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去拜师(1 / 1)

加入書籤

挑了个阳光晴朗的日子。

沈若瑜要去拜师了。

说实话,她是不忐忑,有本事在身,不怕问。

但带她去的林金花却一步三回头,拉着钱晶晶和沈若瑜的手,还没到地方呢就犹豫了。

“晶晶,小瑜,你们这是认真的吗?真要去找老爷子拜师啊?”

“你这话说的,不认真还能找上你吗?”钱晶晶啧了一声,“表姐,你这犹犹豫豫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让你去呢。”

“我这不是怕被老爷子骂吗?老爷子脾气差得很,我听我家那口子说上次有个不讨喜的上门就跪下来拜师父,还没悟性,被老爷子拿着戒尺给打了好几下,差点都闹到公安那里去。”

林金花看着面前人比花娇的大美人,心里打鼓,拉着沈若瑜的手说,“我也不是怕自己挨骂,主要是怕老爷子吓到小瑜。毕竟小瑜这还怀着孕呢。”

“表姐,你这就放心吧,别看若瑜娇滴滴的,她遇到事比我能抗。”

经历过年满仓的事之后,钱晶晶对沈若瑜的观感更上一层,在所有她认识的人面前都把沈若瑜夸上了天,让林金花都怀疑她是不是带了什么滤镜。

林金花觉得她这个大大咧咧的表妹是因为和小瑜玩得好,把她夸成花也正常。

但,这可是去找林鹤堂拜师啊!

要没点真本事那就真得被扫地出门了,闹得谁脸上都难看。

沈若瑜表情很淡定,丝毫没有一点紧张和忐忑。

“没关系的,表姐,我只是跟林老爷子说我有这个想法,人家要是不愿意我也不强求。你就帮我引荐一下就好了,不用说别的话。”

“……唉,好吧,到时候你可别说我没向着你。”

“走吧走吧,姐,你怎么变得那么婆婆妈妈的了?”

林金花心里有苦说不出。

她不是婆婆妈妈,她是真的怕啊。

她小时候就怕喝中药,扎针,偏偏每次病了都要被拎到老爷子这儿来治,还要被骂贪凉不爱惜身体。

就算是早就嫁人生娃了,但记忆里对林老爷子的畏惧早都成了肌肉记忆了。

到了一处僻静的院子外。

门口有两株枝繁叶茂的桂花树,香气扑鼻,大门是涂了朱红漆的,往里一看宽敞又整洁,俨然是讲究人家。

林金花硬着头皮往里喊,“二爷爷,二奶奶?有人在家吗?我是金花啊,来看你们来了。”

“是金花啊。”

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从里面走出来,“晶晶,你怎么也来了?”

“二奶奶,我这不是记挂着你呢,给你来送两斤白糖。”

钱晶晶带着笑把用纸包着的两包糖递过来。

这年头糖也是稀罕物,她准备这些也是为了沈若瑜能拜师顺利。

钱晶晶搀着二奶奶的胳膊,热络地向她介绍起来,“二奶奶,这位就是我若瑜妹子,是我家老年战友的媳妇,和我们关系可好了。您别看若瑜年纪小,但聪明着呢,阅历比我都深,您肯定喜欢!”

“二奶奶。”

沈若瑜乖乖地叫了声,也准备好自己带的礼物,“听说林老先生喜欢喝茶,我就带了一些南方的茶叶来,当做见面礼。还有这对护膝是我亲手做的,也是听晶晶姐说您怕寒,所以用的都是好棉花,很厚实。这不快入秋了吗?您戴上正好就用得着了。”

她嘴甜又懂事,有分寸。

三言两语,就让这位二奶奶对她有了好感。

二奶奶笑着说,“我姓宋,叫我宋奶奶吧。你是叫小瑜是吗?我这身老骨头了,第一次见面那还意思要你这小辈那么多东西,快收回去吧。

来,进屋喝茶,我给你们准备年糕吃。”

“哎呀,二奶奶,这可不多,你就收下吧!”

钱晶晶给林金花使了个眼色,俩人之前都约好了要一唱一和。

于是,林金花上前一步。

劝道,“二奶奶,人家小瑜那么远来一趟不容易,哪有带了东西还拿回去的道理。再说了,这真不多,您快收下吧。”

“这还不多呢?金花,晶晶,你们可别哄我,这茶叶一看就是金贵货。”

宋芸一头银发,举止温润,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不愿意凭白收陌生人那么多的礼。

要是真看重钱,他们老两口早就去首都或者大城市了,哪里还会隐居在这里。

沈若瑜上前一步,温声说——

“宋奶奶,其实我是来拜师的,所以这些礼物也是拜师礼,您就收下吧。”

“什么?拜师??”

宋芸二十来岁就嫁给了林鹤堂,多年耳濡目染下来也懂了些望闻问切的东西。

虽然沈若瑜身材本就纤细,穿着宽松裙子也看不出什么,但她一打眼就看出来沈若瑜怀孕了。

那么多年,来找林鹤堂拜师的人多了去了。

她还是第一次见怀了孕的年轻媳妇来拜师的。

宋芸看这个漂亮姑娘心生欢喜,但她知道自家老头子的脾气,脸色为难,“这……小瑜,你是认真的吗?真是来找老头子拜师的?”

“是的,宋奶奶,我是认真的。”

沈若瑜缓缓列举了几十本医学典籍,还带来了自己的针灸用具,说,“这些书我都烂熟于心,针灸虽然练得不多但也在用模具每天都练,宋奶奶,请你帮我和林老先生说一声,我是真心仰慕他老人家,也是真的想学医的。”

“这么多,你真的都会了?”

宋芸见林鹤堂收了那么多徒弟,还没一个敢夸口说自己能把这么多医学典籍都背熟于心的。

那些可全都是大块头啊!

宋芸本来觉得这小丫头模样漂亮,又会说话,是个讨喜的小辈,但听她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她在吹牛。

宋芸说,“那这样吧,我来考考你。你看过《伤寒杂病论》吧?其中有一句是‘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下一句是什么?”

沈若瑜从容不迫,微笑道,“”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烦、实、大便难是也。”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下一句是?”

“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治者,小柴胡汤主之。”

……

宋芸接连又问了《黄帝内经》、《温病条辩》、《针灸大成》里的种种问题,甚至自己拿了书来问,翻到哪一页就问哪一页。

沈若瑜都对答如流,字字不错。

问到最后,宋芸把书一丢,微张着唇。

拉着林金花和钱晶晶说,“你们这是给老头子找了个什么神仙徒弟啊?这小丫头也太聪明了吧,居然只学了一段时间,都不满一年吗??”

“我早就跟您老打包票了,说若瑜聪明得很,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我家老年的病都有一半是若瑜看好的,您还不信!”

宋芸越看沈若瑜越喜欢,拉着她的手,说,“孩子,你就在这等着,老头子在里面睡觉呢,我把他喊醒。有这么个神仙徒弟我就不信他不要。”

“那就麻烦宋奶奶了。”沈若瑜笑容甜甜。

几人都笑开了。

林金花终于放下了心,有二奶奶担保,他家那个最听老婆话的二爷爷肯定会答应的。

堂屋忽然传来一阵紧促脚步声。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带着隐隐的怒气。

沉声道——

“谁说我要收徒弟了?光会背几句话有什么用,学医可不是看你背东西背得熟不熟的,这徒弟,我不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