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专辑歌曲(1 / 1)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江临开始新专辑的谋划。
这张专辑的思路很简单,没有统一的风格、没有类别的限制。
完全是本拼好歌专辑。
大方向上是选曲要编曲简单、唱功要求不高,但好听的歌。
第一首,他打算选一首国风歌曲。
7月,周杰轮发行了专辑《叶惠美》,其中《东风破》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风流行音乐风格。
接下来,乐坛上会掀起了一阵“中国风”的热潮。
所以,江临准备跟风。
他没选择周杰轮后面专辑的中国风歌曲,毕竟以他现在的音乐素养,也只能得其形,不得其神。
为此,他选了一首,编曲相对单,但水准不低的《逍遥叹》。
作为《仙剑奇侠传》的插曲,这首歌绝对是90后的集体记忆。
歌曲动听,朗朗上口。
用词古朴典雅,那句“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夕阳赖着不走,挂在墙头舍不得我。”
跟《东风破》里的“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本来还想选择《仙剑奇侠传》的另一首歌曲《六月的雨》。
但发现这首歌在两年前便已经面世,也只好作罢。
另外,他选了《一直很安静》,这首歌并不好唱,更合适女生唱,原因无他,只因为江临的个人喜好。
第三首,江临考虑的方向是下沉市场。
他选择了小李歌手的《眼白》。
不对,是小眼歌手的《李白》。
这首被李荣昊最红的两首歌之一,也是他最嫌弃的歌,说它土、受不了。
但实话讲,李荣昊的歌首首如此。
旋律好听,歌词很少有诡谲复杂的意向,全是大白话。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还能写写诗来逗逗女孩。”
“一碗热的粥,你怕我没够,都留一半带走。”
直白、简单,俗!
但也是最能引起下沉市场的共鸣,带动大众的传唱度的歌曲。
这首《李白》的洗脑程度就是如此。
最火的那段时间,多少考生在考场崩溃中,脑袋里想的全是“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第三首歌,是前两天去李思思家,给他的灵感。
在他看到日记的那一刻,他脑海中便浮现出前世一首感人至深的歌。
《父亲的散文诗》。
这首歌是一首民谣,歌曲整体风格简约质朴,旋律简单而温暖的,只用了简单的吉他和轻柔的弦乐和鼓点。
歌词是这首歌的最大亮点。
它以一位父亲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对子女的爱。
朴实无华的歌词,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感,很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因此,江临决定用这首歌。
但既然灵感来自林教授,歌词也要改一改。
原曲中的时代是1984年,而日记中的故事却是1964年。
里面的意象肯定要改,比如原曲中的缝纫机,在六十年代绝对是稀罕物,要替换掉。
蓝色的涤卡上衣换成发白的蓝布衫等等。
这样四首歌曲就算敲定完成。
这种专辑他不打算全部包揽,10首新原创,他要做到明年了。
所以,《天下无双》、《心爱》和闽南语歌曲《浪子回头》三首,都放在这张专辑。
前两首,江临拥有全部版权。
放在专辑上肯定没问题,《天下无双》可以用张亮颖的版本。
《心爱》就要邀请位男中音来唱,这首歌难度不大,而且准确来说就是凑数了。
这样就凑齐了7首。
从私心的角度来讲,他肯定是想7首全部出自他的手笔,凑成一张专辑来发表。
但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个量大管饱。
你发7首歌,人家一看封面,看都不看就走了。
因此,江临准备直接让发行公司找五首冲量歌曲。
发行公司手底下会有很多便宜版权歌曲,就用来面对这种情况。
敲定专辑,江临便开始了闭门造车。
凭借着记忆属性,他把最简单的两首歌,《李白》和《父亲的散文诗》的谱子复刻出来。
他跟着唱了两遍,效果是不错,但隐隐约约差了点。
于是,他拿着谱子,奔到林教授家。
敲门后,是李思思开的门。
江临发现,林教授此时正坐在钢琴前发呆,阳光下林琼华依旧有致的身材,在瓷砖上投下瘦长的影子,
江临小声说道:“林教授....”
林琼华反应过来,疑惑道:“今天不是没课么,你怎么来了?”
“我写了两首歌,请老师帮我看看。”
在旁的李思思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江临是什么水平,她是清楚的,虽说最近进步明显,但底子真是太薄了。
他创作歌?
怕不是儿歌吧。
林琼华白了一眼李思思,转头向江临说道:“拿来看看吧。”
江临递过去谱子,第一张谱子上面正是《李白》。
林琼华看着谱子,简单地在钢琴上敲了几个音。
随后,她转头看向江临,眼神很是奇怪。
“音符组合简单,没什么变化,歌词直白,没什么深度,典型的口水歌。”
此刻,李思思有些替江临尴尬,她想着一会该怎么安慰江临。
而林教授又沉吟了两三秒,红唇微启。
“但!这首歌符合大众的听觉审美,有大火的潜质,运气好的话,这一首歌就能吃一辈子,你去拿吉他,唱两句听听。”
江临点头,拿起角落里的吉他。
平时,他练习的时候就用的这一把,不用调琴,简单拨了拨,就开始唱起来。
【大部分人要我学习去看
世俗的眼光
我认真学习了世俗眼光
世俗到天亮】
......
【你一天一口一个亲爱的对方
多么不流行的模样
都应该练练书法再出门闯荡
才会有人热情买账】
李思思眉头微挑,她从小就跟着母亲耳濡目染,自己又是央音大四的学生。
音乐素养自然是不低。
这前奏和开头的和弦虽然简单,属于AABA的二段体结构,音域跨度控制在纯五度内。
但却有种口语化叙事的感觉。
而且,江临的这种“气声唱法”,制造出一种慵懒随性的叙事感。
很是抓耳。
主歌向副歌过渡的部分,吉他的演奏变得更加富有激情,力度增强。
铺垫感很好。
她认真看了一眼江临,想着他这短短一个多月,进步真是不小。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