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嫉恶如仇魏国公(1 / 1)

加入書籤

朱元璋矗立在宫道之上,双手背在身后,表情惊疑不定。

之前的发现,让他的心中警铃大作。

如果,朱雄英真的是有一手易容妙术的话。

那么他为什么一直以这样一幅面孔,出现在他的面前?

而这张假面孔之下,所掩盖着的到底是一张怎样的脸?

朱元璋的表情越发的高深莫测。

强大的气势,使得周围面朝墙壁的太监宫女都不由得瑟瑟发抖。

但是朱元璋却不管这些,一挥手,将匆匆赶过来的贴身太监推了个踉跄。

伸手摸着下巴上的胡须,仔细的思考着。

那到底只是一团偶然的脏污,还是真的是易容的瑕疵?

如果是易容的话,那么这张面孔下面的那一张脸,到底是一张怎样的面相?

想到这里,朱元璋竟然有些踌躇。

他不得不承认,之所以会对朱雄英另眼相看,一是因为朱雄英的满溢到无法掩盖的才华。

但是朱元璋又何曾是个惜才之人?

之所以让他放过朱雄英,甚至像现在这样相处的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朱雄英那张,和他的好大孙有三分相似的脸。

如果那一张脸下面是一张全然无关的面孔……

想到这里,朱元璋眼神一凝,胸中怒火奔现。

那就证明自己和那小子的相遇是早有预谋,甚至于这个名字都是编出来想要接近自己的。

那样的话。

他必然要使雷霆手段,将朱雄英一伙连根拔起,无论牵扯到谁都绝不姑息。

但是。

万一呢?

万一那张脸下,是一张更加相似的脸……

朱元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向来乾纲独断的朱元璋,第一次有了想和别人商量一下的想法。

但是他甚至不知道,该和谁商量这件事。

朱元璋不知道该和谁商量这种事,但是朱允炆却是马不停蹄的和黄子澄凑在了一起。

经历了上次的献药事件后,黄子澄便牢牢地把住了朱允炆的大腿。

如今,听到朱允炆半是抱怨半是担忧的叙说之后。

黄子澄的反应居然要比朱允炆大得多。

“怎么会这样!”

“这是蓄谋已久,这是图谋不轨!”

黄子澄再也无法保持的饱学大儒的姿态。

如果不是最后的理智,还得控制他的行为,他甚至早就已经跳了起来。

即使这样,黄子澄也冒失的一把抓住了朱允炆的手臂,急声说道:

“殿下,不得不防啊!”

“黄先生,没必要如此吧?”

朱允炆愣住了,他没有想到黄子澄居然是这个反应。

他明明只是气不顺过来抱怨一下而已,但是看黄先生这一副作派,怎么感觉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不由得说道:

“孤只是不愤于此人居然和大哥起一样的名字,而且他的那些做法分明就是哗众取宠。”

“也不知道父王和皇爷爷究竟是怎么想的,居然选了他来改革宝钞。”

听着朱允炆的抱怨,黄子澄有他自己的想法。

对于黄子澄来说。

自己蹉跎半生,就是为了辅佐君王,而朱允炆则是最合适的人选。

毕竟太子羽翼已丰。

不可能受他一介腐儒摆弄。

而太子的地位稳如泰山的情况下,太子长子便是妥妥的第三代皇帝。

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和太子已故的嫡长子长得相似的家伙。

最主要的是同名同姓。

这无疑是在往黄子澄的心窝上捅刀。

不管这个朱雄英是真的恰巧长得相像,还是有什么别的意图。

黄子澄都不敢赌。

他必须要想个办法,让这位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朱雄英。

彻底的远离朝堂。

但是黄子澄也知道,这一件事情不能由朱允炆出面。

黄子澄眼睛一转,顿时计上心来。

“殿下,依老臣的意思,您不妨去和魏国公商量一下。”

“魏国公?”

朱允炆疑惑地眨了眨眼。

“是啊,魏国公是太子殿下钦点。辅佐这次宝钞改革的人选,而且还是朝堂上唯一支持太子殿下的人。”

“在宝钞改革这件事情上,魏国公的话语权很重。”

“只要魏国公开口,那么这个邀上取宠,华而不实的朱雄英,必然会被太子殿下唾弃。”

“为了宝钞改革,太子殿下殚心竭虑,甚至不惜与陛下发生冲突。”

“殿下也要为太子殿下分忧才是。”

朱允炆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虽然之前嘴上说的大义凛然,但是朱允炆心中还是极不乐意,让父王见到那个朱雄英。

所以听到黄子澄出的主意,朱允炆连忙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

便马不停蹄的跑向了银行。

早在前一天下午晚上,朱元璋便下了命令,将银行从户部旁边,搬到了闹市区的一座三层楼阁中。

这里正是金陵城最繁华的所在。

当这里挂上了银行的牌子之后,来往的行人客商都议论纷纷,不知道这里究竟是个什么店铺。

而在这银行当中,花厅之内。

魏国公徐允恭正皱着眉头,听朱允炆添油加醋的,说着朱雄英的班班劣迹。

“允炆殿下,你是说此人不仅花言巧语哄骗太子,而且还给自己起了个朱雄英的名字?”

朱允炆到底是没敢说出朱元璋白龙鱼服的事情。

只是添油加醋的,将朱雄英的举措,说的是天怒人怨。

果然,听到朱允炆的描述,徐允恭顿时怒火勃发。

用力一拍桌子,冷声说道:

“简直是岂有此理!花言巧语,蒙蔽君上。”

“而且居然用改名这样下作的手段,企图攀附太子。”

“简直是其心可诛!”

朱允炆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是连连摇头,诚惶诚恐的说道:

“徐伯父,小侄可不是这个意思。”

“小侄只是觉得,此人的名姓竟然与大哥相同,小侄与大哥将来情深义重。此时听到同名同姓,心中颇不是滋味,”

“而且,或是因为小侄资质愚钝,这一位朱雄英的种种举措,小侄听的是云里雾里。”

“父王大病初愈,小侄也不敢多去打扰,这才来请教伯父。”

“伯虎万万要以朝政大局为重。”

徐允恭冷哼一声:

“允炆殿下放心,等此人到来,我倒要考教考教他的成色。

若真是巧言令色之辈,拼着被太子和陛下责罚,我也要立诛此贼!”

徐允恭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花厅当中。

没等朱允炆心中偷笑,便听到外面有人通报:

“国公爷,门外有位姓朱的先生,说是受太子之命,前来总揽银行事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