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十年乡情不忘 游戏人间之南宫(1 / 1)

加入書籤

一架波音国际航班从天空翱翔,降落到京城国际机场。

机场自1958年3月2日投入使用,于1963年进行了第一次扩建。

1972年,种花家和毛熊国战略合作协议截止,便在当月与白头鹰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同年,京城国际机场更名为京城首都国际机场,并开始建设T2航站楼。

该项目由国际知名机场顾问公司、福斯特罗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并签订了工程以及监理合同,列入国家重点工程。

该机场顾问公司和福斯特罗建筑事务所都隶属于TD集团旗下子公司。

机场T2航站楼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民用航空港,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拥有地面五层和地下两层组成,承担国内以及国际航班的服务。

截止到1975年第三季度的今天,第三期工程刚刚投入运营。

出站口。

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举着白底黑字的木牌翘首以盼。

当他看到一个身型高挑健美戴着墨镜穿着时髦的女性牵着一个扎着马尾辫的七八岁小丫头出现,立刻摇着木牌大喊:“妈,妈,这儿呢,这儿呢。”

妇人也循声看到了他,微微侧头跟牵着的小丫头低语了两声,走了过来。

“家明,不是提前说不用过来了嘛,咋还专门跑来接我。”

秦青其实很高兴。

虽然她和家明不是亲生,可从小到大都很照顾,算是结伴度过了很多最艰难、最艰苦的日子。

后来去了唐岛定居,家明也一直都是林静和秦青小别墅里的一份子。

再后来家明读书,秦青也没少替林静去伦敦看望他。

唐家明,哦,也就是原来的刘家明,后来改姓唐了。

唐家明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还拿了五爷爷给的私人引荐信,现在事业发展也挺不错。

这一次是因为唐家明有了对象,小两口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当爹的唐根生又‘失联’了,林静跟格尼拉·波斯特早就约好了要在纽约见面,脱不开身。

好大儿终于要有自个儿的家室,除了林静这个亲妈,秦青过来站台坐镇实属责无旁贷。

牵着的小丫头叫唐琪琪,是唐家明同母异父的亲妹妹。

不过种花家这一主脉的大妇林静同志平日里‘公务繁忙’,倒是妹妹秦青对小家庭里的这些孩子照顾更多。

琪琪这个名字寓意相当简单。

唐琪琪在林静和秦青这一小枝的二代里,排行第14,根据谐音梗,老爹唐根生顺手给起名叫琪琪。

二七十四的意思。

“家明哥。”

唐琪琪嘟着小嘴。

同样是一个人,正是想要被所有人认可的年龄。

坐飞机都要买票呢,刚才家明哥喊人只喊妈妈,都不主动跟自己打招呼。

“琪琪啊,好久不见,又长高了啊?”

唐家明将木板收起来,另一只手打算去接秦青旁边的推车。

车上放着一大一小两个行李箱,推车的是一个穿着西装白衬衫的黑炭头。

黑白相间衬托的保镳皮肤更是黑的发亮。

她伸手拦住唐家明,没有说话,倒是呲牙乐了一下。

油光发亮的黑肌肤衬托的牙齿好白,白的耀眼。

唐家明虽然不认识黑人女保镖,但知道这人大概也是唐岛护卫队里的一员。

没能积极打进步也不以为意,倒是顺手将自己手里的木板插到推车缝隙里。

“家明你怎么过来的,开车了吗?”

“开是开了,不过京城这边的汽车没有咱家的坐着舒坦,妈,琪琪,你们别介意啊。”

旁边有吊儿郎当的京城当地爷们瞥了‘大言不惭’的唐家明一眼,模样说不出的不屑一顾。

吹牛也不打草稿。

还没有自家的坐着舒服,你家自己能是啥高档车?还能自己造车不成?

