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大唐天威(1 / 1)

加入書籤

造船之事由工部主导,工部的速度,比李凡想象的更为快。

不过半月,便拿出了初步的方案,只不过这方案,依旧摆脱不了时代局限性。

李凡拿起摇头道:“不行,绝对不行,我们要的是远洋大船,而不是近海小船,全部推倒重来,大船长度要在六十米以上,龙骨更要由百年巨树制造而成……。”

制造大型宝船的条件很苛刻,尤其是巨木,这东西放到现代,千金难求,可在古代森林深处到处都是。

工部侍郎许大人面露难色道:“殿下,我大唐的船多为楼船,像这种远洋巨船,从未有人涉足过,我工部实在是力有不逮。”

闻言,李凡皱眉道:“没有,难道就是借口吗?这是陛下的命令,难不成你要抗旨不尊吗?”

“还有!这条船必须要足够大,因为本太子打算在船上安装上巨炮,此我大唐水师便可纵横于海洋之上。”

李凡的诸多要求,让工部官员个个抓耳挠腮。

在经过几十次的提点之后,李凡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工部的设计,因为这些人的局限性实在太大了,根本想象不到百米巨船的雄伟。

其实也不怪他们想象不到,实在是这个领域是一片空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这种庞然巨物,每个地方都需要细致入微,根本难以速成。

最终,李凡打算自己闭门造车。

“什么!太子回天策上将府研究远洋巨船了?”

一想到下次火药的事情,李世民心里就发虚。

这小子太会折腾了,不会把自己折腾死吧!

不放心的李世民,直接带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来到了天策上将府。

此刻的天策上将将府后院,仿佛一个杂货铺,各色的木匠铁匠,都在紧锣密鼓的按照李凡提供的图纸,打造着零件。

而李凡则是指挥着众人进行组装,远洋巨船已经有了框架,整艘船高一米多高,长更是达到了恐怖的8米。

虽然是个模型,但看起来依然是个庞然大物。

只见大船上前后各有火炮,两侧各有火炮,黑咚咚的炮口让人看着便感受到了极致的恐惧。

这样的庞然巨物,若是放在海上,恐怕是连那鲲鹏都难以承受其一击。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船虽大,可是细微之处却极为考究,几乎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长孙无忌盯着这艘船,久久未回神,李世民也是如此,他盯着这艘船,心潮澎湃。

“太子,这艘船是你研究出来的吗?太好了!若是有了这艘船,海外之敌就皆不是我大唐对手。”

李世民没忍住哈哈笑了起来,脸上浮现出了不健康的红晕,随后便是猛咳了起来。

“父皇说的对,这艘船若是出现在海上,必然能够征服万国。父皇!这艘船只是个模型,我打算让工部的人一比一研究,争取在半年内造出真正的大船。”

李凡的一句真正的大船,让李世民又亢奋了起来。

一个模型就已如此雄伟,这艘船若是真造出来,怕是会比宫殿还要雄伟。

自从知道海外也有强敌的李世民,对海外有了强烈的警惕之心,他没有丝毫犹豫道。

“通知下去,各部官员全力支持远洋海船的建设,如有推诿,便是死罪。”

李世民说完就顺手发了明令,有此明令,李凡便真正有了尚方宝剑。

在李世民的全力支持之下,工部的官员很快便开始建造,建造的地点则是渤海。

渤海虽是大海,可却身处华夏之中,在此地造大船,只需在渤海海口两地架上火炮,便能控制渤海。

所以这个渤海是最合适的。

为了能使此事速成,李凡直接率部,前往了渤海全力督导。

第一艘船试错成本较高,足足用了八个月,才建成了第一艘大型宝船。

第一艘大型宝船,只有区区五十八米,虽然只有区区的五十八米,但是对于当时的大唐来讲,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大船了。

这一艘船的浪费也是极其可怕,仅仅是一艘船,便花费了整整一百二十万贯。

当然,这只是第一次的投入,之后造船的成本将会锐减,可能只有一半,若是工艺成熟了,甚至连一半都用不到。

大型宝船建好后,兴冲冲的李世民当即率领文武百官,从长安前往渤海观礼。

随后便被万炮齐发的场景震撼,当即又追加了一千万贯。

在建设中的宝船有五艘,再加上这一千万贯钱。

接下来的宝船数量甚至有可能突破20艘。

一年后,大唐舰队正式入海服役,舰队中的宝船有二十一艘,各个的尺寸都在50米以上。

最大的大唐号宝船,其长度甚至突破了110米。

有了宝船后,当即便是要出海。

李凡坚信,在实战中方能训练出最可靠的士兵。

至于试错,那更没必要了。

二十一艘战船万炮齐轰,根本不会失败,只有一路碾压。

除了舰船的李凡,当即来到了倭国,这个国度可是李凡最为痛恨的国度。

李凡驾驶的宝船直接来到了倭国,随即便是一轮万炮齐轰。

这轰天的响声,让如同猴子骑马的倭人,全部都吓傻了,都以为是天神降世。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借助战船和火炮,大唐军队一路平推,很快便让这群矮小的倭人知道什么叫大唐天威。

随后,李凡在当地登记造册,把所有的土地收归大唐所有。

而这块土地上的子民,则是全部沦为奴隶,为大唐开采播种。

对于大唐而言,奴隶可是个好东西。

自从李凡攻打高句丽,突厥拓地千里后,对奴隶的渴求就愈发的严重了,所以这些人一部分被留在了本土,另一部分则是被卖往各地。

对于奴隶的贩卖,李凡是真心眼红,仅仅是第一次贩卖的利润便高达百万贯。

李凡总算知道为什么后世有邪恶的三角贸易,原来这玩意儿是真赚钱。

随着奴隶的贩卖,大唐对倭国的控制,逐渐加深。

同时,李凡以太子的名义发布政令,鼓励移民。

鼓励大唐百姓迁移到倭国,并把倭国改名为扶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