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1 / 1)
天呐!
薛嵩伦,真的是第一次写国风歌曲吗……
这未免有些太逆天了吧?
两位乐评人已经呆呆的望着舞台上,仿佛静止了一般。
宏涛和副导演在导播室,双双静默着。
观众们也没有呐喊,没有欢呼和掌声。
他们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
大屏幕亮起。
一个熟悉的牛头身影出现。
熟悉的休闲少年。
熟悉的面具。
熟悉的骨节分明的手。
《青花瓷》三个字,在屏幕边上亮起。
三行字静静躺在屏幕上。
作曲:薛嵩伦。
作词:薛嵩伦。
演唱:薛嵩伦。
原本滑稽的牛头面具。
经过这么多次的表演。
现在在所有人的眼中。
那个面具已经是薛嵩伦的标签,戴在他脸上毫无违和感。而且没有人触发笑点。
好似那只是一个普通的面孔,一个用来识别这个男人的信号。
古筝,古琴,笛子的声音达到最高峰时,忽然落幕。
也就在这时,薛嵩伦的声音轻轻响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屏幕下方。
是《青花瓷》的歌词。
所有人都惊呆了。
宏涛和副导演在导播室,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一句句的歌词。
宏涛大学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何尝不明白这些歌词的意义。
他激动的一拳打在键盘上,满脸通红,声音颤抖又激动,:“薛嵩伦!何其妖孽!这歌词我给跪了!卧槽!这是什么才华?!”
“什么才是国风?这旋律和意境!青花瓷的立意真的绝!”
副导演也口干舌燥,直接是盯着屏幕说不出话来。
……
所有观众更是直接惊叹了。
“这歌词我的天……”
“不会真的是国风天花板吧?老薛你别吓我……”
“以青花瓷这一古代瓷器为立意,彰显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清雅脱俗远胜《庐州月》,立意已经在星星之上了!在加上这歌词我的天!难怪老薛这次要来现场PK!”
……
大屏幕上。
苏晨仍然演唱着。
他不遗余力的用声音,用歌词与民乐乐器,将古代青花瓷之美,尽情的描绘了出来。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没有人喧哗,没有人吵闹,甚至没有人发出声音。
所有人都出神的望着舞台上。
因为他们知道,副歌要来了。
沈梦晨站在角落里,与所有观众一样,静默出神。
宏涛和副导演,在导播室里也静静地望着屏幕。
一胖一瘦两位乐评人,微微抬头,目光投向台上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的才华,惊艳了所有人。
在这个文娱凋零的平行世界。
《青花瓷》所要带来的震撼,远远比地球上要强烈得多。
可能大家还不太了解《青花瓷》在地球上的地位。
这首奶茶伦的歌曲,在2007年发行,并于2008年春节上春晚,07,08连续两年蝉联年度前十歌曲,并于2008年金曲奖上,获得最佳作曲,最佳作词,最佳歌曲三项金曲奖。
《青花瓷》是国风的天花板,也是公认的最美国风流行。
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当年惊艳了多少人?多少人又曾用这句话当做自己的个性签名?
……
舞台上。
一排排古代秀女服饰的女子,抱着琵琶翩翩起舞。
舞台中央。古筝女子端坐中央,玉手灵动,已经完全沉醉在《青花瓷》里。
舞台下。
所有的观众都眼波出神,等待着副歌的降临。
大屏幕上,副歌从苏晨的口中传来。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让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悠扬的间奏传来。
笛声,古筝声交相辉映,琴瑟和鸣。
形成了近乎完美到无法形容的间奏。
在高昂的间奏音乐中。
所有人这才轻声交谈了起来。
生怕打扰了这美好的音乐。
“呼……这首歌,是我平生听过最美的歌。”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老薛简直才高八斗!”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自顾自美丽,我的天哪!这是一首最惊艳我的歌!最重要的是,竟然还是国风歌曲!”
“我直接给跪了!谁刚才说要直播吃屎的?”
“还有鈤五档电风扇的?!给我滚出来!你告诉我什么才叫国风天花板???”
在间奏中。
观众们终于是忍不住热情欢呼沸腾起来。
这首歌带给他们的震撼。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而除了薛嵩伦本身的演唱。
舞台上的表演也颇具看点。
无数古代女子抱着琵琶翩翩起舞。
舞台中央的古筝女子在悠扬的笛声中弹奏。
直到间奏落幕。
薛嵩伦再一次举起手中的话筒。
开始了第二段的演唱。
“色白花青的锦鲤。”
“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帖落款时。”
“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与第一段的主歌对仗工整。
所有人都静静地盯着大屏幕。
再一次被薛嵩伦的才华所惊艳。
这份歌词。
需要的不仅仅是文采。
还需要对华夏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与理解。
再加上长时间的精雕细琢,慢慢打磨。
才会将最后的结果呈现出来。
就如同这般。
色白花青的锦鲤,在碗底。
且不说用了拟人的手法更加形象生动。
光是色白花青几个字。
便将青花瓷的外观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出来。
临摹宋帖,惦记着你。
将青花瓷所在的朝代感,一笔带出。
若是细细研究歌词。
所有人都会为这篇《青花瓷》而惊叹。
这不仅仅是一篇歌词。
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将中华传统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