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老刘升职 ‘立功叠甲’(1 / 1)

加入書籤

12/13次列车在墨绿色蒸汽车头的牵引下。

哐赤哐赤的叫喊着,驶出了前门车站。

按照以往的流程。

餐车组需要准备两大盆大锅菜以及等待小灶宵夜的点餐。

唐根生作为只有名气也是手艺最好的厨子,历来负责小灶餐。

但今天。

唐根生主动把小灶餐的任务分给了何大明和刘学军。

“何老哥,刘老哥,这趟晚饭的小灶你俩自己分一分,大锅菜我炒两锅酸辣口土豆丝,另一份也交给你们。”

这种任务,何大明和刘学军巴不得唐老大次次甩手给他们呢。

“唐老大,你这是……?

“我下午接到调度室的命令,去后面挂载的专列做饭。”

“那返程呢?”

刘学军比何大明更快速想到了这一点。

“返程你们自己来,规矩不变。等会儿我会再跟徐师傅强调一下。”

“徐师傅?”

“嗯,徐寿根徐师傅以后就是我们这趟车的厨师了。”

自从走了王福林,12/13次列车四个灶分配的厨师一直就没满员过。

甚至好几回唐根生被借调,被留在京城,铁路后勤也只是给临时调配一个厨子过来。

没有唐根生一心二用的本事,每顿饭都捉襟见肘。

非常的累人。

现在徐寿根师傅重新归队。

算是填补了之前的空缺。

然而,何大明和刘学军听了,都没什么开心的意思。

“我知道你们顾虑什么,我跟韩列车长申请过了。以后但凡我被借调期间,由刘学军同志代替我行使餐车长权利……”

“啥?我?”

刘学军一怔,随即心头涌出感动。

“老刘,恭喜啊,往前又迈了半步。”

何大明拍了拍刘学军肩膀。

他对餐车长这件事一点期待都没有,所以也没什么失望的。

只要唐根生打下的规矩不被肆意破坏。

他能够通过跑火车的过程里,捞点实际的,不用票就能买到的东西,譬如糖果,譬如红酒,还有最最最重要的烟和粮食。

就足够了。

而刘学军对自己是有所企图的。

只不过一开始分配的时候运气忒差。

先有王福林交际广泛,有熟人撑腰,所以压他一头。

再有后学末进唐根生倾力加盟,后来者居上。

连王福林都不是他的对手。

刘学军便彻底息了当‘官’的念头。

好在他看得开,虽然有想法,但并不执拗,没太大冲动。

后来也是真心实意钦佩唐根生的能力。

没想到越是不考虑。

好事儿却陡然落到自己头上了。

虽然只是个替代。

可也是一份资历。

有了这个替代。

或许就会在某个时间里,多了好多成为某趟列车餐车组一把手的机会。

而且,既然是代理餐车长,薪水每月也是有表现的。

2块钱也是钱。

填补几毛就能买一条中档的香烟了呢。

“徐寿根师傅也知道这个任命,你放心大胆的执行,咱们老规矩不变。”

“唐老大,谢谢。”

“该给大伙儿谋的福利照旧,返程我那份油壶,记得让雪峰帮我捎回去。”

