,孔宣便率先迈步向前,而三兄妹见此也连忙紧随其后。
他们此刻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脚步轻快,仿佛受周围景象的影响,心情都舒缓不少。
不过片刻,孔宣便带着三兄妹来到了玄屹的闭关之地,一处幽静的山谷之前。
“弟子孔宣,特携杨蛟、杨戬、杨婵兄妹三人前来拜见师尊。”
孔宣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带着一丝庄重与敬畏。他静静地站在洞府前,等待着师尊的回应。
很快,洞内便传出了一道悠长而深沉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无法捉摸,又带着无尽的威严。
“孔宣,进来吧。”
孔宣闻言,微微点头,随即转身对杨蛟、杨戬、杨婵三人说道:“尔等随我进去,记住,师尊乃是混元大罗之境的顶尖强者,尔等需心怀敬意,不可造次。”
三人连忙点头,神色肃穆,跟随在孔宣身后,踏入了洞府。
洞府内,光芒柔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心神宁静。
洞府深处,一位看起来十分年轻的道人正盘膝而坐,他面容平静,双眼微闭,仿佛与天地同呼吸,与万物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