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这辈子,他都要(1 / 1)
陈建国不客气的白了眼,嗯了声,“路上小心点。”
陈保成乐呵呵的嗯了声。
几人的身影越走越远。
陈保刚诧异的摸着脑袋,老二在家里的地位什么时候这么高了?之前还不如他呢。
陈保刚想不明白,转头就去吃了老豆腐油条。
陈保刚回去的时候,陈文玉正好从屋子里出来准备去厨房做早饭。
陈文玉看向三哥,轻声道:“三哥,爸说你回来后砸炭,他今天没时间。”
陈保刚拧眉,觉得浑身上下哪都疼,叹气,“大妹,我这身上的伤还没好全,这砸炭的活你来干吧。”
要是以前,陈文玉肯定会因为不好拒绝而点头。
现在……
陈文玉假笑,“三哥,我手头也有很多货,爸说,如果你不干,等他回来就把你东西扔出去。”
顿了顿,她提醒道:“老爷子最近心情不好太,三哥,我劝你还是别找理由。”
陈保刚想到刚才老爷子对他爱答不理,赞同大妹的最后一句话,面上无奈的反问:“你就不能心疼一下你三哥?”
陈文玉,“所以我准备给三哥做早饭。”
说完,她头也不回的走了。
紧跟着,赵冬梅从屋子里出来,也没和傻站在院子的陈保刚打招呼,拢了拢身上的大衣往厨房走去。
陈文玉站在屋内的窗户边,手头放着昨天晚上展开没写的作业。
上次没写作业后她就不敢不写了。
所以,一早上起来她就开始写,不管对不对,直接往上盖。
写完了错了,那就是不仔细的事情,肯定不会留堂了。
陈文玉自以为想了个好办法,在床边醒神好一会后才开始坐在桌前。
小姑娘小大人的托腮,想到刚才大姐拒绝了三哥。
嗯,好像家里变得不一样了。
她年纪小,家里的哥哥和父母都顺着她,但大姐不一样。
印象里,大姐会对家里人说的话表示顺从,能做到就一定会做到。
就像二婶婶说的那样。
今天大姐却拒绝了三哥……
好神奇。
觉得神奇的除了陈文玉,还有陈保刚本人。
陈保刚站在院子里被冷风一吹之后,就往自己屋子里走去。
陈保华正在睡觉,听到动静后迷迷糊糊的睁开眼,打了个哈欠,翻身轻声问:“三哥你回来了?几点了?谁给你开的门。”
这一看就知道过得是晚上。
陈保刚都气笑了,“你大姐都在做早饭了,你说几点了?”
陈保华慵懒的嗯了声。
陈保刚轻拍他的屁股,“你小子,别睡了,我有件事问你。”
陈保华痛苦的哎了声,烦躁的踢了好几下被子后,才不翻身,正对着三哥,“问。”
陈保刚,“你大姐发生什么事了?”
陈保华眨眼,“没什么啊?”
说完,立刻想起来,补了句:“昨天中午,大姐夫来了。”
陈保刚拧眉,“难不成两人又吵架了?”
“没有,两人几乎没说话,咱爸给大姐撑腰了,然后大姐夫走了后,大哥和嫂子也回来了,爸生了很大的火。”
陈保华顿了顿,想不起来想问三哥什么问题,挠头拉成嗯字,“反正,我感觉你最近还是别再爸妈面前说清雅嫂子结婚的事,最近老两口心情不太好。”
陈保刚轻笑,“得了,三哥没白疼你。”
见一向爱作妖的小弟现在都夹起尾巴做人,他也歇了摆烂的心换了衣服去砸炭。
哎,希望他表现好点,能让老爷子高兴后,自己能娶清雅。
……
陆建国再次见到阔别已久的老家的时候,他心中顿时生出无限感慨。
上辈子,母亲死后他除了清明上坟回来一次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尤其是十几年后,通州区这一块迎来大变化,去农村化走向城市化,根本看不出现在的影子。
陈建国唏嘘的想着,也想起上辈子母亲死时要给他分地。
因为两个弟弟没他富裕,他也就没要。
这辈子,他不仅要属于他的地,还要再这里买地,哪怕便宜租出去也无所谓。
就等着拆迁。
陈建国深吸一口气,将这些想法放到脑后,碰到几个记忆里的熟人,张嘴笑着打招呼。
陈建国从来不白回来,这次回来拿着罐头和米、面,东西不多,但胜在克数大,让人看着有面子。
有好事人已经跑到陈家喊,“他六姨,你家老大回来了,今天中午给他夫妻两吃惊什么好吃的啊。”
陈老太太正在家门口喂鸡,听到人问,欣喜的起身,乐呵呵道:“杀鸡,我家老大回来了当然要给他吃好的。”
说完,反问:“他们走到哪里了?”
“快到了。”
陈老太太快速往围裙上抹了两下,回头喊,“老二、老三家的,出来抓鸡,还有上次买回来的牛肉拿出来,中午吃硬菜。”
乐呵呵的吩咐完,大步往村口走。
陈老太太远远的就看到最骄傲的老大带着大儿媳妇拎着东西回来,喜滋滋的迎上去,“家里这些东西都有,你还买这么多干什么?你家还有老四和老五这两个上学娃呢。”
陈建国见母亲远远的嘘嘘叨,熟悉的面孔和神采飞扬的脸色出现在眼前,心底满是激动,但面上没表现出来。
他语气轻快,“没事,今天休假看看你。”
东西都是从车站出来哪里买的,价格贵了点,但是不累人。
陈建国可不想老妻和自己受累。
陈老太太帮忙拿了点,“工作怎么样?顺利吗?怎么孩子没跟着一起回来?”
陈建国笑容淡淡,好声好气的回应,“几个孩子在写作业,最近要期末考试了,让他们安心复习了,等他们放假了,妈你要去住就去。”
陈老太太碰见熟人,挺直身板嗯了声,“去,老婆子好不容易进城,肯定要去住几天。”
这是儿子的孝心,老太太当然不会拒绝。
当然也不会去,家里还有鸡鸭需要她喂呢。
路过的人笑呵呵的转了个方向去八卦。
哎呦,陈老太的大儿子真孝顺,要带陈老太太接去住了。
不一会,村里就都知道了。
村里是没有秘密的。
陈建国不仅是陈老太太的个人骄傲,也是整个陈家村的骄傲——
50年征兵去打仗,周围的村子一共去了十个人,只有陈建国一个人回来不说,还成了他们村的书记。
后来表现不错,上面把他调去朝阳区的初中当老师。
在大饥荒那年,陈老太和陈家这两个弟弟,都是靠着陈建国才活过来。
在高考恢复那年,陈建国还抽空回村子里给知青和村里的考生讲课。
可以说,现在陈家村的大学生都是陈建国的学生。
整个村子里的人对陈建国都很尊敬,连带着平时对陈老太都很照顾。
话说现在。
陈建国回来的消息在陈家村传开后,立刻有人盯上了陈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