自污也是一种融入。

说的这么直白。

让旁听的何大明和刘学军都很是感动。

这算是一次彻彻底底的交心了。

酸辣口的土豆丝要炒两锅。

唐根生不打算自己亲自动手。

他把外面的孙雪峰喊了过来。

放任初学乍练的孙雪峰独自炒菜肯定是不行。

工作是工作,不能容忍一丝的松懈和儿戏。

但孙雪峰掌勺,按照唐根生把控的火候和辅料添加的份量来炒这道菜。

手艺肯定是过关的。

说不好听的。

成品出锅的味道,也不比何大明、刘学军这样的老师傅差多少。

昨个儿在南锣鼓巷唐根生家里。

就已经试过了。

何大明趁着没小灶先熬一锅白米稀粥。

刘学军忙第二份大锅菜。

白菜粉条炖油渣豆腐。

也是需要两锅两份。

看到是唐老大指挥孙雪峰,两人也就扭头看了一眼,便各自忙自己的了。

没有人开口提出质疑。

反正有唐老大把关呢。

唐根生所在的餐车组氛围尤其的好。

大家伙是真心劲儿往一处使。

诱因是唐根生在王福林几次三番故意挑事儿连累整个餐车组成员时,展现了绝对的技术实力。

还有果断干脆的处理态度。

而让大家彻底融为一体的,是掌勺大厨权利摊牌到全体餐车组成员的那一趟开始。

因为整个餐车组都成了利益共同体。

人性就是如此。

患寡也患不均。

小范围的共同分润,共同承担,共同享受。

很容易便达到了唐根生想要的效果。

徐寿根上次跟了一路,有些懂了,有些还没懂。

但他收敛了自己的固执。

打算继续跟着,默默的体察品味。

细细的再琢磨琢磨。

忙完了餐车组正常的工作。

唐根生直奔加挂专列。

两节加挂专列车厢是一组。

级别档次为一级。

前列车厢为护卫车厢。

备有六个四人全封闭包厢,六个半封闭硬卧车铺。

尾部一个简单的分餐小厨房,头部是卫生间和洗漱间。

后列车厢为主车厢。

据说拥有前三后三六个全封闭包厢、一个带有单独洗漱卫浴的套间。

中间有吧台和休息会客区。

主车厢的情况。

唐根生也只是在以前闲聊中听人说过。

之前江淮宇江总的专列也加挂过一段,但唐根生没有亲眼见过里面。

但从上一世记忆里看过东北火车陈列馆中开往亚细亚的列车奢华程度来看。

这个年代的人们虽然普遍淳朴、朴素。

可并不意味着不懂得什么是奢华。

相反。

这个时代的老一批手艺人,大多都受到了封建集权最后一波影响。

其奢靡程度,远胜几十年后享誉国际的那些玩意儿。

什么香奶奶啊,驴牌啊,普拉拉啥的,都LOW爆了。

嗯。

话说唐根生现在腰上系的,就是被当代种花家手艺人随便都能碾压的牌子货。

如果有机会。

唐根生希望自己能够去主列车厢转一遭,看两眼。

“老徐,都弄好了吗?”

唐根生空手在前面走。

后边是王璇和崔芳芳以及力气最大的祝刚烈。

两个女同志推着一辆流动盒饭车,里面是烹饪好的主食和甜汤。

主食就是米饭和一些空心面。

祝刚烈推的车子里东西比较多。

冰冻箱子里一层肉一层冰摞着的牛排。

还有一些配料和瓶瓶罐罐。

专列前车厢尾部有个简易的厨房。

分餐为主,简单烹饪加热一下尚可。

没有正儿八经餐车后厨配备的那么齐全。

不过西餐的烹饪,本就是简单直接。

人家追求的是食材的原汁原味。

不像种餐这么讲究五行相生相克,色香味俱全的融合味道。

老外真正开始讲究味道融合,还得种花家带着种餐走向世界之后才逐渐演变。

起码20年之后呢。

“摆盘妥了,只等你过来收拾。”

徐寿根回复着,但他看唐根生的眼神却有些古怪。

唐根生招呼祝刚烈将东西摆进狭小的厨房里。

王璇和崔芳芳在徐寿根的指挥下,也开始了忙碌。

访问团随行人员里中西合璧。

中方人员全部都是盒饭。

米饭、馒头和酸辣土豆丝、白菜粉丝炖油渣豆腐。

西方来客则按照数量和国别不同,给配备的西餐。

有种式卤酱料结合的创意西餐。

米饭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在蘸料和酱料上,稍稍下了点功夫而已。

“主车厢有13份,只能是唐老大亲自送过去,我们禁止入内。”

徐寿根随行了一趟往返,对喊餐车长唐根生为‘老大’这个称呼,貌似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不排斥了。

他年龄比何大明还要长几岁。

妥妥的老资格。

跟大家伙一起喊‘唐老大’,虽然心理建设做了不少,可依旧有些老脸发红。

应该是喊唐根生称谓才导致的。

不是别的什么原因吧?

