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再买猪仔(1 / 1)

加入書籤

转眼间到了8月10日,王建安带着大哥赶往镇上的农场。

到达销售科,王建安拿出之前的收据递给工作人员,并问道:“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我想再买24头肥猪崽,有没有卖的?”

工作人员接过收据,扶了扶眼镜,疑惑地抬起头:“咦?你之前不是已经预定了28头肥猪崽吗?这收据上写着呢。”

王建安一听,知道对方误会了,连忙摆手解释:“对对,28头是定好的。我的意思是,除了这28头,我还想额外再买24头。”

“哦,这样啊,等哈,我看看销售记录。”工作人员说着翻开笔记本查看起来。

片刻后,工作人员抬起来:“这一批只剩20头没卖了,不过下个月还有一批,这几天刚生出来。”

王建安思索了一下:“那这20头我都要了,一共好多钱?”

工作人员在纸上一边写一边念着:“肥猪45头,35块1头,共计1575块,母猪两头,55块1头,共计110块,种猪65块1头。一共是1750块,扣除定金100块,你还要补1650块。”

一旁的王建平听着这么多钱,暗暗咂舌。

王建安掏出钱,数了1650块递给工作人员:“诺,还是开个收据哈。”

工作人员接过钱数了起来:“那是必须的,我们可是国营单位,你等一会儿哈。”

“对了,送猪的王安国师傅在不?我们可没车拉猪。”

“这会儿不在,早上去送猪仔了。看时间快回来了,你们等一会儿嘛。”工作人说着将填好的收据递给王建安。

王建安将收据揣进裤兜,对王建平说道:“大哥,你就在这儿等着,待会儿和安国哥一起把猪仔送回去,我还要去县里面。回去之后给春城他们说猪仔不够,从我那儿一人匀一头给他们,他们一人8头,泽安舅舅那儿还是6头。”

赵老四收猪那天张泽安不在,晚上回来听到消息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了王建安。

提出他也准备把黑猪卖了养大白猪,希望王建安能提供帮助。

王建安当即答应了下来。

他巴不得多点人来搞正规养猪。

人多了买原料都要便宜一些,光是他们一家人养20多头猪,买酒糟的钱还没运费贵。

至于说猪多了挤压市场的问题,全生产队所有人都满负荷的养,也就只有几百头,给县里塞牙缝都不够。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本地猪肉消费也会快速成长起来,以前一头猪要卖几天,再过几年几头猪只能卖一天。

王建平把分猪的方案重复了一遍。

王建安确认没问题后正准备去客运站,突然转身对王建平嘱咐道:“还有,大哥,记得猪仔入圈后先给他们配点电解质水喝,就昨天我给你说的配方,告诉春城他们也要喂,不清楚的话把我那个本子给泽安舅舅看,他看的懂。”

王建平点了点头:“要的,我记住了。你快走吧,等哈错过班车了。”

王建安这才放心,拔腿就往镇汽车站跑。

赶到车站门口时,正看见那辆熟悉的绿色老客车缓缓驶出大门。

“等一下!师傅!”他边喊边奋力冲刺。售票员探头看到,招呼司机停车。

客车在开出十几米后终于停下,王建安气喘吁吁地追上车,连声道谢挤了上去。

王建安没有直接坐到县里,而是在距离县城还有10多公里的地方下了车。

这里有全县最大的酒厂,宝莲酒厂。

王建安今天来的目的就是解决酒糟问题的。

随着养猪的增多,张三娃那里的酒糟肯定不够了,而且上半年为了给王建安提供酒糟,他每次都多酿酒,然后自己挑着酒去镇上卖。

王建安也是后来才知道,本来想补偿他的。

不过张三娃拒绝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要不是这么搞一下,我都不知道我还能赚这么多钱。人呐,真的要逼自己一把才得行。”

王建安来到酒厂门卫室,说明了来意,很快被领到一个挂着销售科牌子的办公室。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子向王建安伸出右手并说道“同志,你好,我姓刘,刘建国。你是来买酒糟的哇?要买好多?”

酒厂的酒都是瓶装卖到市场,来这里谈的生意只能是买酒糟。

王建安和他握了握手,说道“王建安,我养了点猪,准备来买点,这次先买1000公斤。”

“个人养蛮?规模不小哦。”

“嘿嘿,还可以。”王建安笑着答道。

“有没有后续购买计划喃?,我们可以签合同,定期送货上门。”

“暂时不需要,第一次搞这么大规模。用料我们还在摸索,以后固定了再来签合同。”

王建安的初步设想是9月到10月喂酒糟青饲料。

11月到来年4月,用青贮饲料。

但是之前用酒缸发酵的方式肯定不行了,反正都是发酵,王建安打算改良一下,直接在窖坑当做酒缸,在窖坑里发酵。

这点王建安请教过李杰明,是可行的。

而实际直接挖个坑都行,只要做到压实,密闭就行。

用酒缸(窖坑)的作用主要是加快发酵速度,还有后续取料时不容易二次发酵。

还有一个非技术性的原因,就是窖坑离房子近,可以随时看到动向。

本队人虽然会时不时的因为某些问题吵架,但总没有害人之心。

至于外队的人,作为那个年代整个乡里少有的“富农”,王建安永远的忘不了小时候的遭遇。

“行,也可以。酒糟7分钱一斤,”刘建国问道:“你们自己喊车拉还是我们送?”

“你们送嘛。”

“地址喃?”

“高龙乡,靠近施镇。”

“有点远,25块钱一车吧,一车可以装4吨多。你们买的越多运费越划得来。”

“下次就多了。”王建安嘿嘿一笑,“对了,我先把钱交了,等会儿下午再过来。我还要去县里面办点事。”

“行,我们先装车,下午你来了就直接走。”

1个半小时后王建安来到县里,先找了个面馆吃面。

随后到供销社找三哥买了300平米的盖大棚的塑料薄膜和100平米厚实不容易坏的塑料薄膜。

又找了个三轮车拉着王建安和塑料薄膜到了酒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