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我是谁(1 / 1)

加入書籤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乱古大帝在专心研究《寂灭天经》,姜明在用心领悟《不灭天功残法》,而那只老鹤则在旁边静静地守护着,如同过去一样,忠诚地陪伴着乱古大帝。

终于,乱古大帝研究完了《寂灭天经》,他感慨万千地说道:“寂灭天尊果然名不虚传,他的《寂灭天经》对我这种处于生死边缘的人来说,确实有着莫大的帮助,多谢道友。”

姜明回过神来,微笑着说道:“不用谢,我用一本经文换取了你三本,是我赚了。不过,我在研究你的经文时产生了一些疑问,不知是否可以向你请教?”

乱古大帝似乎已经不再排斥姜明,他笑着回答:“道友请问,我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姜明与乱古大帝展开了一场关于道法的深入探讨,尤其是关于《不灭天功》和《乱古经》,特别是其中的斩我明道决。

姜明在参悟之后,只觉得眼前迷雾消散,豁然开朗。

他是谁?

他是姜明!

姜明只是姜明!

在《遮天》这部史诗的终章里,那位俯瞰众生的女帝对叶凡倾诉:“你不是他,但若将他的往昔与经历编织进你的意识之海,或许便能重塑灵魂,或许你将化身为他。”

这一语双关的寓意引人深思:一个人的自我认知,真的会因记忆的篡改而摇摇欲坠吗?

如果叶凡真的被植入了女帝兄长的记忆,他是否会就此成为女帝的兄长?

这不仅是惊心动魄的猜测,更是对自我认同的深刻挑战。

姜明却坚信,女帝拥有这样的能力。

这位女子仿佛被心魔所困,她将与兄长共度的童年时光铭记在心,那些岁月成为她灵魂深处的烙印,乃至升华为她的道果,历久弥新。即便岁月更迭,她晋升仙帝之列,那些记忆依然清晰如昔。

若她决定对叶凡下手,抹去其记忆,植入兄长的过往,叶凡或许真的会化作他人。然而,她并未采取行动。

更让姜明感到不安的是,他自己正身陷相似的恐惧之中。

他本是地球现代人,穿越时空,成为了姜明,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他人记忆的强制植入吗?

姜明前世的短短二十年显得微不足道,尽管他依然坚信自己的身份,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的记忆对他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这引发了一个深刻的疑问:一个人的记忆是否会重塑他的自我认知?

如果短暂的记忆可以被影响,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是否会逐渐忘记自己的根,忘记自己的起源,不再属于原本的时空?

千年万年后,当他回顾过往,是否还能记得那个曾经的世界,父母的容颜?

他不再是原来的他,而是这个世界的姜明,那短暂的穿越记忆,或许将被封印,永不复苏!

姜明心中一震,他之前并未察觉到这个隐患,直到读了《乱古经》中的斩我明道决,才意识到自己的困境。

这是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难题,一个潜伏在潜意识中的危机,这类隐患才是最难以解决的。

在与乱古大帝探讨《不灭天功》之后,姜明不禁对女帝的才智赞叹不已,竟然能创造如此深奥的修炼法门。

随即,他自然地将话题转向《乱古经》中的斩我明道决,微笑问道:“乱古道友,实话实说,你的《乱古经》多处借鉴了女帝的《不灭天功》,你真正创新的功法并不多,斩我明道决可谓是独树一帜,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法决的吗?”

乱古大帝并未因姜明的话语而动怒,因为他深知姜明所言非虚,《乱古经》的确吸收了许多《不灭天功》和《虚空经》的元素,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斩我明道决,就是他的独创。

乱古大帝苦涩一笑,叹息道:“道友慧眼如炬,确实,《乱古经》多处借鉴了《不灭天功》,我的才情有限,只能达到这个境界。”

“至于斩我明道决,它是我独一无二的创造。你知道我证道成帝的艰辛吗?当年我面对无数天骄,屡战屡败,道心几乎崩溃,但我心有不甘,不愿沉沦。我要复仇,击败所有对手和敌人!然而,当时我状况不佳,心魔滋生,无法静心修炼。最终,我创造了斩我明道决,将心魔斩除,将所有的痛苦和悲伤斩断,凝聚在仙台之中,以此保持清醒,借助《不灭天功》修炼,孕育出魔胎!”

“之所以称之为魔胎,是因为这魔胎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对逝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感伤。所有的痛苦和仇恨,怀念和感伤,孕育出了这魔胎!”

乱古大帝的声音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仇恨的释放。

老鹤见状,忧心忡忡地问道:“大帝?”

乱古大帝笑着叹息道:“我没事,小白你不用担心,多年的岁月已经让我击败了所有对手,为他们报了仇。只是偶尔回忆起过去,还是感到有些伤感。”

老鹤默默无言,即使是陪伴者,也觉得当年的悲剧令人不堪回首,何况当事人乱古大帝?即使过去了无数年,依旧难以释怀。

姜明却并未被乱古大帝的伤感所影响,他在心中暗自思索:“斩断仇恨、痛苦和悲忿,借此修炼,孕育魔胎?难怪称之为斩我明道决,确实是先斩自我,才能明道修行!”

“这或许对我有所启发,我和过去的我的记忆纠葛不清,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或许我也该像乱古大帝一样,先对自己下刀,将以往的记忆和我的记忆彻底分离,我才是我。”

“也许,我还可以像那位女帝一样,将前世的记忆深深地刻印在灵魂中,甚至将其升华为自己的道果。这样一来,无论我如何修炼,只要道果存在,我就不会忘记过去,忘记我是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方?”

或许,这样的哲学命题,正是姜明必须面对的最艰难的挑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