“只有我一个人才能去?”

唐根生有些诧异。

“嗯,刚才那边一个领队来过,传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好吧。”

十三份。

咦?

十三份?

“老徐,你确定是十三份?”

唐根生眯起了眼,微微皱眉,扭过头仔细看向徐寿根。

“是啊,没问题,我听得清清楚楚,不信我把人喊过来你自己问。”

“在哪个包厢?”

唐根生不放心。

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

他和徐寿根毕竟是第一次合作。

还是谨慎一点好。

背刺虽然可能没什么事儿,但总归让人心里不舒服。

“1号包厢,李翻译。”

1号包厢是紧挨着尾部厨房的包间。

或许说话的功夫,包厢内听到了唐根生和徐寿根两人交谈的内容。

不等唐根生过去礼貌敲门。

包厢的门自己就被拉开了。

“哈?”

唐根生看过去,一眼怔住。

门口俏立的身影竟然是李秀秀。

“怎么是你呀?”

“为什么不能是我?”

李秀秀不言不笑,平淡如菊的反问。

但她声音每一个停顿都有小尾巴,尾音儿是上扬的。

唐根生可太了解李秀秀了。

从内到外他啥都了解。

所以这姑娘看似冷冷冰冰,心里其实美着呢。

绝对美大发了。

“咦?唐老大跟李翻译认识呀?”

王璇小声的问道。

“可能王姐和老徐不知道,李翻译有个亲妹妹以前是咱们餐车组的同事呢。”

“啊,李翻译您是苗苗的姐姐?”

崔芳芳顿悟,声音都高了半截。

“嗯,我是李苗苗的姐姐,你们好。”

几个人相继开始了套路化的寒暄。

只不过其他人的热情在李秀秀面上看不太出来。

她嘴角也有很客套很官方的笑。

整体给人的感觉,清淡有余,亲和力不足。

这姐姐,有点恃才傲物吧?

祝刚烈心里腹诽。

“隔壁主车厢是13份宵夜?”

唐根生来到正题。

“是的,这一趟其实是两个访问团合并过来的,一个欧洲队伍,一个好莱坞队伍……”

“那也不应该凑成十三个吧?”

“有什么问题吗?”

李秀秀语言天赋可能很不错,但欧美那头的人文风俗和历史,就欠缺不少。

其实,西方人很忌讳13这个数字。

大多数地方的门牌号只有12、14。

剧场里,也不会有13排和13座。

如果是旅店,宾馆,也没有13号房间。

如果是参加宴会,约来的客人总数是十三位,最后那一位必然会主动退席。

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这个问题他们虽然没什么根由,却意外相当的确信。

唐根生乐的科普。

回答李秀秀的话,同时也是一次跟王璇、祝刚烈他们的科普。

“西方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最初我听到这个消息,还是从13个人同席就餐以及13道菜来的……”

