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春风拂动之时(1 / 1)
“姐姐以为,什么是官?”绯晚问。
晏后想了想:“……天子赐职,主一方事务,是官。”
“那什么是天子?”
“天选之人打下江山,子孙世代为一国之君,是天子。”
“什么是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所领之地,为国。”
晏后一边说,一边觉得哪里不对劲。
绯晚说,“姐姐,以前我也曾这样想过,世人都这样想。可姝儿说,世上哪里有天选之人,乱世里挣扎出来的最大的豪杰,当了天下所有人的头目,就是所谓帝王了。这头目他若当得好,就能一直当下去,当得不好,会有其他豪杰来取代他。姐姐你听,是不是说得很有道理?”
晏后思索着,点头同意。
这头目,萧家人能当,她和绯晚,也能当。
“妹妹,那么所谓官员……”
“依着姝儿这个思路,官员,就是帮着天子管理天下的一群人。姝儿说,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不是天子和百官的天下。大梁和以前历朝历代的积弊,就在于上位者以自己为主人,将万民当牛马,穷牛马之力满足自己欲望。
然而牛马也有牛马卑微的欲望,连最基本最微小的欲望都无法得到满足的话,牛马就要造主人的反,革主人的命了。姝儿说,总有一天,世上再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当百姓的主子。以上凌下,将人变为奴隶,再不会存在。天子不敢穷奢极欲,百官也不敢公然贪赃枉法,因为,万民不答应。”
晏后听得眉头微微皱起。
顾姝儿经常说出惊人的疯话,整天把什么“人人平等”挂在嘴上。
她从顾姝儿的话中获得过勇气,由此更加理直气壮地鄙视先帝萧钰,毫不留情地暗暗下药害他,取代他,夺他的权。
可是让她去进一步认同顾姝儿的话,觉得平头百姓和自己平等,觉得世上不该有奴仆存在……难道她要遣散灵珑在内的所有奴才吗,谁来伺候她啊!
“妹妹,姝儿的话,听听就算了,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学来的这些疯话。不说别的,就说咱们每天处置许多事务,身边就少不了帮衬的下人、官吏。”晏后把话题拉回来,“你刚才让我卖官,是开玩笑么?”
绯晚笑着说,“不是。”
顾姝儿是很久以后的异世飘来的灵魂,如同她是死后飘回当年,这样的怪事,说出来没人信,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告诉晏后顾姝儿所说都是将来会发生的世界变化,是千百年后大势所趋?
不必了。
世界自有轮转,剧变当发生时,自会发生。
绯晚如今所做的,不过是尽自己所能,将进程稍稍提快一点,把现在能办到的,尽量办一办。
比如,卖官。
天下清官少,贪官多,好官少,坏官多。只因人性趋利,若无权钱之好处,寒窗十年图什么,图继续吃糠咽菜吗。
她掌权后尽可能任用道心坚定之人,譬如陆龟年等人,但天下官吏太多,积弊沉重,阳奉阴违,利益盘根错节,虬枝老树难以撼动。
这局面,光靠杀几个贪官,是改不了的。
前朝那位太祖把天下一半的官都杀了,剥皮抽筋,千刀万剐,他一死,吏治依旧渐渐崩坏。
因为人人都怕官,慕官,受尽欺压的贫民一旦自己当官,很可能很快也变为贪官酷吏。
根本,在认知啊!
让每一个百姓都认识到,这天下是大家的,而不是帝王将相的,就如同让女子们走出宅院一样艰难。
绯晚办女学、任命宫廷女官、参政女僚,推崇李朝英等女将军、女学者、女画师、女工匠……路漫漫,知难而进。
改变大梁每个人的思想,同样,也需要一点点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姐姐不是缺钱吗,国库没那么多银子,咱们私库也不能掏空,不然一旦有大事,银钱供不上可就被动了。”
绯晚笑盈盈给晏后支招,“不是让姐姐买卖朝廷要职,而是卖虚衔。但凡对大梁有贡献的商人、乡绅、贩夫走卒,乃至歌伶乐伎、奴仆佃农,用他们的贡献再加上一点点银子,就能换一个朝廷加封的有品级的虚职回家。从此,见朝廷同级以下官员,不必下跪,平起平坐,且赋税徭役还有减免,门宅上挂一个统一制式的匾额,昭示着他的身份。又有面子,又有实惠,他们能不高兴吗,能不趋之若鹜来给姐姐送钱吗?”
晏后恍然大悟,“是这样的卖官啊!这些虚职,不参政吧?”
