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淘宝少走二十年弯路(1 / 1)
其实……吹牛这种事我也挺擅长的。
干嘛还要专门花钱请人来专门吹牛皮?
丁三石非常不理解罗诚的要求。
但,他已经学会了“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在执行中学会理解”的做事原则。
在已经证明自己的财神爷面前,他也学会了先执行后理解的做派,连连点头:“没问题,阿三高管很便宜,比挖其他国际巨头的高管简单多了。我只有一个小问题:淘宝的门槛设这么高合适吗?”
打开门做生意,哪有自抬门槛的?
这是做生意呢还是作死呢?
仔仔细细看了规划书,丁三石认为财神爷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纰漏,在淘宝的创始阶段埋了深坑。
降低淘宝商户的入门门槛才是赚钱的硬道理嘛。
商户越多,竞争越激烈。
激烈的竞争会刺激更多商户出高价竞争流量分派,淘宝自然能赚到更多的钱。
盈利是建立企业的唯一目的。
“丁总,如果你身上的这件衬衣在淘宝网站售价三十块,而且出现几百个同样的品牌店,您会怎么选择?”
罗诚直接举例说明。
劝解什么的对老丁这种极度自信的家伙没有任何卵用,只有对方自己寻找到的答案才会真的相信,别人无论怎么解释心里总会有怀疑。
“三十块?我这件衬衣八百块好吧?是……”话说到一半,丁三石瞬间陷入沉默。
对呀!
品牌衬衫又如何?
从服装加工厂出来的价格差不多就是三十块,货送到专卖店里的时候已经经过品牌方、代理商、经销商、专卖店层层加价,只能卖八百块了。
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溢价。
花八百块买衬衫,无非是购买专卖店和品牌方提供的情绪价值而已,并不代表着衬衫本身的造价有那么高。
砍掉中间的代理商、经销商和专卖店。
仅剩加工厂、品牌方之后,三十块成本的衬衫卖一百块都血赚。
加工厂赚得多,品牌方赚得多,自然更有钱砸钱买流量。
靠!
淘宝颠覆传统销售模式的赚钱门路是这么建立的?
难怪要抬高入门门槛。
这要是不抬高门槛,把那些假冒伪劣的品牌方放进来……谁还敢信淘宝平台?
丁三石充满佛性的笑脸上笑容更盛:“OK,我听你的,抬高门槛,只放那些真正的品牌方或加工厂进入平台建立销售渠道。”
发生什么事了?
丁总这么容易就被说服了吗?
小弟弟好厉害。
马书彤看到老板变脸就知道罗诚只是简单的举了个例子就说服了老板,过程太快,太匪夷所思就留了个心眼。
认认真真思索两人的对话到底有什么奥秘。
罗诚微微点头却没有住嘴:“那些国际大品牌肯定不会是淘宝商城的首批商户,所以,我全订的首批商户主要是老牌国货产品、初创中小型企业、全国各地的土特产企业、和一些地方性的农产品类别。”
“义务是重点关注对象。”
“这样操作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把地方政府绑上我们淘宝的战车。”
“国际大品牌,国内知名品牌暂时不可能来我们淘宝商城开店,人家有成熟的销售体系。”
“如果开店肯定会短时间内导致各地代理商、经销商和专卖店的反噬,所以,我们就别浪费时间在这些知名品牌上。”
“小品牌有小品牌的好处。”
“他们是各个小地方的财政支柱,但凡有一丁点办法扩大销量,他们都愿意来尝试,只是不太擅长销售而已。”
“比如那个活力28工厂。”
“原本的老牌国营洗衣粉厂,现在被国际知名品牌打得满地找呀,商超市场都不愿意上架他们的产品。”
“我们需要寻找像活力28这样的老牌工厂入驻淘宝商城,价格实惠,还没有什么营销花招。”
“他们的营销手段透着股质朴感。”
“没有手腕,全是真诚。”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用真诚打动用户,而不是用花里胡哨的各种营销噱头来骗钱。”
“扶持起一个活力28,相当于拯救了一座小城市好几千人的生计,那么这座小城市就会变成我们淘宝商城的忠实用户。”
“扶持起无数个活力28,我们淘宝商城就会在中华大地扎根发芽,并成长为参天大树。”
“就按照这个套路来做。”
“首批商户入驻淘宝商城的事,劳请丁总多雇点客服人员跑遍全国各地,把那些半死不活的老牌日用品工厂都搬到网站来做生意。”
“第二批再考虑初创企业。”
“哦,义务那边的小商品工厂也归属于头一批入驻商户,还有各地知名的茶叶和土特产工厂。”
“……”
罗诚筹建的淘宝没有走老路,而是充分吸收了上一世的经验,规避了绝大部分中间商,直接开拓工厂和品牌方市场。
电商运营模式本来就是对传统销售模式的颠覆。
结果呢?
跑来网上开店的还是些中间商。
相当于新的中间商代替了原本的中间商,继续压榨工厂和坑骗消费者,顺便肥了个电商企业而已。
这样的经营模式注定无法长久。
倒是京东自营模式发展得蒸蒸日上,看得人眼馋,他这一手算是提前把工厂模式搬上电商平台。
淘宝少走二十年弯路!
“兄弟,你要走?”
听罗诚说的仔细,丁三石顿时有些不开心了。
好歹你等我把淘宝和支付宝的管理团队组建起来再走啊。
直接做甩手掌柜真的好吗?
罗诚摊开双手:“事情就这么点事情,捋顺了按部就班地推下去就行,我在与不在都没有什么关系,回头有什么麻烦让马书彤联系我就是了。我有什么想法也会让她给你转达。”
沙乌地有句谚语叫做:千万不要使出真本事,否则别人会发现你真的没有本事。
他深以为然。
虽然重生者拥有先知先觉的信息优势,似乎对什么事都了如执掌,可以提前截胡。
但,他对自己的本事还是了解的比较清楚——真不擅长干管理。
干这活儿会露馅。
还是让擅长管理企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吧。
他的专业是提意见。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