简单说了一番。

当着其他人的面,唐根生也没法和李秀秀有其他过多的亲密行为。

好在既然两人同处一辆火车上。

等彻底伺候完了那群国际访问拼团后,自然有的是和李秀秀小别胜新婚的切磋。

总不至于24小时待命。

外国人也是人,只是时差不一样,不代表人家白天不醒夜里不睡。

嗯。

这是很多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对外国人的认知。

知识学了一些,但显然没完全学足够。

刚才在站台听人们闲聊。

也不止一次听到这番言论。

有人说咱们的白天是白头鹰那边的黑夜。

就有人以为外国人夜里干活,白天睡觉……

怎么说呢。

唐根生一点普及知识的兴趣都没有。

工作量太大,而且很大可能还会得不偿失。

他无心跟人争执这些细碎的咨讯。

他掌握的信息足够庞大。

有漫画体系继承来的。

有系统传承带来的。

也有唐根生上一世记忆加载的。

包括这一世原身的那点知识也融入其中。

唐根生手里捏着的知识体系相当的庞大和驳杂。

西方不仅忌讳13这个数字,还很不喜欢星期五。

尤其是13号与星期五重合时。

会被西方很多人当做特大倒霉日来度过。

好些商人不会像往常一样出门做生意,约谈客户,更不会乘飞机或其他掌握在别人手里支配的交通工具。

上一世唐根生看过一个统计数据。

但凡13号与星期五重合的日子,白头鹰那边的商业损失就没有跌下8个小目标的时候。

而西方人害怕13、畏惧13的原理,或许并不只是莫名其妙。

不只是因为耶稣的苦难和不幸。

也不仅仅因为《最后的晚餐》的启迪。

唐根生穿越而来。

反倒突然就有种了悟。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序的。

有迹可循的。

某些数字必然代表着特定的涵义,也暗藏了天地机密。

而天机则孕育着凶和吉。

唐根生上一世看过《易经》。

系统加载的内容里,好像也有《易经》的撰述。

这也是最初唐根生猜测自己绑定的系统。

很大概率是他上一世被植入生物芯片的假设的原因。

很多信息都是在唐根生植入前就拷贝进去的。

13这个数,按照《易经》的原理起卦,需要分拆数字。

拆为1和3分别起卦。

13这组数字可以得出上乾卦下离卦,也就是天火同人卦。

乾卦代表着西方,五行属金。

离卦代表着南方,五行属火。

上乾下离之卦,从五行上说,就是火克金、火烧天。

西方在全球地理位置上,五行属金。

最忌火。

因为火克金。

13这个数字能够让西方人害怕和恐惧,从《易经》上分析,也是暗合天机的。

而星期五同样如此。

5为巽卦。

五行属木,卦象为风。

天火同人和巽卦相遇,等同于风生火起,火借风势,火烧连营的大恐怖。

当然了。

这番《易经》的推论,唐根生脑瓜子一动,便理了出来。

但绝对不会跟外人去说。

避免自己被扣上一个封建小顽固的标签。

但是吧。

唐根生突然就眨了眨眼。

为啥?

因为今儿是星期五啊。

而且恰好就是阳历的4月13日。

1956年4月13日,星期五。

主车厢里住了13个访问团的老外。

亲口跟李翻译说,要13份宵夜。

这是什么套路?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

里面那些人,究竟是不是西方人?

不会是一群挂羊头卖狗肉的混子吧?

好在13这个数字虽然不利于西方人。

对东方,对唐根生自己恰好相反。

13这个数既然构成天火同人卦,就代表了利武事的吉利卦。

因为火克金。

东方不在金的位置,也就不在被克的范畴里。

反倒是金主武事,火克其金就是削弱西方资助东方的势头。

唐根生是地地道道的东方种花家纯种男人。

超级强悍的那种。

金会克木,有火克金。

所以但凡有武事发生,必然会大吉大利。

这在种花家的历史上也是有典故的。

譬如号称世界兵法鼻祖的《孙子兵法》。

就恰好拥有13篇。

利武事。

难道今晚主车厢会有杀戮?

而自己将会因利武事而介入,并拯救国外访问团。

进而和秘密列车在大西北那次一样。

立功叠甲?

唐根生又下意识想到了访问团是从港岛而来。

他亲妈就在港岛主事儿呢。

莫不是一次精准邀功叠甲胄的配合?

这么一想。

唐根生还有点跃跃欲试了呢。

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看了看即将拾掇完的王璇和崔芳芳。

再扭过头,望了两眼一边竖着耳朵听西方人的13忌讳,一边在每个盘子上扣一勺米饭再浇汁的徐寿根和祝刚烈。

避免殃及池鱼。

还是让他们快些离开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