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1 / 1)

加入書籤

“知道啦,啰嗦。”杨九公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转身走出了宫殿。

杨妃无奈一笑,也觉得自己太唠叨了,但是谁叫杨九公是她唯一的侄儿呢,不啰嗦不行呀,不然的话,万一出什么岔子,她岂不是哭晕在厕所。

另外一边,韩瑞返回府邸,立即召集众多宾客,商讨筹款的善后之策,同时吩咐家丁仆役,将韩瑞珍藏的好酒,全搬出来招呼宾朋。

“这小子倒是挺阔绰的。”赵士祯赞叹道,看着那箱坛子,眼睛都发亮了,迫不及待道:“赶紧打开瞧瞧,究竟是什么佳酿。”

旁边的人,也有点儿期盼,毕竟能被韩瑞珍藏的,肯定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不仅是众多宾客,连韩浩、李晔,甚至于高湛,都感觉到新鲜,围拢在韩瑞的身旁,七嘴八舌询问,韩瑞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告诉大伙。

听罢,众人顿时哗然起来,惊喜交集,纷纷赞扬韩瑞,不愧是财大气粗,舍得拿出这么多好酒招待宾朋,韩瑞笑呵呵受着,心里嘀咕,哥哥有钱,任性,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不糟蹋就成了。

“哈哈,既然这么富裕,那我就不客气了。”赵士祯毫不客气,抱起酒瓶就灌,一壶下肚,他才意犹未尽停止动作,抹了抹嘴巴,摇头晃脑道:“好酒,真是好酒呀,韩瑞,你哪里弄来的好东西。”

“不是好东西,怎敢请你品尝。”韩瑞笑嘻嘻道:“你要是喜欢,改明我送伱几罐子。”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赵士祯嘿嘿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记得给我留一罐子。”

“放心。”韩瑞爽快说道,这点小事,他还是能办到的。

“韩兄弟,你的好意我代赵兄谢谢你了。”张承业笑道:“不过,我可不能收你的礼物,免得欠下人情。”

“没事,不值钱,你们喜欢就好。”韩瑞摆手,笑着说道:“以后,有机会的话,咱们再痛饮三杯。”

众人欣然应允,又聊了些闲话,便各自散开,该干嘛干嘛,赵士祯也不例外,兴奋而去,不久之后,他的随从,带着一封信笺来访。

“这是什么。”赵士祯问道。

随从答道:“是韩公子的笔迹。”

“哦。”赵士祯拆开了,展开浏览一遍,忍俊不禁笑道:“有趣的是,他居然想与我结伴游园赏景,这样的邀请,实在罕见。”

“那位韩公子,真的这样说?”随从奇怪道。

“是啊。”赵士祯点头,笑道:“不过,这样也好,有他作伴,我倒是少了许多尴尬。”

“郎君,要去吗?”随从提醒道:“现在天黑,路滑,不适合出游赏玩。”

“没事。”赵士祯摆手道:“我们乘轿而去,就算路滑,有轿子护驾,怕什么。”

随从闻声,不好多说什么,躬身道:“奴告退。”

赵士祯摆了摆手,随从悄然退了出去,过了片刻,赵士祯才吩咐道:“传令,备轿,我们即刻启程。”

“是。”有人答应,急匆匆的离开,片刻之后,一顶青绸轿子,由几名侍卫抬着,慢悠悠出了皇城,沿途之中遇到巡逻的御林军,也没有阻拦,直至抵达长安街,方才停车,有小吏牵着马,等候赵士祯下车。

赵士祯走下轿子,却发现那个叫韩瑞的年青官员,已经在长安街中等候多时,脸上充满了笑容,远远的迎了过来。

“韩兄弟。”赵士祯微笑招呼。

“赵兄。”两人握手寒暄几句,一起走进了长安街,很巧合,恰好碰到一队御史,正在检查街市的治安,看到他们之后,立即停止了检察工作,簇拥上来,恭敬行礼。

这群御史,也是聪明之辈,看到赵士祯穿戴整齐,并且还骑着骏马,立即联想到今天举行的诗会,瞬间领悟了韩瑞的用心,当然也猜测,韩瑞或者赵士祯,可能要借诗会,与民同乐,于是,一群御史,立即变成了捧哏,拍案叫绝,称赞赵士祯文采飞扬,风流倜傥,引人注目。

