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草台班子(1 / 1)

加入書籤

过于儿戏了吧?

一千五百万的投资款,这就到手了?

京东突然变成了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自己也突兀地变成了互联网企业老总?

变化来的太快,快得像龙卷风。

感觉有点不太真实的样子。

让人好为难。

站在酒店门口,滚烫的热浪扭曲视线在刘强东眼里生成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宛如梦幻泡影。

仿佛他从昨天到今天的经历只是一场梦。

梦中,贵人脚踩七彩祥云从天而降,给了他一次创业互联网项目的机会。

总投资二十个亿的项目,就这样顺风顺水地塞进怀里。

而他只付出了五百万投资,就获得了这样一家企业35%的股份。

简直不可思议。

得缓缓。

先走几步,吹吹热风,清醒清醒再说。

……

“恭喜罗总又投了大项目。”

“罗总左手淘宝右手京东,称霸互联网江湖,指日可待。”

“就是有个小问题。”

“您给出去的股份是不是忒多了点?”

“10%的管理股,按照总投资20亿计算下来应该值两个亿那么多,把这么多钱送出去,您不心疼吗?”

没了外人,马书彤急忙瘫软在沙发上做出拱手的姿态,向老板道贺,恭喜老板又拿下新项目。

也大概猜到了老板的布局。

——这是要当互联网企业的王!

她可不敢以女主人自居。

更不敢对老板做出的决定指手画脚。

虽然两人已经有了肌肤之亲,罗诚对她还算体贴入微。

短时间的相处,她已经明白了两人间的差距,时刻守着助理的身份说话办事。

“你猜,丁总给我那么多股份的时候心疼不心疼?”罗诚没有直接解释,同样坐到沙发上轻轻抚摸她滑嫩的腿肉:“丁总既然舍得给我分那么多股份,就不怕给出去的股份吃亏。”

“同理。”

“我能给出去这么多股份,就不怕亏本。”

“我相信,京东商城在东哥的带领下能够帮我赚到更多的钱。”

“今天给出去的股份其实真实价值只有两百万。”

“用不了三年,我投入的两千万就会价值几十亿。”

“再过十来年,总计投入的二十亿就会变成价值几百亿的庞然大物,每年还能给我贡献上百亿的纯利。”

“经营企业这种事其实是在消耗生命。”

“……”

老板不好当。

罗诚上辈子当过老板,创业过好几次,最后赔得一无所有了才委身与华强北打工糊口。

被商业江湖狠狠鞭挞过,所以他才更明白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其实很难找。

除非是他这种重生者可以按照前世的经验找现成的人选。

否则,投资某个项目的时候大概率是在赌博。

赢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在国内互联网热潮时期冒出来的互联网大佬很多,尤其是其中几个获得外资亲睐的超级项目,拿到的融资比网易公司多好几倍。

然后呢?

不到三五年的功夫直接消失在互联网江湖里。

苟延残喘活到最后的互联网企业才变成了行业大佬,比如网易、比如藤讯、比如阿里、比如度娘。

刘强东是个例外。

进入互联网时间短,崛起速度快,企业底子打得厚。

可惜,不懂境外资本的套路,在创业之初就埋下了祸端,差点被人把辛苦拉扯大的京东抢走。

后来虽然抢了回来,却已经不是可以由他自己完全主导的企业了。

折腾出很多狗屁倒灶的事,差点把京东给埋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京东从此泯然众人的时候,上了年纪的东哥再次出手,通过进军外卖产业让京东重新挤进互联网巨头行列。

一系列操作牛批到不行。

罗诚这个吃瓜群众看得惊叹连连。

这一世,他希望有了自己的乱入为京东扫除隐患,让东哥带着京东提前进入国际电商大舞台,为他藏在心里的“红岸基地”计划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我不懂,就是觉得突然把这么大一笔钱塞给陌生人,事情办得有点草率。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高端商业谈判的氛围,也没有……感觉京东项目像个草台班子。”

马书彤依偎在他怀里鼓足勇气说出实话。

她倒不是矫情。

老板跟网易公司的合作看上去还比较正经,好歹丁总为了项目很舍得花钱,又派她专门上门服务。

双方你来我往的交往虽然时间短暂,背后的准备事项却一点都不少。

至少有上百人的团队围着淘宝和支付宝项目转圈圈。

哪像现在。

投资京东项目的时候,从最初沟通到签署协议,整个过程不超过四天。

两位老板见面才第二天。

这么快就完事了。

不是草台班子是什么?

罗诚听了哈哈大笑:“哈,你说的对,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无比的草台班子。尤其是还没有汇入主流商业领域的互联网产业,那些互联网企业各个都是草台班子,不差京东这一个。”

谁还不是个草台班子呢?

别说国内。

国外的那些互联网巨头那个不是草台班子?

草台不是重点,重点是先组建班子。

然后再一点点优化,一点点迭代,一点点进步,一点点膨胀。

只要发育时间足够长,草台班子总会有进化迭代到高端班子的一天。

“您不嫌我多话就好。”

马书彤莞尔一笑,急忙转换话题:“算算时间,律所的人快到了,我收拾一下房间,方便您和律所的人谈事。”

她倒是没忘自己的正经事。

昨晚查找的律所早晨她问过罗诚后预约了时间,对方很给面子,说要主动上门服务。

约的是下午四点。

“昨晚你辛苦了先歇着吧,我喊服务员来收拾。”罗诚继续搂着她的娇躯不放,探手拿起床头的电话向吧台要了客房服务。

然后详细询问律所的情况。

马书彤选择的这家律所虽然是国际律所,却是国人创办,叫做金杜律所。

律所名取自两大创始人的姓氏。

果然。

到了四点整,门外准时传来敲门声。

她迈着艰难的小碎步亲自开门。

门外站着个年过五旬的白发男子,西装笔挺,看上去非常精神,身边还跟着个干练的女秘书。

“您好,是金律师吗?里面请,我们罗总在专门等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