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这衣裳真便利啊!(1 / 1)

加入書籤

李娘子也赶忙停下手中的活计,竖起耳朵听着。

“婶子们,你们能做的事情可多了。酿酒前期的原料处理、制曲、发酵这些都能做。”

“再说,酿酒的作坊里工人的吃食,饭后碗盘的洗刷,还有出酒之后分装的时候等等,工坊里的活计需要用到婶子们的地方多着呢。”

蒋婶子闻言,笑着道:“那鸣小子,我可就第一个报名喽!”

李娘子也放下手里的活计。

“还有我,家里做饭,刷碗洗衣服都是我一个人做,我肯定能干得好。”

陆丰鸣都一一地应下,村上的男人们也都全部报名了。

陆丰鸣从商城花了3000积分兑换了一套酿酒流程,将报名的叔伯婶子们全部聚集了起来。

按照流程,首先从卫生方面着手。

统一着装,尽量保证衣服的干净无污。

当即给报了名的众人量了身高,顺便请了蒋婶子他们按照人数缝了工作服。

并教他们将头发用布包裹住,再穿上工作服。

首先缝了一套男式的,就类似于民国时期的灯笼裤。

蒋大叔穿上试了一下,发现这样干活轻快了不少,“这衣裳好啊!我干活弯腰也不怕前襟拖在地上了,媳妇给我再做一套一样的我下地穿。”

蒋婶子闻言嗔怪地看了他一眼。

“以后再说吧!我现在没空。”

蒋婶子将另一件女款的也拿了出来换上后转了一圈。

这衣服颇有些像现代改良版的汉服,上身也是窄袖的裙子,下身却是宽松的裤子。

蒋婶子穿上试了试发现干活还是不便利,穿着衣裳便来找陆丰鸣。

“鸣哥儿,这衣裳还是干活的时候有些拘束。”

陆丰鸣见蒋婶子穿着的衣裳开衩在小腿处,走路都极其不便,更何况是干活了。

陆丰鸣有些汗颜,是他考虑得不周到。

又想穿着得体,又干活便利,陆丰鸣突然想起前世的奥黛,既不影响美观还便利。

当即给蒋婶子描述了这奥黛的样子,蒋婶子闻言眼前一亮。

迫不及待地将衣裳拆开便改了起来,没一会上身的衣裳便短了一截。

蒋婶子将衣物穿好后出来,蒋大叔眼前一亮,这衣裳好看!

蒋婶子转了一圈,并试着伸胳膊踢腿后,便发现,这衣裳既合身又便宜!

蒋婶子满意得不得了,陆丰鸣也很满意!

工作服样式定下,蒋婶子便去寻了与她相熟的妇人们做这工服了。

那边蒋婶子拉着李娘子钻进了裁缝棚,十几匹靛青细麻布堆得小山高。

三个小丫头扒着门框探头探脑,妙姐儿鼻尖沾着线头也不自知,脆生生道:“婶子,我们也会穿针!”

妙姐儿忙不迭举起缠满布条的手指:“昨儿我还给哥哥补袜子了呢!”

“去去,别糟蹋好料子。”

刘婶子作势要拧妙姐儿耳朵,三个丫头咯咯笑着跑开,险些撞上了裁料子的吴婶子。

“唉吆,小祖宗们崩跑了,小心剪子划着你们。”

陆丰鸣将这工服的差事托给了蒋婶子,做好一件工服,手工费说定一件给300文,是难得的高价了。

在县城的成衣铺子,就算是常做的绣娘,也就一件给到120文而已。

蒋婶子将这么好的活计揽过去,自然是欢喜极了!

陆丰鸣先将众人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原料处理组。

蒋大叔还有刘伯伯,就连吴爷爷都纷纷报名。

他们一辈子与庄稼打交道,处理粮食更是得心应手,没有比这更适合他们的工作了。

第二组则是以蒋婶子为首的制曲娘子军。

第三组是专管发酵蒸馏的主力军了,可惜人手不太够。

陆丰鸣当即放出话去,要招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来酿酒作坊。

里正爷爷见状,直接将村民聚在一起。

“今日让大家伙来是让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咱们村办的酿酒作坊,里面的工人已经全是咱们自己人。”

“现在鸣小子的意思是咱们这些人还不够,你们也好好想想,亲戚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如果没有,就去周围村子里去找,招到一人奖励10文,招到两人奖励30文。”

“但丑话我得说在前头,找的人必须是能干活的,嘴严实的,谁要是偷奸耍滑,或者把酿造的方法偷偷传了出去,老头子我刨了他家祖坟!”

蒋里正年轻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认死理,他说的事就没有办不到的。

真要因为这件事被刨了祖坟,只怕家里老祖宗半夜都得提着鞋过来抽人前脸,更何况,事关自己吃饭的活计,没有谁会傻了吧唧的往外传!

众人闻言顿时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王二麻子一拍大腿嚷道:“我舅家表弟在邻村做木匠,他哪哪都好,就是一点,嘴哑了,说不了话。明儿我就带他来!”

张寡妇也绞着帕子插话:“里正叔,我娘家侄儿老实肯干,能不能让他来试试?”

“都别急!”里正敲了敲旱烟杆,“三天之后,辰时都带人到晒谷场,让鸣哥儿亲自挑人。先说好了,偷奸耍滑的趁早别来现眼!”

众人闻言都纷纷摆手,“里正叔,那不能够,我们再木讷也知道,不能让人砸了饭碗不是?”

招人的消息放出去三日。

村人都陆陆续续领着自家的亲戚或者招来的人到晒场。

让陆丰鸣没想到的是,到底还是出了事。

此时的晒场上,除了村民们和自家的亲戚以及招工来的那些邻村的人。

其余就是那些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风声,自己跑来想碰碰运气的人。

陆丰鸣看着这晒场上人头攒动,有点错愕。

想到人会有,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多。

这么多人该怎么选?

一旁负责记录的赵永康随口道:“先紧着自己村里熟悉的,不熟悉的先不要。”

陆丰鸣一听有道理,便让他们一个个上前来,都是本村的推荐人和招来的人一起上前来,第一个来的是吴爷爷。

“鸣小子,这是俺的外甥铁柱,你看看!”

吴爷爷推荐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见到陆丰鸣和赵永康,他赶忙放下肩头的两袋粟米,粗粝的手掌在衣襟上蹭了蹭,局促地望向陆丰鸣:“俺叫吴铁柱,会推磨盘能扛粮,就是……就是饭量大些,怕这里饭不够吃,这不俺自己带了些粟米。”

人群里响起善意的哄笑,蒋大叔掂了掂他扛来的米袋,惊呼道:“这两袋粟米少说二百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