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列车被困 厨子‘无中生有’(1 / 1)
担夫第二次随队出去探查时,带回来了一个意料之中的消息。
西南方向一个山头之外,一列火车因为山洪和泥浆被截断前路停在山坳半腰处。
车上爬满了灾民,就跟火车身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触手。
唐根生能想象出那个场景。
上一世他刷短视频,国外三哥家里的火车往往都是这样。
相差的不过一种是行驶中,而这里的,是停靠避难。
“我会尽快弄些饭食出来备下,下一趟我要跟你们过去。”
这一趟救援任务,唐根生等人的重点其实就是找这辆载着重要乘客的12/13次列车。
降落区间也选在这里附近。
既然能发现列车,必是12/13次列车无疑。
列车会经过村镇密集的地方。
而村镇密集之处必然会有灾民汇聚。
一列火车和大批活动的灾民相比,后者更容易被发现目标。
虽然不想承认。
但事实却真实如此。
他们救助这些灾民,选择再次安营扎寨,还真的是捎带手。
“我去通知高大夫。”
高大夫救死扶伤的本事和普通大夫无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稍显不如。
毕竟医学范围浩渺驳杂,没有哪个大夫是全才。
但高大夫对于急救和保命的本领,胜过常人许多。
列车被发现,她必须要第一时间赶过去处理或许会有的意外问题。
“好。”
唐根生用两个小时不眠不休的代价,为一辆卡车里满载了馒头和好几大盆乱炖。
搁在京城,这叫折箩,在东北地界,就是乱炖。
东北是种花家这个年代最能扛鼎的重工业集中地。
几十年后为什么喊东北都叫老大哥?
是因为国难当头,危难之际,东三省真的做出了表率,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真正做出了‘家中长子’的担当和风范。
大炮仗的研究在大西北如火如荼。
其余的,包括机械制造和航空航天的研究也并没有停滞。
盛京有不少的工厂都是零配件供应和实践落地检测的研究机构上下游。
京城到盛京这条线上的往来便一直没有断过。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12/13次列车的餐车长是唐根生的原故。
几个大部里安排的最重要科研人员往返,几乎都是预定这趟车次。
难得一见的天灾,狂暴降雨和山洪频发,将12/13次列车截断在途中山坳。
却也让很多科研机构和学校领导都把心提上了嗓子眼。
这里面可是有很多身份地位都很高端的人才。
五十年代,有身份、地位的科研人才,是真的有水平,有内涵,有学识,跟几十年后水分稀释百分之九十二点三的情况截然不同。
担夫等沿途搜索主力军原地休整两个小时后,再次出发。
与休息了半个小时的高大夫和休息不足五分钟的唐大厨一起,踏上了奔赴12/13次列车搞支援的道路。
山坳缓坡之上。
列车停靠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野途中。
四周全是肆掠过的山体滑坡和洪水掳掠之后的悲凉景象。
列车上此刻也是人满为患。
平白多出来三百余人。
车厢里塞满了人,有人甚至双腿穿过窗户,坐在桌板上。
实在装不下了,就往车厢上面爬。
韩生奎甚至不确定,即便可以通行,或者灾难再来临时,以这样的载重,列车还能不能拔的动。
奈何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如此。
最严峻的问题摆在面上,是粮食的急剧消耗。
要没吃的了。
“韩列车长,刘师傅,我们没问题的,早些年挖树皮吃草根的日子,我们也都经历过,你们大胆均分开,有追责算我们的。”
粮食不够了。
专家组三日九餐的粮食是韩生奎和徐寿根第一时间扣下的。
徐寿根年岁摆在那里,持续输出做饭,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现在由‘委培过’的刘学军刘师傅接替指挥。
此时两人都聚集在软卧车厢内,跟科研组代表商讨解决方案。
科研组的意思很明确,从他们的固定口粮里拿出来,分摊给所有人。
越是这种危机时刻,越是人们情操是否高尚的炼金时刻。
起码这个年代的科学家们,科研人员们,都是真可爱的人。
大难当前,性命攸关。
忍饥挨饿只是一时。
眼下情况不明,如果将粮食分出去,很有可能会面临集体挨饿甚至有前途未卜的风险。
毕竟现在人们的吃食油水严重不足,真要是饿上三五天,说饿死也绝对有可能。
“先从我们的口粮里出,实在不够,再动科研组同志们的粮食。”
“不行!”
