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人才难求(1 / 1)

加入書籤

牟磊看着有些失态的叶华忍不住皱了皱眉。

“行了,关人家许学明什么事,咱们干的事本来就不厚道,你还把锅推给人家?”

叶华气急。

“那你说怎么办,上面有多看重这次的行动你比我更清楚,咱们这里又出了差错……”

“所以你就想甩锅?”

牟磊反问道:“甩锅有用吗?现在的重点,是如何补救挽回,而不是在这里推卸责任!”

叶华脸色阴沉,忽然扭头看向“吴明明”。

“你的真名叫什么,你说许学明手里有一份资料,是什么情况?”

“我叫胡永美,资料的事情是吴明明说的,具体真假我也不清楚。”

胡永美将当初跟许学明说过的话,完完整整的复述了一遍。

叶华和牟磊瞪大双眼。

开什么国际玩笑,还有这种事?

“你的意思是,许学明表现出来的一切,其实都是假的,他根本不是什么发明天才,只是一个拾人牙慧的小偷?”

叶华迫不及待的问道。

如果这事是真的,将功抵过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嗯……我不确定。”胡永美谨慎的说道。

“不确定?怎么能不确定呢?你不是跟他接触过,也调查他了吗?难道吴明明没有告诉你?”

叶华焦急的询问着,这可不兴不知道啊!

许学明现在可是上面的红人,主要是他现在干的事情简直太合国家胃口了。

夏国想发展制造业、重工业、军工业,离不开加工设备的。

所有没有确切的证据,敢报上去就是找死。

胡永美无辜的撇了撇嘴:“我为什么会知道?吴明明自己都不一定能确定,我敢胡说吗?”

牟磊觉得这其中有蹊跷,就算许学明真是拿到了什么外国专家的资料,可他能看懂那些东西,并且成功复刻出来,这本身就是天才的表现。

反正把同样的东西放在牟磊面前,别说复刻了,能不能看懂都是两说。

而且,叶华如此针对许学明,真的只是为了将功补过?

上面确实很重视反贪反腐,虽然这次错失了先机,但只要吴明明他们还在国内,露出马脚是早晚的事。

如果他们想往外跑,那更好,都不用搜集什么证据,直接抓起来就行了。

“许学明的事先放到一边,胡永美,把你知道的,有关吴明明他们的不法行为全部交代出来,我会为你争取减刑的。”

胡永美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就像是曾经答应给吴明明做替身一样。

这边的审讯进行的如火如荼,许学明那边笑的脸都僵了。

在他婉拒了喝酒的提议后,一群人轮番上来给他敬茶,那嘴就没停下来过,喝了一肚子茶水。

要不是身边还有个杨广发帮忙,今天光是喝茶都要给他喝趴下。

幸好就在他撑不住的时候,张涛那边来了消息,说液压阀做出来了,众人当即动身回车间。

装配好后试运行了一下,果然没有出其他问题,而杨广发也是顺利出资,把这两台车床收入囊中。

临走前,许学明还是好心劝告了一番杨广发。

这种超大型车床,一般都是特殊定制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订单渠道,那这种车床就失去意义了。

对此杨广发只是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早就有想法了。

之后许学明也没有多待,带着新收的洛、毛两名大将,急匆匆的赶回京都。

……

十二月末。

第二批车床交货后,许学明关于数控铣床的设计也宣告成功。

但越是如此,他越发的感到自己一个人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洛南与毛福山二人,被他安排着尝试进行其他类型数控机床的改进,但进展缓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许学明自己能做到快速出图,是因为他有着前世的眼光与记忆。

但洛、毛却没有,他们只能说跟着许学明给的大致思路去摸索前进,经常会在一个地方卡住。

如果许学明不加干涉,只靠他们自己的话,预计数控铣床和磨床想要面世,起码半年。

这还是在许学明提供了明确,且正确的设计思路的情况下。

因此。

人才,人才,还是他妈的人才!

如果没有源源不断,重金招聘的优秀人才。

如果没有接连不断的,和各大科研机构合作。

明羽科技,怎么可能拥有顶尖的科研能力,去接连不断的攻克新技术、新产品?

难道只靠许学明一个人吗?

或许只要时间足够,前世的东西他迟早全弄出来,那之后呢?

即便是在前世,想要出成果也离不开团队的帮助,没道理他现在单打独斗就能成功。

要持续的科研,深入研究并攻克更多的技术难题。

显然光靠现在这点科研团队,是远远不够的。

哪怕联合再多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

依然面临着,极大的人才缺口。

而人才从何而来?

当然只能依靠高等教育,靠夏国一所所大学,源源不断的培养和输送人才。

但人才培养这种事,不能光靠教育主管部门引导,也不能全指望学校大规模培养。

最关键的核心因素,还是就业。

机械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热门行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机械行业好就业,工资尚可,门槛也不高。

所以理论上来说,机械行业应该人才济济才对。

但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样,良将难求的问题?

一个是国内教育质量问题,另一个是学生自身动力问题。

什么是动力?

钱就是动力!

机械行业苦累是真的,别说本科,研究生毕业你也给我去车间干两年再说。

这就让很多人犹豫,我辛辛苦苦四年大学,你让我去拧螺丝?

但如果你给的钱够多,那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在如今的夏国,不少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

读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毕业了都期望自己孩子能挣些钱,不说太多,起码不能比那些十几岁不上学,去当学徒工的人低吧?

或许会有人说,工资低也只是低这两年,等以后出了车间去当研究员什么的,工资不就高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说到钱的问题。

许学明盘算了一下手头能用的资金,要不要去赞助些奖学金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