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任重道远(1 / 1)

加入書籤

接着,他又提溜着那三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果子狸和那只野鸡,找到了一个专做野味买卖的门路。

果子狸这玩意儿,有人嫌它臊气,可就好这口的也大有人在,觉得是大补。

尤其是一些城里讲究吃喝的有钱人家,或者招待贵客的大馆子,对这山里货需求不小。

那三只活蹦乱跳的果子狸,加上那只肥得流油的野鸡,又给他换回来了一百多块钱。

这么一溜达下来,一麻袋不起眼的山货药材,竟然给他带来了将近六百五十块的巨款!

捏着那厚厚一沓有新有旧的人民币,马卓脸上都激动得有点发烫。

六百五十块!

家里攒的和这些这加一块儿,妥妥地超过一千块了!

一千块!

在这个万元户都还是稀罕物的八十年代初,对于一个穷山沟里的家来说,这绝对是一笔能砸死人的巨款!

足以让一家人彻底换个活法!

他咧着嘴,傻乐了好半天。

有了这笔钱,家里的日子就能彻底翻身了!

他心里已经开始活泛起来,是不是该找人把家里那两间破土房好好拾掇拾掇,最起码不能再漏风漏雨,得像个家样儿了。

开心一阵后,马卓先给妞妞买了奶糖和小人书。

旋即又在市场上溜达了一圈。

很快,眼尖地在一个不起眼的墙旮旯,锁定了一个目标。

一个瞅着也就十三四岁,穿得破衣拉撒,但眼神贼精的小小子。

这小子正蹲在墙根底下,手里攥着几张票,鬼鬼祟祟地四下张望。

“小兄弟,想捣腾点粮票肉票。”

那小子抬起头:“要多少?嘛价?”

“粮票要全国的,有多少要多少。肉票也来点。价钱好说,比黑市上低点就成。”

俩人脑袋凑在一块儿,低声嘀嘀咕咕地讲了半天价,很快就谈妥了。

马卓花了几十块钱,从那小子手里换来了一沓厚实的全国粮票和好几张肉票,足够家里敞开肚皮吃上好一阵子了。

揣着钱和票,马卓心里更踏实了。

他大步流星地奔着县城里最大的供销社去了。

供销社里人挤人,柜台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空气里混着一股子肥皂、煤油、烟草、汗味儿还有各种东西杂糅在一起的怪味儿。

马卓先是使劲挤到了卖肉的柜台。

今儿运气不赖,柜台里还挂着小半扇猪,肥膘看着挺厚实,肉也还新鲜。

“同志,给我来五斤后臀尖,再称二斤五花肉,挑肥点的!”马卓把肉票和钱往前一递。

他特意多要肥肉,回去炼油渣,炒菜香,油渣还能给娘和妹妹解馋。

卖肉的是个膀大腰圆的中年妇女,大概是看他一下子要这么多肉,有点诧异地抬了抬眼皮,不过还是手脚麻利地挥刀咣咣割肉、上秤、收钱收票。

马卓又指了指旁边挂着的一副猪下水:“这猪肝、猪肺、大肠啥的,也给我来点。”

这些下水便宜,但拾掇干净了,做好了也香得很,能吃好几顿。

售货员把肉和下水都称好,拿油腻腻的草纸胡乱包了包。

马卓赶紧从自己带来的一个黑塑料袋里,又掏出一个更大的黑塑料袋,把这些肉和下水一股脑儿全塞进去,把袋口扎紧。

这年头,一下子买这么多肉,太招眼,得藏严实点。

不过,看着这袋子肉,他又忍不住皱了皱眉。

家里没冰箱,这大热天的,这么多肉和下水可放不了几天。

看来,给家里添置一台冰箱,得赶紧提上日程了。

可买冰箱得用电,家里那破屋子里的电线,还是他爹之前胡乱拉扯的,细得跟线绳似的,功率小不说,还不安全,根本带不动冰箱这种大件儿。

唉,看来想让家里过上好日子,要干的事儿还多着呢,要花的钱也海了去了!

任重道远啊!

他暂时把这些念头压下去,又挤到别的柜台,凭着粮票和钱,买了五十斤大米,二十斤白面,还有豆油等这些过日子的家伙什,把带来的另一个大麻袋也塞得鼓鼓囊囊。

扛着一个装满米面粮油的大麻袋,手里还拎着那一大包死沉的肉,马卓心里那叫一个满足,大步走出了供销社的大门。

马卓扛着沉甸甸的粮食袋子,手里还拎着那一大包肉和下水,脚底下跟生了风似的,走出了供销社。

他没急着往回赶,而是先溜达到了之前跟赵老蔫说好的市场边上。

日头已经偏西了,市场上的吆喝声也小了不少,卖菜的、卖山货的都开始陆陆续续收摊了。

马卓踅摸了一圈,很快就在一棵老槐树底下,瞅见了赵老蔫那辆熟悉的破拖拉机。

赵老蔫正蹲在拖拉机旁边,点着根烟袋锅子,一边吧嗒着,一边美滋滋地数着一小沓被汗水洇得有点发软的毛票角票,脸上的褶子笑得跟朵老菊花似的。

拖斗里的菜明显少了一大半,看来今儿个这趟没白跑。

“赵叔!收摊啦?”

马卓走上前去,笑着打招呼。

赵老蔫听见动静,抬头看见是马卓,赶紧把钱叠好,塞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里,这才站起身来。

他瞅见马卓肩上那个鼓得冒尖的大麻袋,还有手里那个一看就分量不轻的黑塑料袋,心里又是一阵羡慕嫉妒。

“哎哟!马卓!你这可真是……没少捣腾啊!”

赵老蔫上下打量着马卓和他身上的战利品:“看样子今儿个进城,收获不小吧?”

“还成,赵叔您呢?看您这高兴劲儿,菜卖得不赖吧?”

“嘿嘿!托福托福!”

赵老蔫搓着手,脸上放着光,难掩兴奋:“没想到啊,今天来晚了也没耽误,今儿个拉来的菜卖了个七七八八,拢共卖了……七块八毛五”

“我的乖乖!比在咱村集上摆一天摊挣得都多!还是城里好啊,人多,舍得花钱!”

七块多钱,对赵老蔫这种一辈子土里刨食、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的人来说,一天能挣这么多现钱,确实是笔大收入了,难怪他乐成这样。

他看着马卓那年轻结实的身板子,还有那鼓囊囊的麻袋,心里更是感慨。

到底是年轻人脑子灵光,胆子也大,知道咋样来钱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