科研组代表当即反对:“现在的形势,你们比我们更重要,我们可以勒紧裤腰带在包厢里休息,你们还要安抚大家,还要处理各种问题,先动我们的,等我们的粮食不够了,再考虑你们的……”
双方正在争执中,突然有人隔着车窗看到外面远处山脊上有人影攒动,不免下意识开口。
“远处山上好像又有人来了!”
又有人来了?
现在已经压力空前巨大,如果再有逃难之人前来,收是肯定要收的。
可收下之后呢?
科研组的粮食,列车乘务组的粮食,谁的也保留不住。
都得统统拿出去跟大家平分掉,共渡难关。
“有多少人?”
韩生奎脱口而出,自己也忍不住趴到窗口往远处观望。
“咦?”
韩生奎眼神不错,一眼瞧出了这一次过来的人群跟以往的不同。
“不对,好像是军队!”
声音突然的振奋。
有军人,意味着有了支援和保护。
韩生奎心下大定。
听到‘军队’两个字,在场所有人全都肉眼可见的松了一口气。
哪怕几十年后,从未改变的,还是军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口头上的。
能够坚决落实,从始至终未曾掺水的,便只有军队,军人。
五十年代出现在天灾面前不畏生死的救援老百姓,不舍弃一个机会,一条生命。
21世纪同样如此,面对灾难来袭,迎难逆流而上的,从来都是孤勇者们最美丽的身影。
唐根生有幸参与其中,成为军人安抚灾民慌乱心情的一员,以及一个不可或缺的助力。
“唐老大!?”
“老大!?”
“师父——您怎么来了?”
唐根生第一时间脱离队伍,直奔餐车车厢。
爬上来的第一眼,就瞧见了疲惫不堪的老同事们。
累到连站着都要扶着桌板的王璇王大姐。
曾经拎着大铁壶倒米粥也能单臂的崔芳芳,头发都被汗滋透了。
徐寿根老徐头脸色煞白,嘴唇还哆哆嗦嗦,喘气跟风箱似的,也依旧坐在卡座前守着空空如也的大铁盆。
分饭成菜的地儿。
这老头估计已经累得没法颠勺了啊。
厨房里面也还在忙。
布帘早就没了,估计跟桌布一样,都拿去给灾民擦和裹身体了。
里面除了何大明,就是孙雪峰。
唐根生扫了一眼孙雪峰锅里的土豆丝。
“这菜炒的不孬,走心了的。”
唐根生走上前,拍了拍大徒弟孙雪峰的肩膀。
把孩子累得胳膊都轻微抖动。
炒菜肯定不会考虑口味,但一定会重油重盐,当咸菜下饭的啊。
所有人心里都明镜似的。
唐根生夸徒弟说‘走心’而不是评价色香味,也足以证明唐根生理解并支持孙雪峰的做法。
“老何,你也歇会儿,接下来交给我吧。”
“我还行,给你打个下手还成。”
“师父,你们这趟带来多少物资啊?”
“够整车人吃上三五个月的。”
“太好了!口粮问题可算是解决了啊。”
徐寿根长吐一口气。
“老徐,你这身子骨不行啊,还能站起来不?”
“你等我睡一觉,回来分我俩炒勺试试。”
不服老的徐寿根还有力气吹胡子瞪眼。
“厨房交给我,老徐和王姐,芳芳,去休息吧,还有老何,你也去休息。雪峰去外面待着,后厨交给我。”
“赶紧的啊,休息好了再来替我,大难当前,都别矫情。”
唐根生快速的安排工作。
就跟去了软卧车厢的高大夫立马不假颜色的给所有科研组成员检查身体一样。
力哥和战士们一路上开山拔土,清除路障,这会儿都找地儿歇息,就等唐根生弄了饭菜补充体力再重新扩大搜救范围。
救人的同时,也是探查前路,用于自救的准备。
“师父,粮食呢?”
