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听人劝(1 / 1)

加入書籤

听人劝,吃饱饭。

按照节省的角度,并且按照江成的设计理念。三缸发动机跟四缸相比,只有两个缺点,优点却是很多。

单缸和三缸发动机,都有一个硬伤,就是气缸是单数,惯性力矩达不到平等,抖动会很明显。另外一个缺点也是因为不平衡,寿命会比四缸的发动机短很多。

江成一开始是考虑多,寿命短的问题,在成本上的节约足以弥补这问题。至于发动机抖动大,他觉得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这个不是问题。

不过在柴油机厂的工程师跟江成分析了一下国内的情况,江成的设定是把轻卡汽车限定了很多条条框框。

短途运输,也只跑运输,让司机驾驶的稍微不那么舒服。但跟解放卡车比,车上有液压减震器,还有方向助力泵,开起来还是会比解放卡车轻松。

但是这个年代太缺汽车了,进口的货车都有改成班车的。昌城汽车厂现在的轻卡,一些行政单位都在抢着要,他们难道拿了去会当运输货物车辆使用吗。

还有部队里也在抢着要,他们难道就真用在后勤上面,只是送一点物资。百分百会去拉人用,而且一拉可能就是一车人。

所以有些限制别卡的那么死,像江成设定的,用在县城和乡镇差不多。

但目前市区里的车辆都不够分配,而且昌城汽车厂是省企,考虑的不光是昌城市,而是整个赣省。搞三缸发动机卡车,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有意见的。

江成不能光考虑一下限制内的适用性,还得考虑到国内目前的情况。节省成本,降低油耗没有错,错在你得让大家有改装的余地。

并且目前南昌汽车厂是省企也只是暂时的,等规模上去了,又是生产汽车产品的。成为央企也是迟早的事,现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央企,解放车生产出来,要供应的地方太多了。

别看目前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产量是昌城汽车厂的三十倍,但昌城这边也就部队可能能分到几辆,地方上可能没有。

所以整个省很多人的目光都盯着昌城汽车厂,只不过压力是在地方单位那边。一个汽车票玩的太溜了,柴油发动机厂可搞不了那个,弄不了发动机票。

“郑助理,听说你处了一个对象。”在从发动机厂回去的路上,江成好奇的询问道。

“嗯,组织部介绍的。”郑可简单的回应道。

“那介绍的对象怎么样。”江成开着车子继续询问道,今天来发动机厂这边,是江成开着轻卡带郑可过来的。

面对这个问题,郑可还认真的想了一些,最终还是开口道:“还行。”

可能这话题有点涉及私人问题,江成见郑可对这事的兴致不高,也就没再问了。

江成是结婚了,对郑可也没非分之想。但长的好看的女人,自己哪怕拱不了,也不想看到别人拱。因此在内心不道德的诅咒了一下,希望郑可的对象是三秒男,还没开始战斗就三秒投降的,而不是能战斗三秒。

江成转移了一下话题,跟她讨论了一下工具车的事情。现在堆高车也生产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内燃叉车了。

托盘车和堆高车,虽然解决了不少装卸问题。但因为轮子小,底盘低。对于地面的要求也高一些,在很多场地用不了。

只能在地面平整,硬实,没什么障碍的地方使用。而且因为是人力推拉,重量也有限。

而生产出内燃叉车,就能解决很多地形上的限制麻烦了。不说很灵巧,起码能在很多正常的地方使用。速度也快,工作效率也高。

在机械结构上面,郑可也能帮他一起出主意,她是学机械构造的,能提出不少细节上面的问题。

回到厂里,江成把车停好,没有回办公楼。而是去了研发车间,一间专门给工程科用来研发产品的车间。

车间里有江成的一个大宝贝,快要完成的一辆地形车。江成看见自己弄的六驱地形车,因为考虑了载重的问题,沙漠地形应该是不适合的。

但后面可以加装一些武器设备,可以在边境一些草地,山林地段进行巡查很方便。甚至爆发战争,也很有奇效。

比如五年后阿三的反击战,还有越南那边,这车绝对能有很大的作用。

不过现在还有车身没有完成,江成打算在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开着车偷偷去亮一个相就回来。

没打算交给昌城这边的部队,这车很多材料都是从飞机制造厂买的。以研发的名义,让工业局赵局长出面才能来的。

这车江成要留一辆当样品车,另外弄两辆去四九城装b一下。没有材料,根本造不了更多的车。

现在其实就是车头的车壳没有弄出来,江成把车头设计成带圆弧的梯形,除了可以减小阻力,还能有立体感。

车身后面是长条形的加装架,整体是长条形。后面的架子是可以拆卸的,想要带人,直接用配套的座椅架。

现在车头的车壳还没安装完,就已经给人一种机械质感,很硬朗的感觉。

这个年代部队里的人,不管你车性能如何,能给你硬朗的感觉,就会有人喜欢。当然只是外表让人眼前一亮,真正喜欢还是要靠性能的。

在车间里,江成拿了一个扳手,围绕着车子仔细查看着。就像是在欣赏一个女人,让他迷恋。至于为什么要拿一个扳手,工程师手里随时有一个扳手很合理吧。

“江成,就知道你在这里。你要的边三轮配件都弄齐了,有没有时间安排人去组装一下。”

“老康呀,你不知道打扰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是很不道德的嘛。”

江成把扳手一丢,很快的朝车间门口走去。

边三轮开出去很拉风的好不好,因为体型小,能开到乡间小路上去,开去打猎最适合了。

正好现在七月中旬,农村很多人已经收割粮食了,会在一些场地晒粮。

把边三轮组装出来,去农村打麻雀,能用麻袋装。顺便还可以去亲戚那‘换’点粮食,江成打算收一部分晒好的稻谷,再收一部分加工好的大米。

主要是看情况,大米大概收个四个月到半年的量。除了家里自己吃的,江成还要照顾一下妹妹江燕那边。

多余的就直接收稻谷,稻谷能存放时间长一些。不过江成觉得能收到够自己吃的粮食就不错了,别说什么还能存下多少。

现在的田地一亩能产三百斤粮食就不错了,有地方是统计过统购粮的,平均一个人也就出售三四十斤统购粮。

像江成二叔家的那种,如果不是需要一些钱买生活用品,不卖粮食都能吃的完。

农村人卖的统购粮,基本上都是省吃俭用省出来的。

江成走出研发车间,跟着康书记就去组装车间了。组装车间目前没有前阵子那样一上班就不停的干了,招了很多学徒工,学徒工干了一阵子后,有些事情不用师傅说,就可以先动手完成一部分。

一些有技术的师傅,可以边干边指导,不用自己太辛苦。

江成一去组装车间,随便一招呼,就有很多人能抽的出空要跟他去组装边三轮的。

在汽车厂里,江成的威望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员工,他们是见证了机械配件厂如何转变成为汽车厂的。

从一个市企的普通加工厂单位,每个月食堂都吃不到几回荤菜的。到现在成为省企的重点单位,现在不说食堂能每天有肉,但一周能有两三次。

有肉吃,汽车厂的工人比其他普通厂的工人气色都要好不少。而且在没荤菜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豆制品补充。以前厂里有煎豆腐,那基本上都会抢着打那个菜。

现在可以这样说,厂里安排的任务,大家努力干。工程师江成安排的事情,大家往死里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