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棚扩大计划(1 / 1)
深夜,王建安在本子上写着。
“保守点,黄瓜亩产按5000斤算……”
“番茄只有1个月能卖上价,差不多3000斤……”
“去掉所有成本和分成……”
“扩建大棚需要材料……”
“需要贷款……”
天光大亮,王建安顶着两个黑眼圈把本子往王太平面前一推。
“爸,您看看。”
王太平眯着眼,看到最后的数字,手哆嗦了一下:“要贷20000块?!”
“嗯,我要把那片油菜地全承包下来,另外猪场那边换瓦的钱,合作社出一半,我私人出一半。”
“你出一半?”王太平手里的烟差点掉地上,“那得多少钱?建安儿,这不是小数,你挣的是不少,可是……”
“爸,你听我说,我这么做有几个原因。
第一,石棉瓦危害非常大,必须得尽快更换,他们可能舍不得花钱,如果我帮他们承担一半,他们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第二,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拉拢人心,我们要想把大棚搞起来,必须得把本小队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单靠我们一家人,搞不到多大的规模。
第三,可以趁机把我们自己的大棚规模扩大,后面我会带大家一起搞大棚,但这9亩大棚,我要一直承包着,他们也不好意思说再要回去。”
王太平思考着儿子的话,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自家赚了这么多钱,就怕别人得红眼病,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但如果把整个小队搞成利益共同体,被别人算计时,也有人共同出头。
想着想着,王太平突然想到了合作社,看来儿子早就在这么做了。
张泽安蹲在院坝里,听王建安详细说着他的租地计划。
“建安儿,你这……”张泽安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8亩多地,一年光租金就10000多。换瓦就我们自己出钱换就是了,不需要你出钱。”
“泽安舅舅,大家修猪圈的钱都还没赚回来,再让他们出钱,他们也没钱。
而且搞大棚能赚到钱,全靠大家帮忙,这也是我应该做的。”
看着王建安的决心,张泽安感激的说道:“好,我替大家感谢你了,我这就去喊人开会。”
不多时社员们都来到了王建安家的院坝。
王太平搬出几条长板凳,张玉清和冯彬蓉提着大铁壶挨个倒热水。
张泽安站到街沿上:“都静一静,今天喊大家来,就一件事,建安要租地。
就大河湾挨着他大棚那一片地,总共八亩七分。
你们都在那里有地的,他今天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说完张泽安示意王建安开始。
王建安走到张泽安旁边:“各位长辈,租地干啥子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我也就不拐弯抹角的。
租金每亩每年1200百块,合同两年一签,租金一年一付。”
“一千二?!”
“我种油菜,累死累活一年,一亩刨去成本也没得两百块。”
“一千二……两年就是两千四。”
大部分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自家在那片地里有几分几厘。
但也有心眼活的,比如在那里有块好地的张德才:“建安儿,1200是不低,可你那大棚赚得更多啊。
我那块地位置最好,挨着河边,浇水都方便,是不是……”
说着搓了搓手指头。
“张德才,你少在这儿发批疯。”张泽安还没开口,旁边的张春城先开骂了,
“建安儿带着大家养猪赚钱,现在又要租地搞大棚,这是带大家赚钱,你那点地,一年能赚几分儿钱你没点哈数吗?
还浇水方便,涨大水第一个淹的就是你那儿,还好意思加钱?”
“就是,德才哥,你这就太不地道了。”另一个社员也帮腔。
“建安,别理他,我们那片地租给你。”
张德才被众人骂的面红耳赤,就连老婆都恨恨的看着他。
最后讪讪地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吱声。
等大家议论了一会儿,王建安继续说道:“二天大棚建起来,忙的时候肯定还要请人帮忙,我优先请你们,工钱还是老规矩,半天2块5。”
“要的,要的,全都租给你。”
“我也租!”
“建安儿,我有点搞忘在那儿有好多地了,等哈要去地里再量一下……”
“张德才,你的菜籽都种到我那边来了,等哈说清楚……”
王建安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工具:“走,我们现在就去把地量了。”
张泽安也带上以前分地时的记录本,一一和众人核对面积。
量地的时候又是一番吵闹。
“你移动了界石,我的地不止这么点……”
“放屁,本来就在这儿的……”
王建安记得听爸妈说过,几年后第二轮承包地测量的时候,也是这么吵过。
一直忙碌下午,终于把这土地面积问题都清理完了。
回到院子里,王建安拿出准备好的空白合同纸和印泥:“一家一家来,登记地块位置和面积大小,然后按手印。”
合同签得差不多了,约定这一季油菜收完之后,动工建大棚之前付第一年的租金。
随后王建安招呼着在集体猪场养猪的社员留了下来。
“各位,地的事,谢谢大家支持。还有件事,昨天李技术员的话,大家都听到了。
这石棉瓦是必须要换的,我晓得大家现在养猪都还没赚到钱,所以,我决定换瓦的费用,我私人出一半。”
“建安,这咋能让你出,你的养猪场都没在上面。”
“是啊,建安,养猪场的事,该大家一起出。”
张春城几人反驳道。
也有部分人说道:“建安儿,够意思。”
王建安提高了音量:“都别争了,这事就这么定了。猪场是我极力推广的,这钱也是我该出的。
另一半,就你们卖了猪自己出了。”
见状张春城几人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倒是张玉清垮着脸,她一直都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那是他们的养猪场,又不关他的事,不换瓦得癌症的是他们。
弄好承包合同,隔天又请张泽安写了证明文件,王建安拿着所有材料来到信用社谈增加贷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