“当然不。不能让随便什么人来扰乱大梁政务,虚职就是虚职。买官的要名头,我们要钱。”
晏后神色一振:“好主意!我这就叫人拟详细的章程,拟好了再来与你商量。”
这想法说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可要细致周密。什么样的贡献能加钱换官,多少贡献封多大的官,名头怎么起才不至于惹恼科举官员,买了官之后具体怎么免赋税、享荣光,这些人若是以后犯罪该怎么处置,都得细细参详。
而且这举措是明着推还是暗着推,慢慢推还是大江南北统一推,由谁来负责,让谁来帮衬压制物议。
桩桩件件都得提前想好。
屠龙容易,自己当龙,比屠龙还难。
晏后深谙这道理,于是匆匆告别,去安排这事了。
绯晚将她送到宫门口,缓步回返。
卖官之事,挣钱事小,主要是,当虚衔官职遍地开花,人们对官员的敬畏便会在无形中渐渐瓦解。
士农工商,各有等级。可倘若农工商很容易便能得到官职,和官员平起平坐,高高在上的士子官吏,就会慢慢走下神坛供桌,官员和百姓之间,渐渐形成新的生态。
晏后在筹备的时候,绯晚也暗中吩咐下去,让底下的戏班子、说书人等,开始创作和推广新戏,提前在卖官实施前引导舆论。当市井百姓都知道,为大梁做贡献可以得到朝廷嘉奖封赏、光耀门楣的时候,晏后再推行卖官就容易多了。
自然,真施行起来,不能明目张胆说“卖官”。以封赏有功良民的名义,慢慢推行比较好。相信晏后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绯晚在民间长期培养的戏班子和曲艺人等,分号已经开遍全国各地,成了除盛世驿局之外,她手中第二个遍布大江南北的组织。是她的耳目,也是她引导和控制朝野物议的手段之一。随着热门新剧火遍街头巷尾,她想让天下人明白的道理和事情,也通过剧情和人物潜移默化走进了世人内心。没有这个,她以女子身份摄政,那些读书士子能喷死她。
一个月后,晏后定下卖官章程。
三个月后,绯晚让她借着下江南巡视的时机,先用虚衔奖励江南工商。
“以前与姐姐玩笑时,姐姐曾经说过向往江南。不如就先从江南逛起,散心观景的同时,顺便考察民风官风、督政一方。等从江南回来,歇够了,川蜀、南海、甘陕、中州,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晏后颔首,正合心意。
她半生都在国公府和宫廷憋着,早就想出去走走。以前的太后不能随便走动,现在不同了,她想去哪,自己说了算。
“北瞿那边,如今成了属国,问题还是很多,有空我也去那边走走。”她兴致勃勃规划。
之前跟着先帝亲征,一路担惊受怕,哪有心情领略北地风物。这回她可以慢慢逛,慢慢欣赏。
太后出行,耗资巨大,晏后握着私人海船利润,不用朝廷掏银子。镇国公府如今由她弟弟袭爵,费尽心思讨好她,勒紧裤腰带也要送银子给她。晏后和生母清河郡主一笑泯恩仇,不提那些裂痕嫌隙,维持着面子情分。
下江南,国公府送了五十万银子给她添路费,不要白不要,晏后欣然接受。绯晚让她看到人生的广阔,不再愤恨于过往。
在春风拂动的三月,乘船南下,帆影碧空。
明贵嫔带着大公主与晏后同行。
女孩子从小走南闯北,不再是养在深宫的娇弱公主,长大后自有天地。
绯晚安排明贵嫔和大公主跟随,还有一层考量。
赵怀生的赵家军名声在外,英勇忠义可和李家军并肩。赵怀生出身底层文人,忧国忧民,又和明贵嫔有旧谊,以后是大公主强有力的后盾。
皇帝一定要太子来做吗?
公主不行吗?
大梁只能有一个君王吗?
轮流不行吗?
顾姝儿讲的未来,给了绯晚新的思路。
前世大公主母女就曾建立南朝摄政,今生,若能在和平的前提下,让两股势力互相牵制,比一比谁更能让大梁繁荣昌盛……
是不是可行?
一切都是未知数,绯晚愿意播种,愿意尝试。
晏后和明贵嫔母女下江南的次月,和庆贵妃从北瞿传来了消息。
她送了一封正式的祈愿书,派使者远来京城,交给绯晚。
和庆贵妃已从玄女神使,变成新一任玄女,领北瞿教众十三万。
请求在大梁正式发展玄女信仰,建立教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