三人俩保镖一路坐手扶梯到了地下二层,穿到停车场。

“老式的横刀型面包车。”

看到唐家明的座驾,唐琪琪嘀咕了一声。

真的是老式。

横刀这个型号是TD汽车生产的第二代老式面包车,跟加长款的五菱大面包有些像。

现在都更新迭代五次了,最初的版本,早就没生产了的。

“这批车最初是前年机场监管合同签订的时候当赠品送给机场使用的,只不过送过来就被挪给政府当公务车了,我们单位费了好大劲才抢了一个名额……”

唐家明轻松说笑着。

他的驾驶技术很娴熟,甚至比单位司机班里的老师傅也不遑多让。

因为他从16岁就学会了开车。

18岁那年,被唐根生带着去后岛海边玩沙子。

翠绿色的海岸线上,耸立着十几米、几十米高的沙丘。

是天然纯粹的硬派越野游戏场地。

秦青隔着车窗看向外面。

望着不断后撤的景色,难免感慨:“变了,好多都全变样儿了。”

十多年没有回来,故地重游的感觉很奇妙。

虽然这些年她也几乎游遍了大半个地球,见识了很多奇妙的、神奇的亦或者是温馨的舒适的景色。

但京城是她出生和长大的地方,重新回到这片故土,心情截然不同。

“妈,琪琪,你们回家住,还是先住酒店?”

“先去酒店吧,你爸担心琪琪住不惯四合院,给我们在友谊饭店订了房间。”

“爸也会来吗?”

唐家明欣喜的问。

对于隔三差五就玩失踪的便宜老爹,唐家明压根就考虑他会赶来参加他的订婚宴。

没瞧见亲娘都为了去纽约逛街购物没空回来搭理自己啊。

这些年唐家明反正也习惯了。

如果老爸能来,这可属实没想到。

“呵呵。”

唐琪琪笑的很磕碜。

秦青抿着嘴揉了揉琪琪的小脑袋:“也不一定,反正他确实是在国内,只是具体在哪儿,我也不知道。”

怎么给定的房间呢?

其实也不是特意定的。

唐根生本就在涉外酒店有两套长包套房。

京城大酒店那边也有呢。

不过友谊饭店更安静也更方便一点。

能少很多麻烦。

“家明,你对象是哪儿的,家里干什么的啊?”

秦青早已不在传统,只要家明喜欢,对方的家室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来到京城,便不由自主的传统了起来。

当妈的,亲儿子亲闺女距离成家还早着呢,权当拿家明先适应适应,顺带着练练手。

唐家明:……

……

江西,杨桥公社。

社办厂,金工车间。

叮铃铃,叮铃铃!

一连串急促的铃声响起。

上午工作结束,工友们放下手头工作,或单独,或结伴去食堂打饭。

“宫雪,你脚踝好点没啊?”

宫雪是魔都下乡的知识女青年,也是女知青里的积极分子。

从最初在生产队组织文艺‘宣传队’,再到后来逐渐开始边生产劳动,边排练演出。

最终借公社宣传队从村知青点一跃到了社办厂成为了钳工。

继续工作劳动和排练演出。

上个月排练舞蹈时,宫雪不慎扭伤了右脚,在厂医务室治疗了好几个疗程,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彻底痊愈。

“还不行,稍一走快点就扎心的疼。”

宫雪皱着眉,眉宇间很是忧愁。

她觉得自己脚踝怕不是单纯的扭伤,可厂医务室的老大夫就说肌肉挫伤。

开始的时候她也信以为真。

但治疗不见成效,越来越有跛足的感觉了。

如果没有舞蹈这个文艺技能,她想要离开农村,回到大都市的可能性就又没了。

“那我们陪你慢着点走呗。”

左边长辫子的姑娘伸手搀扶着宫雪。

“那可不行,新来的厨师做的饭太好吃,咱要是去晚了,保准连汤都捞不上。”

右边齐腮短发的姑娘吸了口嘴角的哈喇子,心直口快的道。

“咯咯。”

麻花辫姑娘忍不住笑出声,跟宫雪对视了一眼。

“怎么了?我不就是昨个儿请了一中午假,你俩至于笑话我嘛。”

齐腮短发姑娘跺脚撒娇。

她们仨从村知青点开始,就是文艺汇演的搭档。

一路携手走来,不说风雨无阻吧,也是三小无猜,这年代可不流行塑料姐妹花。

就算是塑料的,也没关系。

七十年代中期,塑料都是高档材料呢。

“要是别人去晚了还真就和你说的那样,但咱们雪儿去晚了,嘿嘿,你就放宽心吧。”

“咋了?是不是有情况?”

