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养猪第一课(1 / 1)

加入書籤

王建安将一捆干黄荆放进灶门,同时借着火光翻看着从畜牧站拿回来的书。

猪种选择、饲料科学配比、疫病防控、圈舍管理的详尽阐述……

书中的知识让他再次感叹原来养猪还有这么多门道,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未来扩大养殖规模的决心。

有门槛就意味着竞争少,这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农村市场,就像一块美味的蛋糕摆在他的眼前。

半个多小时后,王建安提着半桶热气腾腾的猪食走向猪圈。

这是他按照书上的初步指引,用米糠、少量碎米和切碎的牛皮菜精心熬煮的“精饲料”,专门给新来的小猪仔开胃。

看着眼前的猪仔们,王建安心头一惊。

只见那十头本该活蹦乱跳的小猪仔,此刻竟都蔫蔫地趴在铺好的谷草上。

“猪儿咯咯咯……”王建安模仿着记忆里母亲唤猪的声音。

同时,他舀起一瓢猪食,缓缓地倒入石槽。

听到声音的猪仔动了动耳朵,接着有几只试探性地抬起头,犹豫了片刻,才慢吞吞地地挪到槽边,小口小口地舔食起来。

看到它们开始进食,王建安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突然想到刚才看的书目录里有一章是讲转移猪仔注意事项的,赶紧跑回厨房翻起书来。

“长途运输、环境骤变、陌生群体,易引发应激……

症状: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

书上的描述与他刚才所见完全吻合,还好,情况不算最严重,它们还能自主进食。

王建安立刻行动起来,他按照书上提供的简易方案。

取来盐、醋和家里存着的白糖,按照一定比例,兑入温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小心地拌入剩下的猪食里。

这简易的“电解质水”能帮助小猪补充因应激流失的盐分和能量,调节体液平衡。

一直看到所有猪仔都有进食,且把猪食吃完后王建安才安心的离开猪圈。

翻开本子在“养猪计划”的标题下,他提笔写下第一条实践总结:

1、喂食时间:早(约6-7点)、午(约11-12点)、下午(约4-5点)、晚(约8-9点)。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2、仔猪阶段(20公斤前):暂不添加酒糟,以精饲料为主,保证营养需求。

3、应激管理:分圈、转运、环境变化后,密切观察猪只状态。若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应激症状,及时在饮水中添加简易电解质(盐+糖+少量醋)或拌入饲料,必要时寻求兽医指导。

“好大的酒味儿。”尹祥平到家时王建安正蹲在地上,端着米筛缓缓的摇动着。

随后他又用手仔细翻捡,把混在其中的小石子、土块等杂质挑拣出来。

尹祥平放下东西,自然地走到他身边蹲下,帮忙撑开一个结实的编织袋:“你在弄啥子?猪仔买回来了吗?”

“祥平儿回来啦,在筛酒糟,里面杂质多,不挑干净猪吃了要不得。猪仔早买回来了,我都喂过一顿了,刚才还差点出了点小状况……”

王建安笑着向尹祥平讲述今天的事,“对了,洗衣服那里贝壳多不多,明天我们去捡点回来磨粉。”

尹祥平想了一下:“那里没有,小桥河滩那儿很多,磨粉干什么啊?”

“书上说了,贝壳粉富含钙质。我们买不起饲料厂配好的预混料,就得自己想办法补充矿物质。

贝壳粉加上红土和盐巴,就能配个基础的矿物质添加剂。这样猪才能长得壮实,骨头硬。”

听着丈夫讲述着这些她闻所未闻的“学问”,尹祥平的目光温柔地落在王建安沾着酒糟的脸上,轻轻的笑了。

“我不晓得矿物质是啥子东西,但我相信你。”

王建安手上的动作顿住了,上一世,自1994年两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后,生活的重担早已将那些年少的情愫消磨干净。

“谈情”成了奢侈品,更多的是疲惫的沉默和相互扶持的惯性。

此刻,妻子眼中纯粹的欣赏和爱意,让他恍如隔世,心头涌起巨大的酸涩与珍惜。

握住尹祥平沾满酒糟的手,王建安温柔的说道:“祥平儿,我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认识了你,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我相信你……”