对此,赵士祯表面谦虚,内心里美滋滋的,颇为享受这份殊荣。

当然,如果让御史们得知,赵士祯只顾和韩瑞说话,根本没空吟诗作赋,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在众人吹嘘赞颂中,韩瑞和赵士祯,漫步行进,忽然有小厮跑来禀报,说是张承业到了。

呃,这么快,韩瑞暗忖,旋即恍然,昨日在醉仙楼,两人已经结仇,张承业肯定怀恨在心,不过今日,他却主动登门拜访,恐怕是憋了一口恶气,要找自己麻烦。

不过,韩瑞却丝毫不惧,反而跃跃欲试。

张承业虽然纨绔,但是也是读书人,韩瑞也不是好欺负的,况且,他还有个好师傅,要是打架,韩瑞自忖,不会吃亏。

“请他到偏厅奉茶,我稍后就到。”韩瑞吩咐道。

那名小厮领命而去,赵士祯好奇道:“这时候,你不是应该去赴宴么,为何还要躲开。”

“不必理会。”韩瑞笑道,不屑解释,张承业是来寻衅的,自然不必与他客套,否则,只会显得他心虚而已,不如避而不见,让他扑空,消了怒火,自然就没事了。

当然,韩瑞也清楚,以张承业的骄傲,如果没有成功击败自己,肯定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今晚,肯定还会来找茬,不过这次,韩瑞不会给他机会的,因此也做足了准备,就怕他不来。

韩瑞的准备很周全,不久之后,果不其然,张承业带着几分轻视的态度,昂首阔步进来,环视一圈,目光落在韩瑞身上,淡声道:“韩公子,幸会。”

“幸会。”韩瑞含笑拱手回礼,随即指向桌前一张纸卷,笑着说道:“刚才听别人议论,好像有人约我去郊游踏春赏梅?”

“你不敢去?”张承业挑眉道:“胆怯了吧。”

“谁告诉你,我不敢去了。”韩瑞笑道,却是懒得搭理张承业这种无谓的激将法。

“呵……”赵士祯轻哼道:“姓韩的,你不会是想趁机逃跑吧。”

韩瑞耸肩,坦率承认道:“差不多。”

“你……”赵士祯瞪眼,不过想了下,觉得有点道理,韩瑞要是害怕,就不会邀请自己参加诗会了,所以,他有底气,不需要担心,自己丢下自己跑掉。

赵士祯有心拒绝,又觉得有些矫情,沉吟了下,最终选择妥协,微笑道:“你要是真的害怕了,就跟我走吧。”

“多谢赵兄弟仗义相助。”韩瑞大喜,连忙拱手致谢。

张承业冷笑,心中腹诽不已,装模作样,还真把我当白痴呢。

“走吧,诗会就要开始了。”赵士祯笑了笑,伸手邀请,与韩瑞并肩行走,顺手摸出了腰牌,高高举起。

“赵郎,早就听说,你在长安街上,有栋宅院,不仅布置雅静优美,更重要是幽静典雅,我一直很期待能够亲临参观一番,没料到,这个愿望,竟然被某人捷足先登了。”

突然响起的阴阳怪气,使得韩瑞皱眉转头,只见旁边的墙角处,有一个锦衣公子,神情不悦,盯着赵士祯的目光,透出怨毒憎恨之色。

韩瑞眉梢一扬,顿时恍然,原来是冤家路窄,又碰上张九章了,也难怪他会这样恼火,毕竟,他与韩瑞、赵士祯交往甚密,关系非常要好,却没有想到,韩瑞竟然抢先与赵士祯结交,简直太卑鄙龌龊,令人愤慨。

“是你。”赵士祯惊讶道,却有几分警惕,张九章是皇帝近臣,深得圣眷隆宠,不能惹啊。

韩瑞却不以为意,挥袖示意,赵士祯立即识趣低声道:“你们聊,我到旁边喝杯茶。”说罢,就溜之大吉了。

“你来干嘛。”韩瑞不客气的问道。

“呵呵,韩公子好像忘记了,昨日我说过什么了吧。”张九章讥讽笑道:“今天我就再提醒韩公子一次,免得贵人多忘事,把我的话,忘得一干二净,那就不妙了。”

“昨天怎么啦?”韩瑞故作茫然。

“韩公子……”张九章气坏了,咬牙切齿道:“你……好,你不承认也没有关系,今日诗会,你若是赢了,我任凭你处置,输了的话,就跪在地上,叩三百个响头赔罪……”

“你脑袋抽筋了。”韩瑞撇嘴,懒洋洋道:“你确信,你能胜得了我?”

