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玩出花来了(1 / 1)

加入書籤

向阳大队的社员们还没来得及品尝上肉汤的滋味,向阳集团的采沙场却率先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李肆民自己也有些迷糊,不知道当时是一时口误,还是出于其他什么考量,在省领导面前,竟提及县领导支持向阳大队开办采沙场。

这话说出去可就收不回来了,新城县的领导们自然也不敢让省领导看笑话。

还没等李肆民主动开口,他们一回县里,便风风火火地迅速把采沙场的手续给批了下来。

为此,龚主任特意把李肆民叫到跟前,故意板起脸,佯装生气地说道:“你这孩子,咋这么没记性呢!采沙场手续这么重要的事儿,咋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至于这采沙场到底是张海山点头答应的,还是康有德拍板同意的,龚主任根本没心思去细究。

在他眼里,只要能在上级领导那儿保住面子,其他的都无关紧要。

有了正规的手续,李肆民行事雷厉风行,立刻在三个绝佳地段插上了向阳集团的牌子。

没错,可别惊讶,采沙场并非只能有一处,就好比煤矿不可能只有一个矿坑。

在新城县的大沙河,李肆民经过一番精心挑选,选定了三处地方。

这三处不仅是最适宜开采的地段,同时还远离附近的生产队。

离生产队远些,便能减少不少不必要的纠纷。

而李肆民只选三处,其实是有意为之,他并不想独占资源。

有了自家的采沙场,李肆民便让表弟杨大喜和杨双喜换个地方拉沙子。

虽说从向阳集团的采沙场拉沙得花钱,但李肆民并不在意。

反正这钱最终还是进了自己的腰包,就算要分给其他股东一部分,也总比惹上麻烦强。

以前实在没办法,才找附近百姓私自装河沙,如今既然有了合法的采沙场,就得做出改变。

宁可少赚点,也不能给自己培养潜在的竞争对手。

这里所说的竞争对手,可不是李肆民的两个表弟,而是那些帮忙装沙子的人。

在当下,个人做生意是不被允许的,他们挣点装车的钱就心满意足了。

但一旦政策放开,他们极有可能成为第一批投身商海的人,进而成为李肆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毕竟谁都不傻,即便消息再怎么闭塞,时间一长,也能摸清其中的门道。

采沙场还没完全步入正轨,向阳大队就迎来了访客。

楚思雨满脸好奇,脚步匆匆,火急火燎地跑来向李肆民通报:“李经理,新原大学的领导来找您啦!”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满是疑惑。

大学通知书还没开始发放呢,新原大学的人怎么就来了?就算李肆民考上了新原大学,按常理也该是邮寄通知书,学校领导亲自上门,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啊?

好在李肆民没有打发楚思雨离开,说道:“小楚,傻愣着干啥呢,赶紧去给领导泡壶茶来!”楚思雨心里明白,李肆民这话,其实就是默许她留下来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打算把她支走。

于是,小楚一边忙着泡茶,一边竖起耳朵,准备好好听听新原大学此番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新原大学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中年人,另一个是年轻人。

那年轻人乍一看,架势摆得十足,仿佛比中年人还要厉害几分。

可一开口说话,就露了破绽,原来他不过是个跟班,中年人才是真正的主角。

年轻人赶忙介绍道:“李队长,这位就是我们新原大学的常校长!”常校长说话则温和得多,纠正道:“小赵,说话可得注意点,什么叫我们新原大学,得说咱们新原大学。

往后李同学就是咱们学校的一员了,这点一定要记住。”

说着,常校长打开随身带着的公文包,当场就掏出了录取通知书,问道:“李肆民同学,你想选哪个专业呀?”他一手拿着通知书,一手握着钢笔,这一幕可把李肆民和楚思雨都看呆了。

好家伙,这录取通知书居然是现场填写的!楚思雨更是震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也太夸张、太不可思议了吧。

别人家都是考生求着大学录取,李肆民倒好,是大学主动上门求他入学。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录取通知书确实是手写的,甚至到了学校之后专业都还能调整。

与省、地两级领导不同,新原大学校长常校长消息相对滞后。

看了省报之后,他才知道李肆民这号人物。

常校长一拍脑袋,心里暗自叫苦:乖乖,省领导、地区领导都跑去向阳大队看望李肆民了,新原矿务局、新原农机局、省矿山机械厂都行动起来了,就差我新原大学没动静了?他狠狠地扇了自己几个耳光,心里自责不已:

老常啊老常,怪不得在乡下一待就是八年,就你这觉悟,以后还得被人踩在脚下。

经过三分钟的深刻反省,常校长下定决心,新原大学绝不能落后。

人家那些单位都行动起来了,自己也不能拖后腿。

尽管此时正值招生的关键时期,常校长还是亲自跑到了向阳大队。

他心里清楚,省、地两级领导频繁往向阳大队跑,这里面肯定有好处。

李肆民是什么人?那可是上过《人民日报》的,说不定哪天就一飞冲天了。

到时候,别说自己一个普通的大学校长,就是地委专员想见他一面,怕都难如登天。

常校长刻意放低了身段,面对李肆民,完全没有大学校长对待普通考生的那种高高在上,反倒像个小学生拿着纸笔,准备认真记笔记。

实际上,常校长的做法是违背正常招生程序的。

正常流程应该是学校先提走成绩合格且报考本校考生的档案,然后再发放录取通知书。

常校长却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先给李肆民通知书,再去调档案,以此更好地表达对李肆民的尊重。

常校长留了个心眼,如果李肆民只是嘴上说想在本地读书,实际上想去北大,他就不着急提档。

一旦考生档案被调走,其他学校,包括北大,再想录取李肆民,手续可就麻烦了。

常校长想先试探一下,如果李肆民不想上新原大学,他就假装没来过,或者晚些去调档案,让北大先提走档案。

新原大学能招到李肆民固然好,招不到也不至于得罪他。

连消息滞后的常校长都如此精明,可想而知,提前到访的李副省长他们手段有多高明。

这帮人把官场之道玩得炉火纯青,没点手段,还真别在官场混,否则早晚得吃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