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屠宰场(1 / 1)
秋老虎发威,刚凉快了几天的天气又热了起来。
这天王建安和大哥刚把大棚的薄膜掀开,张泽安就赶了过来:“建安,建安,你真的是猜的准哦。”
张泽安突然的话语让王建安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哦?发生啥子事了?”
张泽安快速说道:“今天乡上开会了,不止我们大队,还有周围几个大队的都人去了,主要就是说一个事,乡上的屠宰场要垮杆儿了,准备承包出去。”
王建安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件事,几个月前他就和张泽安说过,今年屠宰场会承包给私人,让张泽安平时注意些,有消息了就来告诉自己。
“你到底是怎么晓得的?”张泽安好奇的问道。
从养猪到搞大棚,现在还能未卜先知,这一年半发生的事,让张泽安对王建安愈发的敬重了。
王建安笑着说道:“市场经济,这是必然的嘛。”
张泽安还是不太明白:“哦?怎么说?屠宰场不是公家的嘛,有公家撑腰,怎么会说跨就跨了喃。”
王建安解释道:“就因为它是公家的,它才会跨。
以前是王八的屁股:龟腚,农户的猪只能卖给屠宰场。
自从去年猪肉放开买卖之后,生猪价格从九毛钱都涨到现在的一块四了,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屠宰场的收猪价格还是一块钱。
现在哪个还会卖给他们嘛,他们收不到猪,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垮杆儿不就是早晚的事嘛。”
“哎呀,还是读书好啊,这种事我们怕是一辈子都想不明白。”听王建安这么一解释,张泽安终于明白了这之间的因果关系。
王建安笑了笑:“泽安舅舅,这屠宰场承包下来一年交好多钱?”
“也不便宜。”张泽安比了个八,“一年八百块的管理费,不过地方、房子、灶头、大锅、挂肉的铁架子这些都是现成的。”
八百块在这个时代的农村确实算是天文数字了,普通农民种粮食一年下来也就最多赚到这个数。
“不算贵。”王建安说道,“屠宰场搞起来了利润还是很大的,我们队把它包下来。”
张泽安一愣:“包下来?我们?杀猪卖肉?”
“嗯,把这个屠宰场包下来好处多的很。
第一,可以自产自销,乡上买猪肉的人再少,两天总卖得完一头猪吧?
自己杀了卖鲜肉一头起码多赚一百多块。
而且盖了那屠宰场的检疫章,肉还能卖到镇上,县上去。”
第二,还可以搞代杀,周围村子的,自家养的猪要过年过节杀了吃,或者卖点肉。
都可以拿到屠宰场这里来,我们帮他收拾干净,分割好,收他十块钱一头的手工费。
半天不到十块钱,这不比种地松活(轻松)?”
张泽安听得嘴巴微张。
王建安继续说道:“还有第三点。等以后电力稳当了,可以在屠宰场旁边修个冻库,我们这儿也整成个肉联厂,
到时候养猪,杀猪,卖肉,全部自己搞,没得中间商赚差钱不是更好。”
张泽安被王建安描绘的蓝图彻底砸懵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要得,硬是要得,我这就去喊人开会。”
当晚,王建安家的院坝里又挤满了人。
王建安把承包屠宰场的想法和好处又对众人说了一遍,人群立刻炸了锅。
那些没搞大棚,家里劳力又多的几户,比如吴磨贵,张福德几个都眼睛放光,摩拳擦掌想把这活揽下来。
“建安,这屠宰场我来包。”吴磨贵抢先吼道。
“凭啥子你来?我家劳力也多,我包。”张福德不甘示弱。
王建安摆摆手,压下嘈杂:“别慌,杀猪卖肉,是个技术活,不是光有力气就行的,你们会杀猪吗?”
说着王建安看向张华安:“华安舅舅,华强舅舅喃?今天咋没来?”
蹲着的张华安抬起头,朝院坝外努努嘴:“在坝子外头蹲着呢。”
月光下,一个比张华安更壮实些的黑脸汉子蹲在阴影里,正是张华强。
他是李家沟乃至附近几个村都有名的杀猪匠。
王建安走过去,蹲在张华强旁边,递了根烟过去:“华强舅舅,咋个不进去?”
张华强没接烟,闷声道:“建安,你的主意好,我晓得。但我……我不想包。”
王建安:“为啥子?”
张华强叹了口气:“杀生造孽啊!我杀了半辈子猪,刀下的畜牲没得一千也有八百。
年轻时候不觉得,这两年心里头越来越不对劲。
梦里头都是猪叫,造孽啊!
再包下来天天杀,我怕折寿。”
他这话一出,院坝里刚才还争抢的吴磨贵几个都哑火了。
杀猪匠自己都怕造孽,这活还咋干?
王建安沉默了一下,他也理解张华强的想法。
思考了一下,王建安小声的对张华强说道:“华强舅舅,又不是非得你去杀猪,你可以请人杀嘛,到时候你就当个老板,偶尔技术指导下就行了。
而且二天规模大了,还可以引入机器来杀猪,到时候更用不到你动手了。”
随后王建安又给他说了乡上的规定,承包屠宰场的要求之一就是承包人得会杀猪,那些干部们还是不想让这个屠宰场发挥它的作用。
张华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
随后又讨论了一阵,最终由张华强,吴磨贵和张福德三人一起承包屠宰场。
三人一人交30%的管理费,另外10%由合作社出资。
因为涉及到检疫证明的问题,屠宰厂原则上是只能由队级单位承包的。
所以打算由李家沟合作社承包,然后再转包给张华强三人。
最后还签订协议:
未来屠宰厂如果改制,需要重新分配股份,张华强三人享有优先权,并且可拥有股份上限更高。
合作社养出的猪,优先供应屠宰场,价格不低于当时市场均价。
年底分红,合作社部分纳入合作社基金,不分给社员。
……
一直商议到九点半,众人因为要回去喂猪不得不离去。
第二天上午大家继续聚集在王建安家里商议细节,王建安也把昨晚的提议整理了出来。
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签字画押。
接下来就是去乡里“竞标”了,毕竟看中这个猪肉生意的不止李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