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毕业季的岔路口(1 / 1)
六月的杭城,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和栀子花的芬芳。
杭城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的毕业典礼在学校千人报告厅隆重举行。
闪亮的舞台镁光灯,照亮了一张张年轻而即将各奔前程的脸庞。
王玉昊站在毕业生队伍中,身姿挺拔,褪去了不少昔日的浮躁。
当流程缓缓推进至学生代表发言的那一刻,一向高调的风云人物王玉昊,竟以一种出乎众人意料的方式登台。
没有年少时的轻狂,未吐露那些炽热的爱的宣言;也没有选择那条激昂之路,去发表一番鼓舞人心的创业豪言。他只是静静地,步履坚定地走上了台,仿佛每一步都踏着不同的节奏,迈向一个全新的篇章。
“老师们,同学们,”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操场,清晰而平静,“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先说一声‘对不起’。”台下瞬间安静下来,熟悉他的人都有些意外。
“对不起,曾经年少轻狂,不懂事,给老师们添了很多麻烦,特别是胡婷娜老师。”他的目光望向教师席,那里坐着教过他,关心过他的老师们。“曾经,我觉得学校规矩太多,束缚了我的手脚,总是觉得老师不理解我。现在回想起来,是老师们用耐心和包容,给了我试错和成长的空间。”
他微微鞠了一躬:“请原谅我曾经的莽撞和不懂事。胡婷娜老师承包了我少年时期对于美好的向往,但是我知道,我一厢情愿举动,也确实给她带来了困扰。谢谢她用一颗师长的心包容我的年少轻狂,在这里,衷心祝愿胡老师能收获最好的爱情,”他的祝福真诚坦荡,没有一丝冒犯,只有成长过后的感激和释然。
“至于未来,”王玉昊的语气变得轻松而坚定,“我的团队现在确实超过一千人了。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继续扩大生意版图,合法合规地赚钱。赚钱很快乐,它能让我有能力去做更多想做的事,照顾想照顾的人。”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和掌声。那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如今已找到了自己的航道,目标清晰,步伐沉稳。
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里,高三年级的毕业生们身着整洁的校服,面容肃穆,逐一上前,双手恭敬地接过那沉甸甸的毕业证书,仿佛是接过了青春的一段重要注脚。
随后,他们满怀期待地转身,面向校领导,迎接那象征学业圆满的拨穗礼。
对每个毕业生来说,这一刻很欣喜,也含着淡淡的伤感,毕业典礼之后,就要正式离校了。
当然,陈磊和王雪除外。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个历年五月或六月如期上演的技能盛宴,因赛制的突然变革,在参赛学校的集体呼声下,今年破天荒地调整至八月举行。比赛时间的这一变化,意外地为陈磊和王雪的高中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让他的学习旅程意外地延长了两个宝贵的月份。
也就是说,他俩的高中生涯,因为竞赛,延长了两个月。
校长亲自为陈磊扶正了他的毕业帽,他轻轻地将帽上的流苏从右侧拨至左侧,动作中透露出对这位优秀学子的无限期许。
他轻声却充满力量地对陈磊说:“加油,孩子,你的高中旅程并未真正落幕,前方还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等待着你——国赛的舞台正熠熠生辉,我们全校师生都满怀希望,期待你能携手队友,共同攀登那座荣耀的巅峰。”
陈磊闻言,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深深地点了点头,语气中满是决心:“请校长放心,也请全校师生见证,我们会全力以赴,争取拿到好成绩。”
这一幕,定格在了初夏的微风中,成为了他们青春记忆中最闪亮的篇章。
……
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进305寝室,将原本拥挤的空间照得空旷而寂寥。
王雪站在床边,看着室友李雯的床铺——被褥已经卷起,只剩下光秃秃的木板,书桌上的台灯、小摆件、贴满便签的墙纸,全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仿佛从未有人住过一样。
“这个给你。”李雯递过来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面是一枚小小的汽车模型钥匙扣,“我挑来挑去地选了很久,才选中的,希望能给你带来好运。”
王雪接过钥匙扣,金属的冰凉触感让她微微怔了一下。她摩挲着汽车模型晶莹光滑的质感,李雯是她高中三年最好的朋友。
“谢谢。”她轻声说,喉咙莫名有些发紧。
李雯拉上行李箱的最后一道拉链,轮子滚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寝室里格外刺耳。她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这个住了三年的地方,又看了看王雪,欲言又止。
“王雪,国赛名单,最后敲定了吗?”她最终还是问了出来,语气里带着关切。
王雪摇摇头,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钥匙扣:“还没定呢,之后还要考核。”
“无论怎么考,你肯定是其中一个。”李雯语气笃定,“汽车营销项目,市赛第一、省赛第一,这些可不是白拿的。其他人怎么和你争?”
王雪勉强笑了笑,却没有回答。
是啊,按理说,她不该担心。她一直都是学校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当她拿下省赛第一名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她是今年汽车营销项目国赛夺金的热门选手。后来项目改革,营销项目并入综合项目,学校也第一时间考虑了她。
可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总有一丝不安。
她想到了闻佳宁。
那个高一的女生,瘦瘦小小的,话不多,但每次训练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王雪承认,闻佳宁确实很努力,甚至有些拼命——她会在午休时间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微笑,会在深夜反复背诵汽车参数,甚至在模拟赛上,她的临场发挥越来越稳。
可是,她毕竟才高一啊。
闻佳宁只参加过一场市赛,拿的还是二等奖,和她这个市赛省赛都第一名的选手,本该是没得比的。对闻佳宁而言,汽车营销这个项目,她四月份才开始接触。满打满算,才学了两个月。
“她凭什么和我争?”
这个念头在王雪脑海里一闪而过,随即又让她有些愧疚。她知道这样想不对,可现实就是——她已经高三了,这是她最后的机会。而闻佳宁呢?她还有两年,甚至明年、后年,她都可以再争取。
“学校为什么就不能照顾一下高三年级,高一年级的,为什么不能让让我?”
这个自私的想法让王雪心里一颤,她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要陷进掌心的肉里。
更让她不安的是,主教练吴立江,曾经就是闻佳宁的指导老师。而队里资历最深的陈超,是闻佳宁的“大师兄”。
虽然学校一直强调选拔公平公正,可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情分”?
王雪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学校要拿金牌,一定会派最好的选手去。”
她反复告诉自己,可心里那股隐隐的焦虑却挥之不去。
李雯拖着行李箱离开了,寝室的门轻轻关上,发出“咔哒”一声轻响。
王雪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突然觉得有些冷。窗外,夕阳已经完全沉了下去,暮色一点点吞噬着校园。
她低头看着手里的钥匙扣,金属表面映出她模糊的倒影。
“如果……真的落选了呢?”
这个念头让她呼吸一滞。
她摇了摇头,像是要把这些杂念甩出去。明天还有训练,她不能让自己被这些情绪影响。
可当她躺到床上,闭上眼睛时,脑海里却不断浮现出闻佳宁专注练习的样子,吴教练严肃的表情,以及陈超偶尔看向闻佳宁时赞许的目光。
“我到底在怕什么?”
她翻了个身,盯着天花板,直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