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签合同(1 / 1)
第二天一大早,王刚没有直接去轧钢厂,而是去了北新桥的久光照相馆,儿童节那天照的照片今天应该洗好了。
“嘿,你来的够早啊!”
照相师傅正在收拾柜台,抬头就看到王刚推门进来了。
“您不是说一周就能取照片了吗?”
王刚笑着给照相师傅散了一根烟,等着对方把相片拿出来。
“得,您稍等。”
照相师傅掀开柜台后的帘子,进屋找了一会,然后拿着一个纸袋子出来了。
“照片按你的要求都给你夹在相册里了,别人来我这可没有这待遇啊!”
“嘿,谢谢您了,改天请您搓一顿。”
“这感情好,我可记着了,你到时候可别赖账!”
“咱是那种说话不算话的人嘛,还有事先走了,回见!”
“您慢走!”
王刚一共做了三个相册,就是那种巴掌大能横着翻开的小相册,把舅舅家和张倩的照片分了分,到时候直接给送去。除此之外还要了三个相框,自己和舅舅家在永安桥的全家福两张,张倩和小鱼在北海划船的合照一张。
照片是黑白的,相册和相框也很简陋,但是相片里大家的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让人看了就会会心一笑。
今天王刚的事情还不少,上周收到了《工人日报》的邀约,当时就回了一封信,忘记了去长安街上的报社签合同,这会正好去一趟把合同签了,顺便把这几天写的燕双鹰的小说稿子给报社送去。
路上,王刚去了趟人民银行,给自己开了个存款账户,稿费什么的就直接让报社存进存折得了,不然汇款还得自己签收,非常的麻烦。
如今可是没有后世那些商业银行的,人民银行除了发行货币以外,还办理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业务。
“咦,王技术员?你怎么来我们报社了?”
王刚正在《工人日报》报社楼下停车,就听到身后有人叫自己,转过身去认了半天,才认出那人是之前北海公园大合唱时,跟自己聊天的《工人日报》的记者陆兴。
“陆记者,真是巧啊,我来你们报社办点事!”
王刚给对方散了根烟,这哥们在儿童节后还去了趟红星小学,给张倩和参与大合唱的孩子们做了专访,只不过那天王刚不在。
“那是挺巧的,你要找谁我带你去。”
王刚掏出了自己收到的那封信递给对方,笑着说道:“之前写了个小说投给你们报社了,我现在是来找你们魏主编来签合同,顺便把这几天写的稿子送过来。”
王刚买房之后,手里的现金就剩下可怜的二位数了,虽说放在现在还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但是王刚总是感觉兜里空空的不踏实,所以这几天疯狂码字。32开的小日记本愣是写了4本,4万多字,按五块五每千字的稿费来说,能换个200多块钱。
“燕双鹰?你就是那个笔名是杭小六的作家啊!”
陆兴的眼睛都瞪大了,这个燕双鹰的小说在报社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对于这种新颖的文风十分喜爱。他看了看信封,又看了看王刚,不可置信道:“王技术员,你真是多面手啊,会写歌,会照相,现在又会写小说,你自己又是技术员,我的天,还有你不会的吗?”
“低调低调,也就是略懂。”
王刚打了个哈哈,收回信封和陆记者一起上楼。
魏主编是个40多岁的秃顶中年人,见到王刚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在看到王刚奉上的5本稿子之后,更是惊为天人,大手一挥就召集一众编辑过来审稿,自己带着王刚去办公室里喝茶签合同。
没过多久,王刚就拿着合同和之前投稿5000字的稿费二十七块五出了报社。自己的小说会在“工人风采”版占半个版面,每期四千字,编辑审完稿之后就开始连载,之后的稿费会直接打到王刚的银行账户里。
都来长安街了,那就顺便去趟信托商店,见见日思夜想的寒梅姑娘。不巧,今天寒梅姑娘休息了,让王刚白跑了一趟。
下午王刚去了趟轧钢厂,找蒋科长确认了一下写歌的要求。
“如果能写出体现我们钢铁工人的精神面貌的大合唱是最好的,有难度的话,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新社会的主题也可以接受。”
蒋科长一副先帝托孤一样的表情让王刚感觉有些好笑,在保证完成任务之后,王刚就去了趟运输科,找自己师傅练了一下午车。
“我看你的技术已经可以应付考试了,之前给你的书都看了吗?”
“都看了,没什么问题。”
“那我就给上面打报告吧,早些拿到驾照干什么都方便。”
“那感情好啊,谢谢师傅。”
王刚满打满算就练了两个下午,实操考试的表现就受到了师傅的满意。不是说王刚的技术有多好,实在是“岐路司义眼1型”开的外挂太过分,王刚只需要掌握好油离配合,剩下的就跟玩电脑游戏一样,眼前会显示轨迹,王刚开车按着轨迹行进就行,没有什么难度。
中午在食堂吃了顿大锅饭,王刚就骑车直奔京城图书馆。
王刚考虑了很久,最终确定把这里当做自己在轧钢厂溜号之后打发时间的地方。一是这里很安静,又有书桌,可以码字写燕双鹰。二是这里如今的国家图书馆,馆藏非常丰富,有好多后世看不到的书在这里都能找到。三是这里就在北海公园旁边,距离南锣鼓巷的四合院距离也不远。
又买了几个小笔记本,这种32开的小笔记本一本能写一万多字,方便计数。从两点多开始写小说,写到下午五点半,写了大半本。
王刚写的燕双鹰和前世的神剧剧情非常不同,这部小说分了许多的单元剧,燕双鹰做主角的只占半数,剩下文章里都作为主要配角来推动剧情发展。在王刚的大纲里,小说从七七事变开始写,写到抗美援朝。主角是个跟随异人长大的孩子,成年之后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中。
王刚越写越感觉自己的小说会取得极大的成功,在未来受到极大的关注,说不定还会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版权费收到手软,嘿嘿。
今天早些回去,买点菜晚上做饭吃,新装修的厨房还没有开过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