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喜事,拉电进村和卖猪(1 / 1)

加入書籤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县城供销社就卖了七百套三白粉,两百多袋补血粉,一百多袋补脾粉,利润足足有八百多块钱。

罗会计算账的时候都惊呆了。

“这个钱先别告诉村民,等年底分红的时候再说。”苏明珠提醒罗会计。

这些产品也就是前面两个月卖的好,后面数量会慢慢降下来的。

要是村民以为月月都有这个收入,期待越高失望越大,所以还是等年底收入稳定了再说。

罗书记赶紧点头:“我知道了。”

苏明珠对罗会计还是很放心的,知道他嘴巴是出了名的严实。

小作坊赚大钱,苏明珠自己也赚了不少小钱。

她为了跟小作坊的产品区别开来,在三白粉套装里面放了玫瑰花,主打精品路线,价格跟供销社却是一样的。

来找邓冬青购买的都是熟人,都觉得这个玫瑰花版本比之前好用,熟人介绍熟人来买赚得比以前还多。

除此之外,苏明珠还把卤味生意和南瓜糕和芋头糕的生意做起来了。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糕点做出来能放很多天。

苏明珠提前做好冻着给刘跃进拉回去,也都是熟客买得更多。

没多久,公社又给村里带来一件好事,拉电进村了。

秦景年接到通知以后,便召开集体大会讨论这个事情,安装费大概要五块钱左右。

“五块钱安个灯太贵了,俺们家不用。”

“贵是贵点,但装上很方便,大晚上也是亮堂堂的。”

“今年咱们村的猪养得好,不缺这五块钱,我愿意拉。”

村民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大多数村民都是愿意安装的,毕竟家里养得大肥猪眼瞅着就能赚钱了。

秦景年等村民们议论完了以后,这才开口说道:“石头村和大瓦村也都在安装名单里面,听说石头村那边有半数同意安装了。”

“那咱们就学他们,想安装的就交钱,不想安装的就继续用煤油灯呗!”

“这主意好,我就喜欢用煤油灯,用了几十年都习惯了。”

秦景年板着脸说道:“咱们村作为示范村子不能比石头村差,村委会商量以后决定用公账的钱帮大家补贴,每家每户补贴两块钱。”

村民们都惊呆了。

“补贴两块钱,两百户就是四百块,咱们公账哪有这么多钱?”

“是啊!之前买石灰石的钱,还说要拿我们的年底分红去填呢!”

罗会计偷偷看了眼苏明珠,看样子是要公布小作坊的利润了。

苏明珠拿小喇叭站起身,说道:“乡亲们,咱们的小作坊赚钱了。”

“首先感谢书记夫人的大力宣传,前期咱们产品卖得很好,我拿这些钱出来给大家补贴,是希望大家都能安装电灯,这样才对得起咱们示范村子的名头。”

电灯肯定要装的,科技带来进步,村民们习惯了用好东西,才会更加积极干活挣钱。

苏明珠这话一出,不想安灯想拿钱的人不敢出声了,担心拒绝安灯示范村子的名号会被让给石头村。

小作坊赚这么多钱反而无人惊叹,都以为是书记夫人的功劳,也就能赚这一波了。

“既然没人反对,那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大家明天去罗会计那里交钱,争取过年前把电灯安上。”秦景年一锤定音。

杏花村交钱以后,电线很快拉了过来,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灯泡。

晚上电灯亮起的刹那,孩子们齐齐发出欢呼声,老人们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电灯好啊,晚上干活也不怕眼睛坏了,就是电费太贵要省着点用才行。

安上电灯以后,苏明珠又召开了一次全村大会,特别强调了用电安全,不能用湿手摸电器,电线老旧破损要及时更换之类。

除了开大会强调,苏明珠让林美珍和肖芳也在学校开展安全用电的小课堂,让孩子们都长长记性。

小课堂还是挺成功的,孩子们虽然对电灯很好奇,但也不敢随意触碰。

秦景年一开始还觉得苏明珠大题小做,没想到石头村那边就传出有个熊孩子用水泼电灯最后被电死的事情。

这事传开以后,村民们都一阵后怕,觉得苏明珠英明神武的光芒更加耀眼了。

转眼到了年底,公社下达通知,食品站准备下乡收猪,六号到杏花村让社员们做好准备。

“哎呀,总算把食品站的人盼来了,我家的大肥猪终于可以拉出来卖了。”

“你家猪养得好,评个一等猪不成问题。”

“哈哈哈,你家猪也一样,咱们村的猪个个都是一等。”

到了食品站来杏花村那天,村民们早早将大肥猪从猪圈里赶出来。

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油亮的大肥猪排成长队十分壮观。

“你们村的猪养得够肥呀?”老张收了这么多年猪,还是第一次见全村猪都养的这么好的。

“咱们村有能人,研究出精饲料和粗饲料的配方。”二楞妈骄傲地说道。

“原来猪饲料配方是你们研究出来的,怪不得你们村的猪都养得这么好。”老张感慨地说道:“你们不知道,好几个县出了猪瘟,那些猪一批又一批的死掉,没死的也养得病歪歪,我们都完成不了任务。”

“我们县也闹猪瘟了,多亏大队长和苏医生领导有方,才带我们度过一劫。”

村民们立刻把猪瘟传奇事件说了一遍。

老张听得目瞪口呆,竖起大拇指说了句:“牛,真牛!”

聊完天,村里的大肥猪也排好队了。

老张戴上手套仔细检查这些猪有没有发热,咳嗽,皮肤病情况,过关以后再上磅称斤。

因为今年猪肉紧缺,所以一等猪收购价涨到了九毛钱一斤,全村的猪都是一等。

村里的猪王是胡磊养的,足足有三百五十斤,剩下两头也有三百二十斤。

周书记家的猪也差不多是这个重量,其他村民养的猪最少都有两百三十斤,意味着每家到手四百多块钱。

村民们数着换来的票据,脸上满是激动之情,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