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上门看望(1 / 1)

加入書籤

几人忙碌累了一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李金娥已经烧好了早饭。

“妈,大哥大嫂,学文烧退了吧。”

吴老太点点头,“退了。”

黄孝民搓热手指头上前一摸,“果然退烧了。昨夜我听见大哥屋里的动静,起来看见他收拾东西,还想着一块儿去呢。”

“不用,有人照看就行,去的人多也没用。”黄孝国拍了拍他肩膀,“好了。”

李金娥和王惠君的感情一日好过一日,黄学文生病,自己也担心,刚才做饭的时候,还说要不要把饭带上去卫生所看看。

退烧之后,黄学文就醒了,只是两只眼睛呆呆的,看着有点乏累。

王惠君给他简单喂了点米汤,又哄着睡着了。

两口子靠着墙凑乎了一夜,半睡半醒,身子都僵了,早饭后,带着黄学文回屋休息了。

见孩子没事,众人的心也松了下来,吴老太问李金娥,“昨天让你分的都分好了吗?”

“分好了。”李金娥见吴老太没有回屋休息的意思,愣了愣,“妈,你一夜没休息好,不回屋补补觉啊?”

吴老太摆手道,“你看我像是一夜没睡的人吗?”

李金娥上下左右一看,缓缓摇头,“不像。”

“剩下的四份你们分了,给顾晴一份,还有一份给我,我要出门去看看村支书和翠芬。”

顾晴一愣,“不,不用,吴婶儿,我已经够麻烦你了,怎么还能要你买的东西?”

吴老太接过东西,直接让李金娥给送到她屋里去,“乖,听话啊。”跟哄小孩子似的。

李金娥现在是完全听吴老太的话,她一说完,提溜起东西就送到了顾晴的屋子。

家里你送,我推热闹的不行,吴老太早就踏出家门朝村支书家走去。

年前上门看望,也算她老家的一个习俗。

苟翠芬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见是吴老太,两手还提溜着东西,“你?”

吴老太熟稔挤开她,“怎么?快过年了,我还不能上门瞧瞧你?”

苟翠芬顺势一让,“你来就来,还带东西?真是,下回还这么见外,我直接一棒子把你打出去。”

吴老太笑笑,“不了,不了,下回直接带着嘴来,就吃你家的饭。”

两人说笑进了门,村支书正坐在屋子,吸着烟嘴,一撮一吐,他头顶上烟雾缭绕,不知道还以为他要成仙似的。

苟翠芬一进门,先是拿手扇了扇,“大清早的就抽烟。”

村支书刚要回嘴,抬眼看见一起进门的吴老太,又咽了回去。

“快坐,你等着啊,中午一定得在我这儿吃饭。”苟翠芬拉着吴老太先坐下。

村支书看见她带着东西上门,眉眼一动,“以后别再带东西上门了,容易有闲话。”

吴老太一怔,心里思量村支书的话,难道是有什么变化?

“能有什么闲话,村支书和翠芬姐,自我来到山窑村,帮了不少的忙,这不是很正常吗?”

村支书叹了一口气,“以后上门走动可以,但是不要再拿着东西上门了。”

吴老太看了眼苟翠芬,苟翠芬朝她挤了挤眼,低声道,“他去乡里开会,听说最近形势比较严峻,三令五申要干部洁身自好,保持干净作风。”

吴老太点点头,“我明白了。”

村支书见她真的听进去,手里的烟锅子在桌角磕了磕,能听懂话比送什么都好。

“你是不是有什么想问的?”

吴老太不好意思一笑,能当村干部的,自然有两把刷子。

“也没什么,我听翠芬姐说,咱们村年后还有一批下放劳改的要来?”

村支书点点头,这事不是什么隐秘,村里人都知道。

“没错。”

吴老太想到郭志霞给她写的信,眉间忍不住一皱。

张嘴想问一下放人员的名单,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这种事情不是她这种家里有一个下放的牛鬼蛇神能问的。

村支书看出她的担心,以为她是担心在牛棚里的黄满仓,“你也放宽心,牛棚又不止一个,再说能下放来的都是城里知书识礼的,就是成分有些不好。”

“咳咳咳......”

听到苟翠芬的咳嗽声,一下子睁大眼睛,捂嘴咳嗽了几声。

吴老太眼睛一眨,“村支书说的对,那些牛鬼蛇神就该去牛棚改造。”

“不接受农场的改造,怎么能脱胎换骨。”

村支书爬满一后背的冷汗,渐渐褪去。

苟翠芬眼底的紧张肉眼可见松了下来。

刚才村支书的话,立场有问题,要是被有心之人穿出去,村支书一位当不成还算好的,要是被划分到政治立场上的问题,他们一家......

吴老太明白,直接岔开话题,“翠芬姐,走呗,说那些晦气的干啥,不是要给我做饭吗?”

苟翠芬看了眼脸色难看的村支书,顺势站起来,拉着吴老太去厨房。

直到两人出了客厅,村支书明显腰背一低,狠狠拍了一下自己嘴。

言多必失,以后还是要注意。

厨房里,苟翠芬从大瓮里舀出两碗看着有些灰灰的面,边加水边和面,张了张嘴,又合上。

一时间厨房里有些沉默。

吴老太洗完手接过和面的活儿,“翠芬姐,我来,我是北方人,和面有一手,不如你给咱们炒些浇面的臊子?”

“好,好,你想吃什么?肉的还是素的。”一说完才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不对。

这年头谁不喜欢吃肉,闻肉味,自己简直是多这一嘴去问。

吴老太拉住她转身的手,“我喜欢大葱鸡蛋的,你今天可得多炒点鸡蛋才行,我可是空着肚子来的。”

村支书现在两口子整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要是不提点要求,怕是等她回去,他们一整天都要坐立不安了。

这念头肉珍贵,一年到头,一头猪被全村人分,村支书家也没分多少肉。

她要是现在提出要吃了,难免让人觉的不知进退,所以提出鸡蛋臊子最合适。

鸡蛋也算是一个荤菜,没肉稀罕,也差不了多少了。

“好,好,好,明夏你不知道,我炒鸡蛋臊子可有一手了。”

苟翠芬的语气明显有了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