齐腮短发姑娘八卦之魂顿时被激发了起来,兴致勃勃的搀扶上宫雪另一侧胳膊,追问不休。

“快,快跟我说说啊,我只是听人说新来的厨师做饭好吃,多大年纪长啥样我还不知道呢。”

“可帅了,比大明星还帅。至于年纪嘛,看着跟咱家雪儿差不多,顶多大两三岁的样子……”

麻花辫姑娘并没有眼瘸心瞎。

实在是唐根生虽然实际年龄已经三十七岁,可看上去跟二十多不到三十岁的青年也并无二致。

皮肤紧致,弹性十足,从四面八方用放大镜看,也瞧不出几分肌肤衰老的迹象。

毕竟他十多年之后的今天,依旧享受着穿越者隐形福利,每日自动回蓝回红。

跟一键复原似的。

也就是眼眸里的阅历累积所产生的质变摆在那里,才让唐根生不会被人误认为二十啷当岁的青葱年纪。

宫雪三人来到食堂。

大部分人都已经找了个空位埋头吃了起来。

进了食堂里,闻到饭菜的味就很开胃。

跟以往绝对不一样。

味蕾打开了,甚至受到了刺激,让所有闻着味儿的人,不由得口齿生津。

“哎哎哎,哪还有呀,那不都没菜了嘛,连菜汤都没影了啊。”

齐腮短发的姑娘抻着脖子垫着脚尖往打饭窗口里面瞧。

语气里那个懊恼哦。

“早知道,我先过来帮你俩打了呀,唉,真是的。”

“住嘴吧你,别出声,闭嘴跟着点。”

麻花辫姑娘从容不迫,狠狠拽了齐腮短发姑娘一下,等她回头看过来,使了个眼色,搀扶这宫雪往旁边后厨里面走。

宫雪撩开了半截布帘。

齐腮短发姑娘赶紧跟上,狗腿子似的帮宫雪接过布帘一侧。

后厨里,四五个人在忙碌不停。

有洗刷锅灶的,又扫地清理的,还有一个短发青年,正端着搪瓷缸子一口口的滋溜茶叶水。

都在忙,就他一个人大摇大摆的坐在躺椅上。

“咳咳,唐大厨?”

长辫子姑娘清了清嗓子,喊了一声。

“去后边先等着,早就给你们留好饭菜了。”

齐腮短发姑娘躲在后面啧舌。

她瞧出了长辫子姑娘的乐于表现,宫雪的羞涩汗颜,以及那个厨子堂而皇之不避讳别人的‘开小灶’。

这得是摆多大的谱才能这么干啊。

也不怕被人针对。

不怕有心人举报他,惦记他这份工作。

不过转念又一想。

就凭刚才进了食堂后闻的这味儿,估计哪个领导脑袋秀逗了,也不会开除这么一个厨子吧?

刚刚埋头吃饭的里面,齐腮短发姑娘貌似还瞧见了厂财务主任还有副厂长两口子似的。

看来是有点真本事。

吸溜。

齐腮短发姑娘只是想了想,就忍不住要流口水。

赶紧吧。

赶紧的。

让姑奶奶吃上一口,看看究竟有多好吃。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厂子后厨的仓库里,都会有个小房间用于小灶接待。

唐根生这个厨房里,便有这么一大一小两间。

平日里大多都是空着。

长辫子姑娘和宫雪先一步进了小包间,发现桌上已经摆了两个盘子,虽然都被盖的严丝合缝,但金属制品密封性还是差了点。

香味儿扑鼻。

比外面闻着的那些菜还要香。

“好香啊。”

“什么好吃的?”

“打开看看呗?”

“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反正都是人家给咱雪儿准备的,咱左右护法呢,不得帮雪儿先尝尝好不好吃啊?”

长辫子姑娘是个能言会道的。

她这番说辞,齐腮姑娘那个无脑吃货立刻觉得很有道理。

打开。

嗷嚯!

黄橙橙香喷喷的炒大米饭。

糖醋里脊肉,中间还放了两个四喜丸子。

“怎么就两个?”

齐腮短发姑娘一下子就捕捉到了细节。

主要是她想吃,但两个丸子却有三个人,偏偏这里面,就她觉得自己是‘编外’的。

估计人家没考虑还有个自己。

呜呜呜,好桑心。

人家饿的好桑心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