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分钱(1 / 1)
村长点头。
心情明显也不错:“嗯,你们说的对,提前说清楚是应该的。”
只是,事实他们是认可的。
但,李大军和李二丫也就罢了。顾玉棠可不是他们村的人。
分一份,没问题。
但该怎么分,占多少,这就很讲究了。
好在。
顾玉棠十分体恤大家,直接摆手:“我只是帮着把野猪扛回来,主要的功劳还是李二丫同志的,我的那一份儿,记她头上也行。”
“哎,分还是要分的。”
村长立刻接话:这要是真的不分,传出去,他这个村长面子还要不要了!
村长还是比较公平,公证的,他找了几个村干部商量。
最后当众宣布:“大家都知道,咱们村里以前杀猪分肉的猪,那都是在咱们生产队自己养的,可今年才开头,圈里的猪才几十斤,今天大家也是沾了李二丫和顾同志的光,可以吃上肉,我们村委商量决定,按照村里养猪的工分,给李二丫算三个月的工。”
村里是专门有养猪,养牛的活。
干一天6个工分。
虽然只抵半个劳动力,但三个月算下来,李念瑾觉得能接受。毕竟,她下地干一天,也才6个工分。
对于村委会给出的意见,大部分的村民是没有意见的。
但,总有那么几个自己吃不得亏,又见不得别人好的人。比如,不久前被打了一顿的陈兰,首当其冲:“我不同意给她算工分。”
“为什么。”
“这野猪是山上的,那就是咱们集体的,这既是集体的,又是天生地养长大的,她李二丫就扛回来而已,凭什么给她算工分,分我们的粮食。”
有工分,就有粮。
缴了公粮以后,粮食就那么多,李二丫多算工分就能多分粮食,那大家伙儿就得少分。
陈兰是李二丫的小婶。
这自家人都这么说了,当即就有人赞同。
平时跟陈兰关系比较好的孙寡妇立刻就附和:“对呀,这就是扛回来一头野猪,怎么能算工分呢?这是要分我们的粮食,不公平啊!”
“我们平时干死干活的,一天也不见得有几个工分,她李二丫往山上一跑,熬一宿,就得多分我们粮,我也不同意。”
说这话的,是村里苗大傻的妈。
眼看着好几个女的都站出来不同意,李大军急了:早知道,就还不如把猪偷偷扛回家!
给这种人吃了,都膈应得慌。
想回嘴的,却被李念瑾给拉住,小声的提醒:“没事,大哥,村干部的觉悟,总是要比这些爱占小便宜的婆娘要好的。”
果不其然。
刘向明第一个站出来帮腔:“你们这话说的,山里长大的野猪是集体的,那生产队养的猪,就不是集体的了么,那生产队打猪草一天还能看重量,记工分呢,给李二丫记工分,合情合理。”
很快,就有人赞同:“对呀,你们说的轻巧,把野猪扛回来而已,那你们怎么不去扛两头回来?”
提到这个,大家心里都咯噔一下。
山里有野猪大家都知道。
村里在快秋收的季节,也会组织社员上山去撵,不过,不过只是为了把它撵近更深的山里,避免它们霍霍庄稼。
打死野猪这种事。
他们这些壮劳力也不敢想得,毕竟,平时吃都吃不饱,哪有那个力气!
不过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也没有这么容易放弃,大家吵来吵去的,僵持不下。
最后,还是一直没说话的顾玉棠站了出来,跟刘村长商量:“刘村长,其实,我倒是还有一个主意。”
“顾副团说来听听。”
顾玉棠缓声道:“既然社员们不同意给李二丫记工分,那干脆直接折钱算了。据我所知,你们公社供销社的猪肉,是八毛钱一斤,不如你们生产队以折半的价格,把钱算给李二丫,生产队再以半价分给社员,大家都有得赚,如何?”
这个年头,大部分的社员是没有上过学的。
不识字,也不会太复杂的算数。
不过“以半价买猪肉”这么简单的说法,他们却能理解;至于生产队把钱折给李二丫,那是生产队出钱,关他们什么事!
当然也有少数人,是能够明白这事儿其实本质上没区别。
但明白又怎样!
野猪是她扛回来了的,那人家出了力,得些钱不是应该的嘛,而且生产队出面折的钱,那就是大家的。
大家的,他一个了去争什么。
在村长的拍板下,最终采取了顾玉棠的意见。
至于那些还想吵的人,村长一句:“你们想吃肉的,就留下来帮忙,分肉,不想吃的就回家去,反正不吃不扣,你们不吃,别人还能多分二两。”
这下,谁还敢多话?
那可是肉。
还是半价的。
谁也不愿意放过这个占便宜的机会!
社员们喜气洋洋,烧水的烧水,搭案板的搭案板,大家脸上都晕染着即将开荤的喜悦。
在大队干部和热心社员们的监督下,野猪被清理出来,刘向明负责过称,杨会计负责记账。
最后统计结束后,当众通报。
“除去下水和分给顾同志的以外,净肉总共二百四十斤,由生产队账面出钱,以市场半价折现钱给李二丫同志。”
半价折算就是四毛一斤,这野猪称下来,生产队得给李念瑾拿九十六块钱。
钱不是小数目。
但,半价对生产队来说,怎么都是划算的。
相比生产队出了这么一大笔钱,社员们更关心的,也是自家能不能买到这半价的野猪肉。
杨会计又说:“按照往年的分肉惯例,所有壮劳力不论男女一人一斤,老人和孩子一人半斤,价格也是之前说好的,四毛一斤,要吃的,排队抓阄称肉。”
农村分肉,不像城里供销社那样,肉还分三六九等论价,只需要抓阄抽签。
肉好,肉坏,完全看自己的运气。
李念瑾的运气不错,抽到了最好的肋条肉。
他们家三口人和李老太,再加上李大军家里两大一小,一大家子能分六斤肉。
“刘向明,能不能把那筒骨也卖给我?”她惦记那几根被剃了肉,丢在一边的筒骨。
这东西,没肉难啃还压秤,在这个肉类极度稀缺的年代,基本上是没人愿意花钱买的。
但李念瑾不嫌弃。
“说的什么话,这骨头大家伙儿都不乐意要,你想要,直接拿去就得了。”
刘向明不止把几根筒骨送给了李念瑾,甚至还给她分了一些猪下水。
这样一来,李念瑾装肉的竹篮子就有十多斤了。
李念瑾让李大军先把东西拎回去,等大家都走得差不多了,才去找了村干部结账。
村干部正跟顾玉棠一起喝茶呢。
看到李二丫,态度客气得很:“咱先等一会儿,杨会计那边弄完就过来给你结账。”
不客气也不行啊。
这可是能弄死野猪的女人!
当杨会计把九十六块钱交给李念瑾的时候,她内心涌起一股不真实感:这可是她重生后,搞到的第一笔钱啊。
这算下来,比以前年景不好的时候,一年工分分得钱还多!
虽然这钱不是她一个人搞来的。
想着她感激的看了眼一旁的顾玉棠,两人领了钱,从保管社出来。
等到没人的时候李念瑾叫住了顾玉棠:“喂,说实话,没有你我也赚不到这九十六块钱,我是不是应该感激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