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令人费解(1 / 1)
以前,在销售河沙与煤炭的过程中,成功打通了不少销路,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市场资源。
所以,对于他来说,要将新开采出来的石头顺利卖出去,并非一件难事。
毕竟在那个时代,钢筋水泥还远未像如今这样普及,大多数人在盖房子的时候,依然沿用着传统的砖头和石灰砂浆。
只要是盖过老式瓦房的人都深知其中的门道,用砖头垒墙是个不错的选择,其整齐美观且施工相对便捷。
然而,在打根基这件事上,砖头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除了一些气候极为干旱,几乎没有雨水侵蚀的特殊地区,在大多数地方,若用砖头来奠基,时间一长,便会遭受严重的腐蚀。
不出短短几年,房子就会出现各种状况,墙体开裂、地基下沉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过去,无论是老式的砖瓦房,还是更为简陋的土坯房,大多都会选用石头来打地基。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部分条件极为艰苦、获取石头难度极大的地方,人们也只能无奈地采用其他替代方案。
但从普遍情况来看,石头在建筑地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说到用石头打地基,就不得不提及过去那些技艺精湛的石匠师傅们。
那些原本形状各异、毫无规则可言的石头,到了石匠师傅们的手中,就仿佛被赋予了魔力。
他们凭借着一双巧手和丰富的经验,将这些石头精心雕琢、巧妙垒砌,最终形成了整齐牢固的地基。
之后,再灌上特制的石灰砂浆,如此一来,建成的地基不仅不会轻易坍塌,而且坚固异常,能够稳稳地支撑起房屋的重量,历经岁月的洗礼而屹立不倒。
他们的手艺着实令人赞叹不已,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石匠师傅们的辛勤付出和高超技艺,才使得众多房屋得以坚固建造,为人们遮风挡雨。
除了在打地基方面的重要应用,石头还有着诸多其他用途。
经过精细加工,石头可以变成平整光滑的石板。
这些石板在建筑装饰领域大有用武之地,既可以贴在墙壁上,为房屋增添一份独特的质感和美观,又可以铺设在地面上,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地面装饰效果。
而将石头破碎成小石子后,它们又成为了修路的绝佳材料。
在道路建设中,小石子能够与水泥等材料混合,铺设出坚实耐用的路面,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
一般而言,在那些需要河沙的地方,往往也对石头有着相应的需求。
尤其是在修路工程中,对石子的需求量更是极为庞大。
道路的铺设需要大量的石子来作为基础材料,以确保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
所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李肆民新开采的石头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李肆民在思考石头的销售渠道时,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张海山。
在他的心中,张海山不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更是在自己创业过程中给予了诸多支持和帮助的重要人物。
于是,李肆民精心挑选了一些东西,带着满心的诚意来到了张海山的办公室。
他一进门,便满脸堆笑,热情洋溢地说道:“张主任,您快瞧瞧,我特意给您带了些好东西来!”
张海山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目光落在李肆民手中拎着的东西上。
这一看,差点没让他气得背过气去。
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之火,严重怀疑自己平日里是不是对李肆民太过宽厚仁慈了,以至于这小子如此不知深浅。
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在这办公场所,竟然堂而皇之地跑来送礼。
他难道不知道,在官场之中,这种行为是多么敏感和危险吗?这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挖坑,想要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啊!
无奈之下,张海山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板起了脸,双眼紧紧地盯着李肆民,严肃地说道:“哼,李肆民,你赶紧把你送的东西给我拿回去。
看在你年纪轻轻,可能不太懂这些规矩的份上,我这次就不跟你计较了。
但你给我记住,要是再有下次,我可绝对不会轻饶你!”张海山说话的声音很大,办公室的门又敞开着,这一番话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许多人听到动静后,纷纷好奇地跑过来看热闹。
其实,从李肆民拎着东西踏入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不少人暗中留意上了,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是给谁送礼,又是送的什么礼。
在官场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每一个官位都如同一块肥肉,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盯着。
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人抓住把柄,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从而想尽办法将你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
就拿之前康有德的事情来说,他不就被李肆民巧妙地弄走了吗?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人觊觎张海山现在的位置了。
不管你在官场中的资历有多深,能力有多强,一旦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尤其是在廉洁自律方面出现问题,那就如同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会被炸得粉身碎骨,不得不下台。
就算张海山有着强大的背景和靠山,一时半会儿别人扳不倒他,但如果把柄被人抓得多了,积少成多,早晚也会陷入困境,难以逃脱厄运。
然而,李肆民敢做出这样看似大胆冒失的举动,自然是有着十足的底气。
他可不是那种头脑简单、做事不计后果的人,绝对不会平白无故地给自己的“贵人”找麻烦。
他脸上依旧挂着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哈哈,张主任,我知道您现在肯定特别生气,不过您先消消气,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您先别急着发火,等看完我带来的东西,您再决定生不生气也不迟呀。”李肆民并没有马上打开手中的麻袋,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递向张海山,笑着问道:“张主任,来一根不?这可是我特意给您带的好烟。”
张海山看着李肆民这副模样,又好气又好笑,说道:“李肆民,你少跟我在这儿耍贫嘴,有什么话就赶紧说,有什么事就赶紧讲,别在这儿浪费时间!”李肆民见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便收起了脸上的嬉皮笑脸,换上了一副认真严肃的表情,一本正经地说道:“张主任,我这次来,真的是特意来感谢您的。
在您和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下,我们向阳大队的采石场,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开采出了第一批石头。
您看……”李肆民故意提高了音量,就是为了让办公室外面的人都能清楚地听到他说的话。
“哦?你麻袋里装的是石头,而不是什么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张海山何等聪明,瞬间就明白了李肆民的意图。
李肆民朝着张海山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张主任,您这话说的,我怎么会那么不懂事呢?谁不知道您张主任一向铁面无私,一心只为公家的事操劳。
我要是给您送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不是自讨苦吃嘛,我可没那么傻。”
“你这小子……”张海山真是拿李肆民没办法,又好气又好笑,没想到这小子会想出这么一招,“少废话,赶紧把东西拿出来让我看看。
大家都进来吧,咱们一起瞧瞧,看看向阳大队第一批开采出来的石头质量到底怎么样!”