孙雪峰抻着脖子看向窗外,没看到背囊,更没有大型物资堆积。
唐根生笑而不语。
12/13次列车的后厨他已经告别很久了。
早已换了更舒坦更宽大的颐和园招待处,但久违的感觉还是让唐根生倍感亲切。
依旧是左右两侧四个灶眼。
差别就是当初自己的超大号铁锅不在了。
毕竟除了他,换了任何人使用那口锅都是一种体能的过分消耗。
四口锅蹲在灶眼上,唐根生开始‘无实物操作’。
孙雪峰皱着眉看着没有布帘遮挡的后厨房。
忙碌的身影让孙雪峰感到头皮一阵阵发悸。
其余人早在唐根生开动之前,便被支走。
“这是有保密条例的,你自己知道就行。”
唐根生便忙碌,便提醒大徒弟。
孙雪峰想了好一阵子,才低声问:“师父,这是那个研究所的能耐吗?……”
唐根生瞥了大徒弟一眼:“倒是个聪明的,不错。”
“嘿,师父,研究所还招人不?”
孙雪峰看着师父手里捏着的小布袋,眼睛逐渐泛起了光。
“先好好练厨艺,到了时候,自然会有你的一席之地,不过水平太次也就别妄想了。”
“真的?”
孙雪峰只是随口渴望的询问,没想到师父还真的给了他一个‘机会’。
意外之喜。
孙雪峰简直按耐不住的激动。
再过十来年,武侠小说普及并泛滥过后,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江湖梦。
再十来年,气功热的劲头之下,每个人都有气功大师的渴望和遐想。
而现在,其实是特异功能的天下。
当然了,人们不叫特异功能,而是科学研究。
这一类科学研究分两种,一种是向内,如人体特异能力。
一种是向外,借住外力物质,如科学炼金。
孙雪峰觉得自家师父唐根生的能耐,估计就是全凭手里那个乾坤袋……
嗯,这样想也没毛病。
力哥等二十余人在列车一侧的空地上原地休整。
半个来小时,孙雪峰喊了几人去餐车车厢搬饭食。
没别的,可以说跟一座半山头的临时营地伙食基本一样。
白面馒头加麻辣乱炖。
以油打底,食材以土豆、白菜和胡萝卜为主。
这一次,伙食里加了五花肉和粉皮,还有冻豆腐。
火车上有过的食材,唐根生掏腰包掏的理直气壮。
才不管火车上的仓库里实际已经弹尽粮绝呢。
反正他来了,火车上曾经有过的,就没有短绝。
说破了天也是这个道理。
车厢上坐满了人。
车厢内,还有列车旁也有不少的灾民看着。
有人偷偷咽口水,有人强忍着别过头去。
怕越看越饿。
但鼻子里闻到饭菜的香味,还是不由自主的抽动鼻翼。
有些年龄小一些的娃娃开始了哭泣。
有渴望和期待的情绪在酝酿。
“咱们要先吃,吃完还要去前面,餐车里还在做饭,一会儿先吃完的帮忙去搬了分发给大家。”
战士们是懂得效率和性价比的。
尤其是知道研究所唐大厨既然来了,这里的人再多也不可能缺粮食。
毕竟前不久才‘发现’了神迹。
对唐大厨这个‘厨子’的代号,所有人都有了清晰的认知。
比‘担夫’和‘医生’的认知都更清晰,准确。
因为担夫也有力量的极限。
医生需要药品和器材设备。
唯有厨子,能够‘无中生有’。
简直不要太神奇。
所有军人埋头造饭,短短五分钟不到,后面的人还没有分发完,前面就已经有人吃完站起身,往餐车的方向走过去。
陆续有人起身,也还有人埋头快速进食。
力哥分完伙食,才开始自己吃。
他吃饭很有特色。
双手将馒头按在手心里,一撮一按,将压成拇指大小的面蛋蛋丢进嘴里。
再拎起饭盒,呼呼啦啦跟灌水似的将菜汤倒进嘴里。
压根不咀嚼,就跟嗓子眼没有坎儿似的,一股脑便能全部倒进胃里。
明明吃的最晚,却比大部分战士吃完的还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