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蝴蝶效应(1 / 1)

加入書籤

回程抓紧赶路没停留,早早派了驿站的兵役去安阳城报信。

等洛宁和秦昭的马车返回安阳城时,刑部陈尚书和御史台韩江早已做好准备。

刑部大堂已就位,张温和窦杨直接被押入审理堂。

秦昭还是第一次看见刑部审案,不禁好奇,见惯了洛宁审案的风格,不知这陈尚书如何。

等洛宁也端坐在上首,张温的眼眶湿润了,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他孤军走到今天这一步,确实感概万千。

“堂下何人?报上名来!”陈尚书开口。

三堂会审,刑部为主,大理寺负责提供证据,御史台负责监督。

“下官张温。”

“下官窦杨。”

“窦杨,你身为朝廷命官,知法犯法,贪污养济署的银两,造成无辜儿童死亡,你可知罪?”

这一路,窦杨心思百转,他以为自己杀害徐芳被发现,毕竟是张温的冤案,想也没想到是养济署的银两事件,这可如何回答?

窦杨料定洛宁没什么证据,于是说:

“大人明鉴,朝廷下发的银两,下官未曾拿过分毫。”

“你一派胡言!”

陈尚书将证据随便捡出一个:

“今年元月,户部下发一万两白银,用于养济署的寑殿改造,我问你,用料多少?成本多少?工期多久?”

窦杨一句也答不出。

陈尚书又拿出一张:

“今年春天,户部将五千两白银下发,用于孩子们疾病预防和救治,这笔钱又去了哪里?”

窦杨感觉大势不妙,低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洛宁深深佩服张温的细致,如果没有这些证据,恐怕窦杨说什么也不会认罪。

陈尚书话锋一转:

“窦杨,我知道这养济署的银两,不光你一个人获得,如果你能交代出参与的其他人,皇上定能网开一面,本官也会为你求情!”

窦杨低着头,内心破涛汹涌。

“不如,说说你是如何杀害徐芳的吧!”

陈尚书不慌不忙,抛出问题。

窦杨心里掂量掂量。

如果杀人,自己一定是重罪,但是养济署的案子如果自己将其他人都招出来,是不是就能网开一面?

随即窦杨说道:

“大人,看在我态度诚恳的份上,能不能从轻发落?”

陈尚书微微笑道:

“那要看你的表现如何啊,怎么样?说说徐芳是怎么被你杀的吧!”

窦杨左右思量,最后说:

“我与徐芳认识一年有余,她深得我心,养济署贪污的银两,也是多半供她挥霍。

三月前那天,她说要进城,我们本来不打算见面,但是到了晚上,我又心痒难耐,便想去张府瞧瞧。

我见院子里张木匠的工具车没在,就知道他们出了门,心里正窃喜,发现大门也是虚掩着,便大胆进去。

我和徐芳嬉闹一会,她忽然说家里要让她去相亲,我一想到以后不能再见面,心里不痛快。

觉得自己这些年银子都打了水漂,结果徐芳又与我要银子,这要是从前我很痛快就给了,谁知那天心底一股气,我就没同意。

那知徐芳发起小脾气,我一时冲昏了头,本想吓吓她,谁知道,等我细看时,她居然没气了。

我吓坏了,又听窗前有动静,赶紧跑出去,见一块玉佩掉在地上,我一想,也别管是谁,当成凶手就好了。

就这样,我把玉佩塞到徐芳手里,慌慌张张跑回家,第二天传来徐芳死亡的消息,但是凶手说是张温。

关键的是,张温也没把我供出来,我心里松口气。

这样过了许久,案子结案送到御史台,我心里窃喜,躲过一劫。”

韩江与陈尚书对视一眼,陈尚书了然,对着窦杨微微笑道:

“窦杨,你表现很好,如果再将这几年养济署的银两去向何方,都有何人参与,你能说清楚,那就更好了。”

窦杨急着让自己脱身,减轻罪责,于是一五一十全盘交代。

五日后,赵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锦衣卫们连夜出击,将安阳城一些官员抓进刑部。

同时,燕州州府有御林军突然造访,抓捕了几个人,被连夜带回安阳城。

几日后,当刑部陈尚书见堂下黑压压三十几人,不禁痛心,都是朝廷的要员,都是百姓的父母官,居然成为蛀虫。

皇上将养济署贪污案交于刑部,所有涉案官员全部抄家,削官,待案件了结已是十日后。

此时,赵子胤在御书房里,翻看此次的卷宗,抬头见洛宁,韩江,陈伟明毕恭毕敬的站着,心里十分满意。

赵国的司法,由这三人把关,真是太好了,这次的贪污大案,也让赵子胤看出制度上的漏洞。

“这燕州吏使窦智,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吧,一场凶杀案,竟然牵出他们兄弟的贪污案!”

韩江点头:

“不过,这窦杨的银子都花在女人身上,自己倒是没与平时有多大变化。”

“皇上,通过这次案件,臣有个建议。”

“爱卿请讲!”

陈尚书说:

“但凡涉及朝廷下发的银两,要至少要三个部门互相监管,五千以上银两由专人从头跟踪,上报,数额巨大的款项更要专人负责!”

“此举甚好!”赵子胤非常高兴。

“那么关于知法犯法的官员呢?如何处理?”赵子胤问。

“皇上,知法犯法,罪无可恕,有法不依,更滋长腐败之风,臣以为,削官,抄家,三代以内为奴,不得走入仕途,刑罚严重,必有威慑之力!”

陈尚书一番话,让洛宁体会到这位老臣的拳拳之心。

赵子胤沉思片刻:

“陈尚书的建议非常好,就如此传旨吧。哦?还有一人,那燕州通判张温该如何?”

陈尚书笑道:

“皇上,此人是个良才,一己之力揭发如此大案,查证的窦杨证据,足足有三大捆,如果没有张温,贪污会如雪球,越来越大!”

洛宁也说:

“皇上,此人熟读我国律法,性格沉稳,刚正不阿,是个好官。”

韩江见两人都夸奖张温,自己也对他赞赏尤嘉,于是郑重地说:

“皇上,我年事以高,御史台就需要这样的人,不如,让张温来御史台吧。”

至此,由一场凶杀案引发的赵国历史上,最大的贪污案,完美落幕。

整理好这个故事,夜北兮自己读起来,感觉还不错,哈哈哈,一路写了二十多个故事,希望夜北兮讲故事的能力,和洛大人的断案能力,一起进步。下一个是小故事,只有四千字《冤家》,修整好思路,为大案做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