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杨戬扮猎户,忽悠唐僧救父(1 / 1)
“老星官!您就再帮我想想办法!我父亲在地府滞留已久,虽未受苦,但终非长久之计啊!”
太白金星一脸为难:
“真君,不是我不帮。玉帝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他亲自下令让你父亲杨天佑在地府静思己过,没说期限,这谁敢去求情放人转世啊?”
杨戬眉头紧锁:
“可总得有个由头吧?”
“哪怕让他受点苦楚再转世也行啊!这般不死不活地拖着,算怎么回事?”
原来,杨戬的父亲杨天佑,当年与瑶姬仙子私通生下杨戬,触犯天条。
瑶姬被压桃山,杨天佑身亡后,魂魄也被玉帝特意关照,滞留地府,不得转世。
虽然阎罗王看在杨戬的面子上,没让杨天佑受刑,
但一直困在幽暗地府,不得超生,也是折磨。
杨戬孝心深重,一直想找机会让父亲解脱。
观音在门外一听,眼睛顿时亮了!
机会啊!
她整了整衣袍,笑吟吟地走了进去。
“真君,星君,何事烦恼啊?”
杨戬和太白金星见是观音,连忙行礼。
太白金星苦着脸把情况又说了一遍。
观音听完,故作沉思,然后一拍手:
“巧了!贫僧倒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能解真君之忧,也能……帮贫僧一个小忙。”
杨戬和太白金星都看向她。
观音压低声音:
“那取经人唐三藏,乃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元阳未泄,他的经文超度之力,非同小可,直通幽冥,最能化解冤屈,助人往生。”
“若是能让他为你父亲杨天佑虔诚诵经超度,必定功德无量,足以抵消前愆,顺利转世!”
杨戬一听,大喜过望:
“果真?!”
但随即又皱眉:
“可那唐僧正在取经路上,我如何能请他为我父亲超度?直接去说,岂不暴露了我父亲之事?玉帝面上须不好看。”
观音微微一笑:
“所以,需要真君你……配合演一场戏。”
她把自己的计划如此这般一说。
杨戬和太白金星听得目瞪口呆。
太白金星竖起大拇指:
“高!实在是高!既解决了真君的家事,又推进了取经项目,还显得合情合理!”
“菩萨,您这项目管理水平,真是三界一流!”
观音谦虚地摆摆手:“哪里哪里,都是为了工作。”
杨戬也觉得这计划可行,虽然有点……忽悠人,但为了父亲,值了!
他抱拳道:
“好!就依菩萨之计!我这就去准备!”
说罢,杨戬转身化作一道金光离去。
太白金星看着杨戬的背影,感慨道:
“真君也是不易啊。对了菩萨,您刚才说帮您个小忙是指?”
观音笑眯眯:
“哦,就是顺便让真君把迷路的唐僧,引到两界山去。”
太白金星:……
得,又是KPI。
却说唐僧,还在荒山野岭里转悠。
他已经彻底迷路了,干粮也快吃完了,水也只剩小半壶。
看着四周几乎一模一样的荒凉景色,他欲哭无泪。
“这西天……到底该怎么走啊?”
白马也累得够呛,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走着。
突然!
前方草丛一阵窸窣作响!
紧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虎啸传来!
一头吊睛白额猛虎猛地蹿出,拦在路上,獠牙锋利,眼神凶恶!
“嗷呜!”
唐僧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紧紧抱住马脖子: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那猛虎却不急进攻,
只是围着唐僧和白马打转,发出低沉的咆哮,似乎在等待什么。
还没等唐僧念完佛号,旁边树上又传来嘶嘶声!
几条碗口粗、色彩斑斓的毒蛇滑了下来,吐着信子,缓缓逼近!
前有猛虎,侧有毒蛇!
唐僧脸都吓白了,闭着眼睛猛念佛经,心想这下完了,刚出长安就要喂老虎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只听一声大喝如惊雷炸响:
“孽畜!休得伤人!”
一道身影如闪电般掠过!
噗嗤!噗嗤!
刀光闪过,那几条毒蛇瞬间被斩成数段!
紧接着,那人影一拳轰向猛虎!
砰!
那猛虎竟被一拳打飞出去好几丈远,
哀嚎一声,夹着尾巴钻入草丛跑了!
唐僧惊魂未定,睁开眼,
只见一位身材高大、英武非凡的猎户站在面前,
手持钢叉,腰挂弓矢,眉宇间自带一股威严之气。
正是杨戬所化。
“长老受惊了。”
杨戬抱拳道,声音洪亮。
唐僧连忙下马,躬身行礼:
“多谢壮士救命之恩!贫僧……贫僧感激不尽!”
杨戬摆摆手:
“举手之劳。这荒山野岭,虎豹毒蛇极多,长老怎会独自在此?”
唐僧苦笑:
“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不慎迷路于此……”
杨戬故作惊讶:
“原来是位圣僧!失敬失敬!”
他看了看天色,道:
“眼看天色将晚,此地不宜久留。寒舍就在不远处,长老若不嫌弃,可到舍下歇息一晚,明日再行赶路如何?”
唐僧正愁没地方去,闻言大喜:
“如此便叨扰壮士了!”
于是,杨戬在前引路,唐僧牵着马跟在后面。
七拐八绕,很快来到一处山坳,
只见几间茅屋依山而建,炊烟袅袅,颇有几分田园气息。
梅山老大康安裕所化一个老妇人和梅山老二张伯时所化一个年轻妇人正在门口张望,
看到杨戬回来,连忙迎上来。
“儿啊,你回来了!这位长老是?”
老妇人问道。
杨戬介绍道:
“母亲,这位是东土来的圣僧,迷路于此,我请他来家中歇息一晚。”
又对唐僧道:“这是家母和内人。”
唐僧连忙合十行礼。
老妇人热情地拉着唐僧进屋:
“长老快请进!粗茶淡饭,莫要嫌弃。”
屋内,梅山老三李焕章化作一个老仆已经摆好了简单的饭菜。
几人围坐吃饭。
席间,老妇人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唐僧心善,便问道:
“老人家为何事发愁?”
老妇人抹了抹眼泪演技略显浮夸,
“不瞒圣僧,明日是先夫的忌辰。他生前……唉,犯了些过错,亡故后魂魄一直不安,难以超生。老身每每想起,便心如刀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