办公室外面那些等着看热闹的人,听到张海山这么一说,顿时觉得有些尴尬。
他们本想着看一场热闹,说不定还能发现点什么“猛料”,可没想到,最后反倒成了张海山展示政绩的见证者。
李肆民打开麻袋,从里面拿出了一些石材样本。
这次他带来的石材数量并不多,有一些颗粒均匀的小石子,还有几块经过精心加工、十分漂亮的石板。
他拿起一块石板,开始向张海山详细介绍起来:“张主任,您仔细瞧瞧,这些小石子啊,特别适合用来修桥铺路。
您想想,用它们铺设出来的道路,肯定既坚固又耐用。
而这些石板呢,用途就更广了。
您看这石板的质地,光滑细腻,色泽温润。
要是用在建筑装饰上,贴在墙壁上,那墙面立马就会显得高档大气;铺设在地面上,整个地面也会变得与众不同,独具风格。”
张海山认真地看着李肆民手中的石材样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不住地点头夸奖李肆民:“嗯,不错不错,你们向阳大队开采出来的这些石材,质量确实挺好的。
大家也都看看,觉得这些石材怎么样?”
在场的众人可都是人精,他们一看张海山的表情,再听他说话的语气,心里就跟明镜似的,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哇,这些石头可真是太棒了!我家要是没刚盖完房,我肯定二话不说,就选用咱们向阳大队的石头。
这质量,没得说!”一个人连忙说道。
“哈哈,李队长,我们家明年开春正打算盖房呢,不知道你们向阳大队的石头好不好买呀?要是好买的话,到时候可得麻烦李队长给留一些。”另一个人笑着说道。
“张主任,您看这些石头质量这么好,咱们东乡不是正在修路嘛。
我觉得完全可以把一部分修路的材料换成向阳大队的石子,您觉得怎么样?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支持咱们本地的企业发展,一举两得呀。”又有人提出了建议。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顺水推舟,做起了人情。
在那个年代,社会风气相对淳朴,还不流行吃回扣这一套。
修路、修水库、修河堤这些工程,都是公家的项目,花的都是公家的钱。
用谁的石子不是用呢?既能借此机会讨好张海山,又不用自己掏一分一毫,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李肆民带来的石材质量确实过硬,新城采石场的产量本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如今有了向阳大队采石场的加入,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补充市场缺口。
上世纪70年代,正是国家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几乎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供小于求的状态。
市场对各类物资的需求极为旺盛,要是物资丰富到供大于求的程度,早就不需要实行计划内物资分配制度了。
所以,李肆民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石头卖不出去。
他所期望的,是能够实现大规模出货,并且能够快速结账回款。
作为一个重生者,李肆民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三角债问题可谓是刻骨铭心。
在那段时期,许多原本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就是因为陷入了三角债的泥潭,资金周转困难,最终被拖垮,走向了破产的边缘。
好在70年代的时候,三角债问题还没有大规模爆发,并不严重。
李肆民之所以如此重视缩短结账周期,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毕竟当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局势复杂多变,谁也说不准张海山还能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干多久。
万一他因为某些原因被人清算,下了台,那自己的账款还能不能顺利要回来,会不会被下一届领导所承认,都还是未知数。
既然能够通过一些手段实现快速高效地回笼资金,又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
俗话说得好,有人好办事,没人跑断腿。
对于有些人来说,一些看似极为困难、几乎无法完成的事情,对于另一些有着人脉资源和机遇的人而言,却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
李肆民仅仅去了一趟革委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与张海山的关系,就顺利地敲定了三个重要项目的合作意向。
这三个项目,一个是修路工程,一个是修水库工程,还有一个是修河堤工程。
然而,让张海山和在场众人感到十分费解的是,李肆民在与对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而是表示要先去各个工地实地考察一番,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后,再做最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