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服从安排(1 / 1)
晨曦初照,杭城学子们都迎来了开学,闻佳宁和二师兄张强却再次踏上了4S店的实习之旅。
这个寒假,4S店因雪情任务吃紧,关键时刻学校师生们前来助力。那是一段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记忆。
开学之际,4s店的老总特意来学校,向校领导们表达了谢意。教学副校长姚东升一边谦虚地表示孩子们通过实习,受益匪浅。一边又乘机提出,能否让竞赛队的学生再到岗位上顶岗实习一个月,并提出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思路。4s店的领导欣然同意。
这份机会,是对寒假期间学校师生无私援助的温馨回馈,也是企业在用自己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怎么着,都是双赢的决定。
几个学生眼看着又可以去4s店实习,交换了雀跃的眼神,满怀期待。
当然,不可能再像寒假里那样这么多人去实习了。
大师兄要准备4月份的省赛,也只能留在学校密集备战。作为指导老师的吴立江,当然要守着大师兄这颗省赛苗子,更何况他也有其他的教学任务,不能离开学校。
三师兄开学后,就正式退出了竞赛队,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训练生涯,回班级上课了。
还有时间去实际工位上历练,去开阔眼界夯实基础的人,只有闻佳宁和二师兄了。
临行,吴立江反复强调:“一定要好好抓住机会,多多向师傅们请教。不懂就问,要谦虚有礼貌……”
班主任吴恪也找闻佳宁单独谈了话,反复叮嘱要注意安全,无论是交通安全,还是操作安全等等,要特别注意。
吴恪苦口婆心道:“我知道进企业实习,肯定是累的,但是文化课还是不能落下。我不担心你的专业课,语数外你一定要重视,下了班,要好好补习文化课。有任何不懂的,就联系我,也可以联系任课老师。”
闻佳宁乖巧地一一应承了。
两人怀揣着雀跃不已的心,轻轻推开了4S店那扇泛着微光的玻璃大门,满心以为迎接他们的将是温暖如春的笑容与热情洋溢的接待。然而,两人到了维修车间,店里的员工们各自忙活,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两人连续问了几个员工自己的安排,对方都是一脸懵,毫不知情。
“闻佳宁,你们不是开学了吗?怎么还在这里。”机电维修组的孙煜达也是杭城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毕业的,寒假里已经认识了闻佳宁他们,一见到这身校服,自然要照顾几分。
孙煜达把手里的活和同事交代了一下,就带着学弟学妹去找了班长。
班长一脸为难:“我们机电班没有接到通知啊。那你们在这里等一下,我上楼帮你们去问一下领导。”
闻佳宁和张强的实习岗位终于有了着落:闻佳宁到前台负责接听电话,张强到交车区负责客户服务。两个人心中对于技术学习的热望,一下子就被浇透了。
主管的眼神里没有丝毫波澜,仿佛是在处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务,轻轻一挥手,便将他们安排好了。
按照要求接听电话,记录电话内容,拨打电话。在交车区管理客户的钥匙,检查客户的交车单,礼貌地把钥匙给客户。这样的差使很清闲,与他们心中无数次勾勒的、充满挑战与激情的职业蓝图相比,无疑是天壤之别。
张强,这位平日里在校园里出了名的好脾气的二师兄,此刻也忍不住想要据理力争:“主管,我们俩在年前的杭州市技能大赛中都是获过奖的,有一定的维修能力。我们之后还要继续比赛,希望能够到维修车间顶岗,多多学习技术”。
“别和我说学校里的比赛,你去问问,维修车间里哪个在学校里的时候不是佼佼者,哪个没有获过几个这样那样的奖项。”那位姓楼的女主管很不客气的训斥让师兄们两个都红了脸。
“企业有企业的规定,记住,这里是职场,不是象牙塔里的温室。在这里,学会服从是第一课,讨价还价只会让你寸步难行。”
主管的话语如同寒风中的利刃,直刺而来,他们毫无反击之力。
两个人很有默契地选择忍耐,毕竟他们是代表学校来到这里实习的。老师不在身边,“学会服从”四个字,让他们哑口无言。按要求各自去了自己的工位,心中五味杂陈。
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天,闻佳宁无精打采,机械地收拾着桌上的物件。
就在这时,学长孙煜达如同及时雨般出现,深知他们今日的不易,诚邀二人共度晚餐。
学长请客吃晚饭肯定是要去的。三个人来到了一家温馨而又不起眼的小面馆,店内灯光柔和,三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很快便摆上了桌,蒸汽缭绕间,似乎连空气都染上了几分温暖。
孙煜达已经从职高毕业十年,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看着学弟学妹,有一种老父亲的深沉。
他自嘲道:“职场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你们看我,十年了,我努力拼搏的十年,依然是一名机电工人。长年累月地加班,重复地做着二级维护工作。但是,这就是工作,我们用重复的劳动来换柴米油盐。”
孙煜达的手很粗糙,清洗之后依然留着一点机油的痕迹。他用筷子捞起一大筷的面条,哧溜哧溜地吸进了嘴巴。
他说得很直接:“人家主管也不是针对你们排挤你们,有一点她没有说错,按照你俩的资历,确实还不够格直接上手。4S店有这样的规矩,不单是为了规矩而规矩,更是对客户的一份承诺与责任。你们知道吗,每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在4S店里,都得先经历一番轮岗的洗礼。不论是前台接待,还是零件管理,甚至是洗车工,都需要有人去负责完成的。”
奇怪,孙学长明明说的是和楼主管说得差不多的意思,偏偏闻佳宁和张强就觉得学长说得对,之前心塞郁闷的理由,居然全都能接受了。
“你们起点比我高,以后可以去读大学,可以成为技术骨干。你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当年我淘气,不肯用心读书,现在只能这样了。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人家当年踏踏实实地读书,不仅考上了大专,现在还是我们江省的青年工匠,五四奖章的获得者。他也是你们学长,你们可得向他看齐。”
两个小的连连称是,并且嘴甜地说,“孙学长维修技术好,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孙煜达的眼神里闪烁着鼓励的光芒,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悄悄滋润着两颗沮丧的心田。让他们觉得是自己狭隘了。
两个人一合计,决定要重振旗鼓。他们相信,在任何一个平凡渺小的岗位,他们都可以学到新的东西。他们决心,无论做什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不能堕落学校的名声,不能堕了竞赛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