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认字当从音始(1 / 1)
卫子夫准时准点的提着竹篮来了。
摆桌上菜。
李当户看着摆在桌子上的三副碗筷,而不是两副,就知道韩焉已经算到了今天刘彻回来。
心中不由得对韩焉高看了几分。
“子夫,这是卫青的工资还有我的伙食费。”
韩焉将一枚马蹄金抛进竹篮。
在汉朝,金子基本上不会作为货币流通。虽然大致的价格是在一金万钱,也就是十贯钱左右。但金子是贵族玩的东西,属于有价无市。
身为奴隶的卫子夫,可从没见过金子。一时之间有些慌了。
“这……这……”
“你让你母亲去金行兑了就是。”
卫子夫的母亲,在平阳侯府呆了这么些年,要消化一枚金子肯定没问题的。
吃饭前,韩焉还不忘和李当户打招呼,“李当户,今天没准备你的饭菜。要不,我让子夫明天也准备你的?”
“免了,你的饭,我可吃不起。”一顿饭一吊钱,李当户宁愿饿着。
“那我们就不客气啦。”
练了一上午,三人早就饿了。尤其是刘彻,从来没有消耗这么大的体力,在那大口大口的刨饭。
看着三人吃的香,李当户也饿了。可身为皇子护卫,他又不能丢下皇子,跑回去买吃的。
看来明天得让人送饭了。
卫子夫却从竹篮里拿出夹着肉菜的烤馕,走到李当户面前。
“李大哥,你也吃点吧。”
“多谢小姑娘。”
烤馕自然是韩焉让卫子夫准备的,李当户心中自然也清楚。
李当户瞥了一眼韩焉,见韩焉没在意这边,这才放心的从卫子夫手里接过来。
“李护卫,你可不能因为子夫善良,就想着吃白食啊。”
韩焉的话传了过来。
正在吃饼的李当户差点被噎死。
“谁说我不给钱了!”
缓过来的李当户从怀里掏出几枚铜钱递了上去。
“李大哥,韩少爷跟你开玩笑的。”卫子夫摆手不接。
“子夫啊,你就拿着吧,皇子吃饭还给钱了呢。是不是啊,十皇子。”
“恩恩。”
刘彻正在大块朵硕,没心思说话。
饭后自然不适合锻炼,当然也不会闲着。
这段时间,是韩焉给卫家姐弟上课的时间。
至于上课的内容嘛……
“张大嘴巴aaa”
“圆圆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
韩焉说一句,卫家姐弟就跟着念一句。同时还用树枝在地上写着。
刘彻看着地上不认识的字母,兴趣大升,也嚷着要学。
不知不觉,李当户也坐了过来……
当天晚上,韩焉的字母歌,就摆在了刘启的案牍之上。
刘启盯着字母看了半天,大着脑袋,茫然的看着李当户。
李当户赶紧回答,“回陛下,卑职也不懂这是什么,据那韩焉说,这是什么拼音,学了这个,以后认字会简单些……”
韩焉的大伯韩婴不就是博士么。难道这是韩婴交给韩焉的
刘启觉得很有可能,明天得找韩婴问问。
早朝之后,刘启留下了韩婴,并把李当户交上来的东西给了韩婴。
韩婴接过来,看了半天,没有任何动静。
嗯?
只见韩婴一会张大嘴巴,一会又龇着牙的。这让刘启更纳闷了。
“韩婴,你干嘛呢?”
“陛下,微臣只是照着上面说的做……”
刘启纳闷,韩婴郁闷。
在他的眼中,拼音歌是这样的:前面的汉字是教你怎么做,至于后面的符号,不就是将嘴巴的形状画了下来么。
“这是你那侄儿韩焉弄出来的,你不知道?”
韩婴摇头。
刘启明白了,感情这东西也不是韩婴教的。
“那你觉得这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韩婴思索了片刻,恍然大悟道,“微臣认为,这应该是某种锻炼口舌的方法。”
刘启目瞪口呆,要不是李当户昨晚告诉自己,这是用来识字的东西,刘启差点就信了。
锻炼嘴巴?
就当你韩婴说得对,是用来锻炼嘴巴的。那你告诉我这嘴巴有好锻炼的。
是吃肉不塞牙了?
还是喝水不打嗝了?
刘启赶紧打发走韩婴。
“这是你侄儿韩焉搞出来的,我看你还是先回去问问他再来告诉朕。”
韩婴羞愧而逃,他从刘启的表情中看到了不屑,看到了鄙视。枉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啊。
傍晚回到家中的韩焉,连马都没来得及放回马厩,就被守在门口的韩婴叫进了厅堂。
厅堂内,韩颓当和韩则都在。
每次韩婴当值回家之后,都会和父亲韩颓当说说朝中的事情。身为朝中大臣,随时把握朝廷风向,那是必修课。这也算是韩家的传统,毕竟一切荣华富贵都来自朝廷,稍有不慎,也会被朝廷剥夺。
韩则身为嫡长子,自然也得参加。
而今天的议题,就是韩焉的“拼音歌”。
韩焉知道这东西会传到汉景帝那里,却没想到会传到自己家里。
韩婴可不管这些,拉着韩焉要解释。
解释就解释呗。
韩焉把前世的“声母韵母”给韩婴普及了一遍。
戎马一生的韩颓当听了半天没听懂。
心不在焉的韩则听了一半就没了兴趣。
唯有韩婴,越听眼神越亮。
完完整整掌握了的韩婴激动了,“你这从哪学来的?”
“做梦梦到的。”
韩婴长大嘴巴,下巴都快掉了。如此精髓的音注法,竟然是做梦梦到的?
“这也能梦得到?”
韩婴不可置信的看着韩焉。
韩焉则是一脸无辜的眨着眼睛,装傻充愣谁不会啊。
“嗯呐,当初母亲教我识字,可我老记不住,老痛苦了。真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然后就梦到了。”
“这样也行?”韩婴想了半晌,也没想出还有其他可能。
正所谓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在不可思议,那也是真实答案。
于是,韩婴便相信了如此不可思议的“真实答案”。
不管荒唐不荒唐,日子还得继续。
太常寺里,对于韩婴拿过来的“拼音”吵得不可开交。
韩焉、刘彻、卫青三人仍旧在太和山下折磨着自己。
因为刘彻的加入,韩焉和卫青不得不停下自己的进去去等待刘彻。
为此,有了些许空闲的韩焉和卫青开始了另一项工作,盖房子。
韩焉可不会盖房子,但他手里还有一枚金子呢。
尽管一枚金子可以盖出一个很好的院子,但是,韩焉还是很吝啬的在韩府找了一名熟手的工匠,至于剩下的活,自然有韩焉他们三人搞定了。
虽然慢是慢了点。但是省钱啊。
有干不动的活,比如大块的木材,石头之类的,韩焉就交给刘彻。
刘彻自然也搬不动,只能眨着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李当户。
李当户可不敢让皇子受累,尽管鄙视韩焉的狡猾,但也只能乖乖的去帮忙。
于是,韩焉不花一分钱,又找了个免费劳工。
三间草屋,一个简陋的马厩。
耗时半个月,花费一千三百六十五钱。
韩焉的革——呃——军事根据地,诞生在了西汉长安城外的太和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