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太妃她翻手覆江山30(1 / 1)
寇胭回到将军府时,寇父正跟三两好友坐在一处凉亭里聊天喝酒。
原剧情中会发生的事寇胭自然会做好防范,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最重要的还是找到那个往将军府里藏叛国伪证的人,从源头上杜绝这件事。
虽说这件事中李成钺的怀疑最大,但现在李成钺被她态度迷惑,不一定会趁着这次机会出手。
不过朝中与寇父政见不合的人多了,保不准是谁栽赃陷害。
而最有可能在今日出手的便是与寇父聊天喝酒的这两三个人。
寇胭循着空隙让玲珑送去一盘糕点,之后就没再去关注。
第二天一早,寇胭刚醒,就发现自己的枕边放了一个小匣子。
寇胭没有丝毫意外,只是神色却显得阴沉些许。
外面玲珑听到动静出声询问,被她先打发走。
寇胭盘膝坐在床上,将小木匣抱到身前打开。
只见木匣中放着厚厚一叠信件,最底下还压着一张邺都城的布防图。
不用打开信件都知道里面说的是什么。
寇胭将木匣重新合上,静静沉思。
昨晚那三人都是过去与寇父一起上过战场的同袍,跟着寇父一起回朝的五年时间里,看来有人受不住荣华富贵的诱惑,终究还是选择了背信弃义。
这种事按理来说她完全可以直接自己暗中帮寇父解决了这一切,但寇胭思索过后,还是决定先试探一下,看看她往后需要往哪个方向计划……
吃过早饭后,绥阳郡主的车马来接人,先一起去望月楼看斗诗大会。
到了地方,崔玉等人已经在等,众人一起进去正要在一楼大厅中找位置,望月楼的管事突然过来告诉他们,今天三楼被一公子包了请他们去三楼观看。
众人面面相觑。
寇胭不知其中微妙,绥阳在旁边给她小声解释:“比起二楼,三楼才是最佳观景地点,而且像这种斗诗大会,能在三楼的人都是非富即贵,斗诗的才子们写出的好诗好词会第一时间誊写下来送到三楼,得了贵人赏识的人,一般可以直接拿到一封贵人给的邀请函,凭函便可拜访贵人名府,运气好了还能被收入门下作门客,更有机会直接进入官场,可谓一步登天的最佳捷径。”
寇胭疑惑:“那昨日为何不订下三楼?”
绥阳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真怀疑你回京这些年都做什么去了,望月楼一般情况下只开放一楼和二楼,而三楼是专属于望月楼幕后东家的,每次三楼开放都需要东家点头才会开放,而望月楼东家行踪飘忽不定,所以三楼开不开放纯粹看运气。”
说罢,又道:“如今看,这几日望月楼的东家应该是在大邺都城了。”
“这东家是谁?”
“不知道,望月楼东家挺神秘的,就连官府都查不到,不然像你我这样的身份难道不算贵人行列吗?昨日管事的却连现身都没有,显然原本三楼是不开放的,不过嘛……”
看到绥阳这个表情,寇胭明白了。
看来那望月楼东家不仅回来了,还听说了他们几个的事,主动开放了三楼给他们用。
一行人即使心中疑惑,但也没有多问,跟着管事上了三楼的包间。
比起二楼的包厢,三楼的包间明显更大,他们八个人站在其中都有些显得空旷。
不过三楼的包间里娱乐设施很多,窗子直对不远处的护城河,那里正热热闹闹地准备着下午的龙舟比赛。
从窗口往外看,便能看到这西街的大半条街,街道两旁已经挂上了各种样式新奇好看的花灯,街边商贩吆喝着,随着日头上升,街上行人越来越多,摩肩接踵,人挤人得如同流动的潮水。
寇胭双手扒在窗沿上探头往外看,看得入迷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冷喝:“别往外探头!”
冷不丁的一声呵斥,吓得寇胭浑身一抖,差点维持不住平衡,下意识惊呼一声松开手,身后立即伸出一只手紧紧抓住她的手臂往她往里用力一拽。
寇胭不防直接倒入那人怀中。
熟悉的清冷薄荷香味迅速包裹了周身。
趴在男人胸前,脸颊正好贴在心脏的位置,寇胭不用特意去感受都能感觉到脸颊处被某人剧烈的心跳震得微微发麻。
不过须臾便分开。
寇胭被绥阳等人围住关切询问情况,一边耐心回答一边用余光搜索某人的身影。
方才那惊险一幕从头到尾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表面上看就是她探头看窗外,奚策见不对喊她,她吓一跳松手,奚策拉她一把,然后两人迅速分开。
整个过程看上去只是奚策好心搭把手,两人甚至都没有片刻的眼神交流。
而安慰了寇胭之后,崔玉等人纷纷把奚策拉到一旁说些感激的话。
但奚策却始终表现得神色淡淡,陌生又疏离的样子。
三人这才悄然放下心。
来不及多说,楼下的斗诗大会已经开始。
经过方才一遭,几人对斗诗大会的兴趣已经不大,但对于送上来品鉴的诗词还是看了看。
寇胭也过了遍眼,大多的诗写得都没什么新意,各种华丽辞藻堆砌有之,强行伤春悲秋亦有之,但——
寇胭目光一定,从中拿起一张纸。
将上面的诗句从唇齿之间转了一圈,笑着赞道:“这首诗写的不错。”
其他人闻言纷纷围过来看。
今日比较特殊,正好是端午节,楼下显然也以今天为题让才子们写诗。
大多数人写的都是街上热闹的情景以及下午的赛龙舟,也有一部分人写端午习俗,还有一部分人写的是端午节由来的古人,但却只有一个人写的是曾经金戈铁马戎马一生,却于端午节当日兵败殉国的千古良将。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这一句真是对今日的一种极大的讽刺,仿佛一下子嘲讽了在场所有人。
楼下已经因为这首诗的作者写出这样讽刺意味的诗而吵翻了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辱骂那个人,但那人却始终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如同一把不屈的钢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