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恐怖的子弹制造速度(1 / 1)

加入書籤

正说话间,几辆大卡车行驶进了军工厂院内。

当然是毛熊进口而来的吉斯150大卡车,每辆汽车载重量4吨。

“这卡车上运载的是什么?看起来很重的样子。”

这情景引起了钱教授的注意。

正好卡车停了下来,卡车司机从驾驶室跳下来。

一看军工厂来了这么多领导。

卡车司机立正行礼。

“领导们好。”

“小伙子,你这卡车上运送的是什么?”

小伙子声音洪亮。

“报告首长,这卡车上运送的是覆铜钢。”

“覆铜钢?”

这可是一项先进的技术。

鹰酱也是50年代才开始用。

钱教授的眼前一亮,又追问了一句。

“小陆,这覆铜钢技术也是你研发出来的吗?”

在鹰酱都很少使用的技术,钱教授不相信华夏国能研发出来。

除非是小陆……

没错。

按照秦部长的道理推理,那也只能是小陆研发的。

“对,覆铜钢可以做成子弹,减少了钢铁炼造的时间。”

“而且覆铜钢容易保持子弹的性能,高温高压复杂的环境下,都能长期保持。”

“这可以减少优质钢材的使用。”

……

钱教授已经被陆超一连串的介绍给震惊住了。

这小伙子简直太逆天了。

这才回国三四个月。

各种技术军工产品以这么快的频率被研发出来。

他都不需要时间吗?

这简直不能用天才来形容。

“做子弹……倒是可以省工序。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费钱。”

“但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钱教授喃喃自语的说道。

要知道铜的价格要高于钢铁的。

这才是军中不使用铜的主要原因。

但眼下正处于危难时期,也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能提高大幅度生产子弹的产量这才是关键。

“钱教授说得对。”

“目前覆铜钢子弹已经生产出来了10万发。”

这个数字让人当场都愣住了。

“多少?”

10万发子弹。

这不是开玩笑吧?

“陆超,就算你掌握了覆铜钢技术,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制造出来这么多子弹吧。”

钱教授觉得有点太夸张了。

但陆超表情严肃,看起来不像开玩笑。

“钱教授,这是真的。”

“算了,我还是带你去看看覆铜钢子弹的流水线吧。”

……

5分钟后。

一行人到达了覆铜钢子弹生产流水线。

只见机器高速运转着,子弹一下子全部涌了出来。

比湍急的河流速度还要快。

这一幕,让众人都惊呆了。

我的天哪。

怪不得能生产10万发。

这流水线生产的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这还是其中的一条生产线。

“像这样的生产线,我们现在拉出来了500多条。”

天哪。

照这个速度下去,别说是10万发子弹,就是几亿发都能生产出来。

在场的大部分都是军人。

他们太清楚在战场上子弹的消耗量了。

整个二…战期间,毛熊果子蛋的消耗量就高达17亿发。

在一定程度上,子弹的数目多少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利。

有了这流水线生产子弹的速度,完全不用怕了。

“这生产子弹的流水线啥时候搭建的?”

连张云龙都没有察觉。

陆超都把工作做到了,而且,子弹现在已经生产了10万发。

“哈哈哈。”

“陆超,你可真是个天才。”

张云龙激动地手舞足蹈。

此时秦部长的心中就像波涛起伏了起来。

脸上带着笑意,看向陆超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自豪的意味。

这样的天才,竟然真的降生到华夏国来了。

这一切都跟做梦似的。

“小陆啊,好样的。”

秦部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心里面更有了底气。

飞机,重型坦克,火箭炮这些大型武器都制造出来了。

剩下的就是赶紧量产了。

更厉害了,那就是导弹蘑菇云了。

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先顾住眼前最为重要。

“陆超,我现在就赶紧批复多建几个军工厂。”

“多拉几条生产线。”

“子弹的生产量必须得在短时间内提高上去。”

秦部长激动地一会儿也不想耽误,原地就要下达这个文件。

“张玉民,我说这里写着。”

张玉民随时携带着钢笔和稿纸,听到秦部长下命令,赶紧拿了出来。

“秦部长您说。”

……

钱教授还在流水线上仔细考察着。

看到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拉生产线,培训生产工人这些都需要时间。

陆超这时间都是从哪儿起来的?

真是难以想象。

他才是个20出头的青年,就已经扛起了这么大的重任。

“小陆,以后我来了。”

“我也可以给你打下手。”

钱教授的一番话,让大伙肃然起敬。

钱教授在见识了陆超研发的一系列军工产品之后,并没有嫉妒。

这么一个大教授,甘愿给陆超打下手,这是多么高的境界。

“不不不。”

“钱教授,这我可不敢当。”

“还是我给您打下手。”

这老师师徒两个谦虚的态度,让众人更是动容。

“甭管谁给谁打下手,咱的目的是短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军工产品。”

“提高华夏国的工业水平。”

“钱教授,小陆,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

苏东方的一番话,再次升华了他们的内心。

“苏教授说的对。”

“时不我待,还是赶紧投入到工作中吧。”

“把我的行李箱,直接就放到军工厂,以后我要在军工厂扎根儿。”

钱教授和陆超一样,连家都没回,直接开始工作。

这种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钱教授都这样以身作则。”

“我们也不能落后,”

“拼命工作吧。”

………

钱教授的回国,给了军工工作者极大的自信心。

他们师徒二人配合,更能够发挥各自的所长。

相得益彰的同时,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华夏国军工就要迎来更大的量的飞跃。

想想就让人激动啊。

战士们的干劲更足了。

一台台机器飞速的旋转着。

工人们和战士们不知疲倦的工作着。

日历一页页撕掉。

华夏国的军工产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猛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