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挖河 引水(1 / 1)

加入書籤

“水引进河里,那这水...”

“那我们还在这里每天辛苦积攒功德干什么...”

荣家大院内,村民们都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有不少村民都对王老汉的提议表示反对,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拍案而起:“王老汉,你这话什么意思,井神大人的恩泽是在井神村的,村子也是咱们建设的,现在把水引到河里,谁都能用,那我们做的这些算什么?”

“就是,外头那些逃荒的,连口脏水都喝不上,我们辛苦建村子,凭啥白送给他们?”有人附和道。

荣百丰皱眉,用力敲了敲桌子,院内渐渐安静下来。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角落里缩着脖子的王老汉身上:“老王,说说你的道理。”

王老汉搓着粗糙的手掌,道:“老汉我不懂大道理,但是俺就是在想,井神大人降下的恩泽,难道只有咱们村能用?井神大人突然加大水量,我想他就是想将福泽传播下去。”

王老汉说完,也有人表示支持:“我觉得王老汉说得对,神明大人的恩德,应该让更多人享受到。”

“是啊,俺们都是逃荒来的,外面有多苦大家都知道。”

“这些水不引出去,最后也是将村子淹了,你还能留住水不让它流不成?”

院里村民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将水外引,一派支持多修水渠将水留在福地中。

激烈的争吵了一会之后,争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聚焦在荣百丰身上。

荣百丰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此事关系重大,容我请示井神大人。”

魏州早就将这场争论尽收眼底,荣百丰的这个回答,也算是智商重回高地了。

这样也能顾全了他的面子。

荣百丰恭敬的走进井神庙的后室,重重的行了一礼。

魏州自从融合了第二片神格碎片之后,他的神念也凝实了不少,强大的神识,让他已经可以控制神念传音。

一道威严的声音在荣百丰脑海中响起,魏州只说了五个字:“引水,三和镇。”

荣百丰浑身一震,连忙跪拜:“谨遵神谕!”

有了魏州的回应,荣百丰的底气就足了不少。

他大步回到屋内,将魏州的决定告诉村民。

有些反对将水引出福地的村民,还在试图让荣百丰再去跟魏州沟通。

荣百丰直接抬手打断:“无需多言,即刻回家,拿好工具组织人手,将水渠往村外修,再挖出河道,把水引到通往三和镇的旧河床上去。”

这段河床,原本就是从九璞城流向三和镇方向的一条分支,地势上都非常合适。

所以魏州才提出让荣百丰引水进入此河。

“每家每户都需出力,计入功德簿。”

荣百丰已经这么说了,院内的人也只好散去。

他看见反对的村民三三两两聚在暗处抱怨,也看见荣百丰正带着人在四处做标记,指明开挖的方向。

荣百丰的路线规划相当不错。

他先是组织村民在福地外围挖出一条主渠,将井水引向村外干涸的旧河床。

主渠上面,每隔一段距离,就与村内支渠相连,这样既保证了村内的用水,也保证了井水最后都能汇入主渠。

这条主渠,宽两丈,深达六尺,足以容纳暴涨的水量。

与其说是水渠,倒不如说是一条小河。

同时,他还安排了人手在主渠沿途修建了数道闸门,以便控制水量。

“大家加把劲,再有几天,就能修通了!”荣百丰站在修路的最前线,一边卖力的干活一边指挥。

两地的村民们挥汗如雨,锄头铁锹此起彼伏。

虽然仍有人心中不满,但谁也不敢违抗井神的神谕。

随着主渠逐渐延伸,终于,在第十天的时候,在上百人的齐心努力下,两段人工开凿的水渠,终于连接到了干涸许久的旧河床上。

荣百丰站在水渠尽头,大声的吆喝一声:“开闸!放水!”

随着荣百丰一声令下,村民们合力抬起沉重的闸门。

积蓄多日的井水,终于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奔涌而出,顺着新挖开的水渠奔腾而下。

浑浊的水流裹着泥沙,冲进干涸多年的河床。

河床上那些巨大的裂缝,像无底洞一样,源源不断地吸收着涌来的井水,好像永远装不满。

但魏州的井水,源源不断。

要不了多久的时间,河床底部就被软化,水流终于开始在河床上面前进。

只要给水流足够多的时间,即使是相隔百里,也能奔流不息的填满河床。

魏州这样安排,其实有自己的用意。

若是无脑扩张水井,并不能对自己的信仰上面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所以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地域,才能够不断提升信仰。

当这条河流贯穿的时候,必将吸引无数人沿河生存。

有福地和三和镇在两端制约,这条河两侧,将会源源不断地出现生机。

有魏州的灵水浇灌,用不了多少时间,这条河流,将会成为大旱中的一条绿色长龙。

而且,当信徒到了一定数量之后,之前那种按照请愿,或者显露神迹的方法,效率已经非常低下了。

只要沿河能够建立起一串的人类聚集地,口口相传下去,魏州的信仰自然而然的就会传播开。

就这样,又过去了半个月时间。

福地流出的水流,已经走了五十多里地。

最早被井水滋润的河床,两边甚至已经开始长出新芽,有了绿意。

沿途的商队,将璞江涨水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的传播开来。

短短一月的时间,就有数百名逃荒的百姓沿着新恢复的河道,向井神村和三和镇聚集。

而且就在水流就要贯通到三和镇的时候,井神村外的天工阁官兵,突然全部撤了。

魏州不知道天工阁在打什么算盘,但总归是好事。

这样一来,沿路的商队流通的速度只会更快。

两个月时间又过去了,福地到三和镇这一段河边,魏州已经看到,已经开始建立不少的新村庄,大大小小的村落,点缀在河流两侧。

其中,有一些原本的大家族,甚至有一些外地来的,听闻井神名号的人来河边驻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