有了尹祥平的帮助,很快就将酒糟筛选完毕。

王建安将没有杂质的酒糟搬到屋后堆柴的地方,今天已经快天黑了,只能明天再拿出来晾晒。

晚饭时王建安给父亲倒了一杯酒,爷俩就着花生边喝边聊。

“爸,”王建安的声音带着酒意和憧憬,“这次养猪只是我计划的第一步,未来我们还要办养殖场,修沼气池,做大棚……”

上一世最后几年王建安回到老家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当时为了做沼气池,他还请教了专家。

最终构建了一个小的猪-沼-菜系统,这一次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个系统扩大。

听着儿子描述的未来,王太平举起的酒杯停住了,眼光闪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夏天:

“这娃儿两岁了还站不起来,话也不会说,还隔三差五的生病,养不活的……”

“阴阳老师给他算过,早夭之相……”

“唉……这年景,都揭不开锅了,哪还有余粮养个病秧子?丢了吧,就当没生过……”

在王太平将孩子放在坟山深处不舍的迈步离开时,一声哭啼打断了他的步伐,“爸爸~”

……

王建安看着爸爸举起的酒杯,知道他又想起了那件事,那是爸妈心中一辈子的刺。

他放下酒杯,伸出手,轻轻覆在父亲布满老茧的手背上:“爸,都过去了。我从来没怪过你们。真的。那时候,太难了。”

王太平的身体一震,猛地将酒杯的酒一饮而尽,一旁的张玉清眼角带着泪水:“建安儿……”

就在这时王建安的大哥王建平走了进来,看到父母泪眼婆娑,弟弟神情凝重。

他愣了一下:“今天这是咋了?妈,您怎么哭了?爸?”

王建安迅速调整情绪,抢先一步答道:“哥,没什么,我在给爸妈讲我的计划,他们激动的。”

张玉清擦了擦泪水,起身道:“建平回来啦,我去给你拿碗筷,你也来听听。”

将酒杯递给大哥,王建安又向他讲起了自己的养猪计划。

“……所以,哥,这次真得麻烦你,把你家那猪圈也借我用用。我算过了,咱两家猪圈加起来,养十头刚好,密度合适”

王建平被弟弟这一套头头是道的计划彻底震住了,眼睛瞪得老大:“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留在农村养猪了。”

王建安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接住话头。

“哥,那就跟大嫂好好商量下,今年就别出去了。我后面估摸着会忙得脚不沾地,田里那摊子事真顾不过来。

你要是留下来帮我,等这批猪出栏卖了钱,我分你两头猪的钱。”

王建平一听,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连连摆手:“这哪成!这哪成!买猪仔的钱都是你出的,猪圈空着也是空着,我啥力都没出,怎么能白拿钱,不行不行!”

“没什么不好的,用了你的猪圈,那就当是房租了。爸,哥,来喝酒。”说完他举起酒杯,不容大哥再推辞。

酒过三巡,话匣子彻底打开,兄弟俩就着花生米,讨论着猪圈怎么改造更合理,饲料怎么配更省钱,对未来充满了切实的憧憬。

一直喝到晚上九点多,王建平才带着几分醉意,脚步有些摇晃地起身回隔壁自己家了。

王建安也感觉酒意上涌,但他惦记着猪圈里的小家伙们。他起身走向厨房,准备把预留的猪食再热一热。

“你歇着吧,累了一天了。我去喂。”尹祥平早已经把猪食热好,她提起小桶走向猪圈。

王建安停下脚步,倚在厨房门框上,看着妻子的身影,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涌上心头,他痴痴地笑了。

重活一世,能守护住这份平凡的美好,比赚多少钱都珍贵。

等尹祥平喂完猪,提着空桶回来时,王建安已准备好了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放在堂屋的板凳前。

“祥平儿,来,泡泡脚,解解乏。”他接过妻子手里的潲桶放好,自然地牵起她的手,引她坐下。

尹祥平顺从地脱下沾着泥点的布鞋和袜子,王建安也脱了鞋袜,挨着她坐下,将双脚放进盆里。

小小的水桶里,四只脚挤在一起。他伸出手臂,轻轻环住妻子的肩膀。尹祥平也自然地靠在他肩头。

两人都没有说话,默默的享受着这静谧的时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