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成功制备碳化硅陶瓷(1 / 1)

加入書籤

“黄老,您这是在研究啥呢?”

许学明找到实验室的时候,黄石明正带着几个助理鼓捣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

“学明来了啊,是个压缩机,最近有人委托我,看看能不能给他改进一番。”

“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黄石明放下压缩机,转身笑呵呵的看着他。

“哦,我这边需要一些材料和器具,另外最好是能给我配发两个助手,给我打杂就行。”

许学明将手里的笔记本和材料清单递给他,黄石明抬了抬眼镜仔细一看,顿时有些惊讶:“嚯!你小子还真是不跟我客气啊,这么多东西,你是想制备什么新型材料吗?”

许学明点点头:“没错,我已经有了初步想法。”

“新材料具体是做什么用呢?”

“我的打算是暂时先用在刀具上。”

“只为了刀具?”

黄石明看着手里的清单颇为为难:“那你这材料的成本有些高啊!看你这样子,是想对碳化硅二次加工?”

“是的,碳化硅本身就有很好的性能,我想把它加工成碳化硅陶瓷材料,虽然按照我的推算碳化硅陶瓷刀具的脆性较大,但它在高性能加工领域中会更出彩,而且除此之外,碳化硅在其他行业也能有很大的用处。”

“再说了,我又不是仅仅升级材料这一个方面,如果想要推广的话,完全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

陪同黄石明研究压缩机的几名研究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哈哈哈,你可真有意思,你这材料还没做出来呢,你怎么就知道能用在其他方面?”

“就是,你这材料能不能搞出来都不见得呢,碳化硅引入夏国才多长时间,外国人都没能研究出个屁来,你就这么有信心?”

“我看不是有信心,是吹牛吹多了,以为自己真的无所不能了!”

面对几人的嘲讽许学明只是微微皱眉,连跟他们争辩的欲望都没有。

“行了,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黄石明脸色难看的看着几个助手:“再说了,就算是不行,那至少学明提出了构思想法,你们呢?你们来这里多久了,提出来什么有用的东西了吗?”

几人被他这么一训,立时不敢再说什么,变得唯唯诺诺起来,那一副受气的小媳妇模样,看的黄石明直抽抽。

“碳化硅加工成碳化硅陶瓷?这个想法也有人提出来过,但问题是咱们的设备没有那么先进,实验了不少次也没能摸索出来一个合适的制备流程。”

碳化硅这东西性能方面没得说,除了加工难价格贵以外,没啥毛病。

黄石明看着手里的东西沉默不语。

耗材倒是其次的,研究所那么多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做实验,也不差这么一点。

“你小子,是早有想法,还是昨天才想到的?”

许学明知道他这话的意思,脑子里瞬息间闪过无数念头,最终脸上浮现出不好意思的憨笑:“昨天回去后想了想,今天到了实验室后,看到材料清单才决定的。”

“这么快就想好了?”黄石明惊讶道。

“只是一个初步想法,能不能成功还不一定呢!”

这句话倒是得到了黄石明的认同,真要是短短一天时间就能构思出一种新材料的制备方式,那还了得?这不得上天啊!

“走!既然这样,咱们去A2实验室,正好那边东西齐全的很,我陪你一块去试试。”

许学明汗颜:“不用了吧黄老,这东西估计要弄上好些天呢,多耽误你时间啊!”

“没事,成功了这时间不就是没浪费?”

许学明无奈只好让他陪同,同时指挥几个跟鹌鹑似的助手去拿材料。

“其实按照我的推算,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并没有什么很难的步骤,难的是一些细节问题。”

实验室里,许学明指着球磨机里的碳化硅粉末说道:“按黄老您的说法,我猜测咱们以前的实验中,在第一步可能就出了问题。”

“碳化硅粉末的纯度和粒度都很重要,像他们拿来的碳化硅粉末里,能算得上高质量的不多,当然,这也跟咱们目前的工业现状相关。”

纯碳化硅粉末通常是绿色或黑色,绿色是高纯度,适合用于精密研磨和切割。

一边说着一边往球磨机加入有机粘结剂和助烧结剂,然后启动球磨机让其充分混合。

黄石明在旁边看着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纯度问题且不说,我们之前的看法是毕竟是实验,没必要用那么好的,万一失败岂不是糟蹋了。”

“不过你加入氮化硼是为了改善烧结性能?”

许学明点点头,到底是能做到高级研究员的,不简单的很啊。

等到碳化硅和添加剂混合完毕将其成型,许学明将其转移到热压烧结炉开始烧结。

“黄老,我之所以跟你说没有把握,关键就是在这一步,我的一切想法都来自于我的推测,所以具体的实操到底应该怎么做,我心里是有点没谱的。”

“不管是加热速率,压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还是保护气氛的纯度控制,以及烧结时间,我都没有太大把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制备失败。”

黄石明看着眼前烧结炉,听完许学明说的话后笑了笑:“已经很好了,哪怕制备失败,只要想法是对的,无非就是多失败几次,多尝试几次,总能得到正确答案嘛!”

“得,您说的也有道理,这个烧结还要不短的时间,您先去忙别的,我要在这里看着,确保能一次成功。”

“没事,你告诉他们几个怎么弄,让他们看着就行,正好你跟我一块研究研究这个压缩机怎么搞。”

许学明也没拒绝,就地和黄石明聊了起来,压缩机这东西在80年就已经趋近成熟,再改进就不是现在能做到的了,新材料拿不出来,新技术拿出了也用不了,所以许学明的建议是,如果一定要进行什么改动升级,从噪音和振动控制方面入手比较好。

下午。

就在两人讨论着该如何进行降震设计时,一个助理突然大喊一声:“黄老,可以进行冷却处理了!”

许学明立刻起身上前,接手了后续步骤。

当天傍晚,第九研究所再次召开了高层会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