“狂妄,你以为我是昨日那些蠢材?”张九章怒道:“今日,我可不是孤身前来,有高手陪同……”

“是吗,那么,我拭目以待。”韩瑞说道,也不废话,立即起身,径直往外面而去。

张九章迟疑了下,还是跟着走了。

一路之上,韩瑞没有多言,而张九章,也保持缄默,两人默不作声,直至走到了园林之中,韩瑞才停住脚步,左右看了下,微笑道:“这里倒是个赏景的好地方。”

园中假山湖泊错落有致,花木茂盛,亭台楼阁、雕栏玉砌、水榭轩庭、溪池碧波,构成一幅古典韵味浓郁的水墨画卷,在清晨的朝霞映衬下,显得瑰丽多彩,秀美迷离。

张九章也不说话,脸上浮现一抹讥嘲,缓慢踱步,来到凉亭,坐下之后,招呼仆从奉茶,自己慢条斯理品茗。

“你今日,有何贵干呀。”韩瑞轻声问道。

“等诗会结束,咱们再谈。”张九章淡声道:“你放心,我今日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哦,那我就放心了。”韩瑞轻松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你慢慢喝,我就不奉陪了,失陪。”

话音未落,张九章突然站了起来,挡在韩瑞的身前,冷眼盯视。

“你这是干什么。”韩瑞皱眉道:“有事就直说,我很忙,没时间浪费。”

“你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张九章冷然道:“我不管,总之今日之事,必须解决。”

“我能有什么阴谋诡计,你爱信不信。”韩瑞撇唇,绕开了拦路虎,准备绕过去,却发现张九章依然挡在前面。

“你……”韩瑞怒道:“你究竟想怎么样,快滚开,不要耽误我的时间。”

张九章脸孔铁青,拳头紧握,隐藏于宽大袍袖中的手背上,凸起的青筋,表达内心愤懑之意。

“喂。”韩瑞不耐烦道:“到底怎样,你倒是快点儿说。”

“好,你有种……”

韩瑞冷哼了下,抬脚就走,可惜张九章反应极快,伸腿阻拦,韩瑞猝不及防,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

“你干什么。”韩瑞叫嚷起来。

“韩瑞,这件事情,你休想蒙混过关,除非答应我的条件,不然我和你没完。”张九章恶狠狠道:“我劝你最好不要乱来,我爹是御史,弹劾你,易如反掌。”

“威胁我呀。”韩瑞嗤鼻道:“你以为我是吓大的,尽管放马过来。”

“你……”张九章勃然变色,咬牙切齿道:“我会让你知道厉害的,哼,我先走了。”撂下话,张九章转身离开,留下韩瑞一阵愣然,莫明其妙,这货,今天吃错药了?

“哈哈,痛快……”

张九章离去之后,韩瑞仰天长啸起来,颇有种酣畅淋漓之感。

韩瑞笑容灿烂,可是在旁边的柳树荫影中,却闪出一个人影来,仔细打量韩瑞片刻,忍不住笑道:“韩少年,看不出来呀,挺厉害的。”

“嗯?”韩瑞扭头一看,发现是赵佶,顿时愣住了,半响反应过来,惊诧道:“陛下……”

“别慌。”赵佶摆手,含笑道:“朕只是恰巧经过,偶遇罢了。”

“这附近的环境,不是普通人该来的,你来这里做什么?”韩瑞奇怪道。

“你不知道,最近京城流传一首诗词,据说写的是春江秋月。”赵佶说道:“所以,朕特意赶来看看。”

韩瑞点头,随口问道:“那么,陛下可曾听懂了?”

赵佶沉思,半响摇头。

“没听懂?”韩瑞无语,轻叹道:“陛下,诗文讲究灵魂,对于灵魂的领悟,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用心体会,就算听懂了诗句,恐怕也会弄得稀里糊涂的,根本理解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