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商人重利,大明亦可卖!(1 / 1)

加入書籤

翌日。

朝阳从海平面升起,为世间带来光热的同时,让整片海洋晕染上了绚丽金辉。

琼州府海事总司军用码头,朱元璋一行人乘坐的商船停在蚩尤舰旁边。

一名名精壮的船夫来回搬运船上的粮食,一袋袋堆在租来的推车上。

“盛百户,实在是太感谢你了。”

蒋瓛脸上露出商人的谄媚表情,对盛庸恭维道。

“在凤阳府听别人说琼州商业繁茂我还不信,现在我是深信不疑了。”

“有你这样尽忠职守,乐于助民的官员,琼州的商业又怎会不繁茂?”

“对了,昨晚的食宿还有今天推车的租金,等我们把粮食卖完后定会第一时间还给你。”

不得不说,蒋瓛演技很好,其演出十分贴合此时的身份与场景,监察百官的天子亲军锦衣卫都指挥使,果然不是谁都能当的。

盛庸今日换了身常服,瞥了眼远处在码头上四处闲逛的朱元璋,笑着配合他的演出。

“吾王一直强调要与民方便,士农工商,建设琼州美好未来人人有责。”

“所以你不必谢我,我只是奉王命行事而已。”

“钱的事情不急,老朱秀才那块玉牌还抵押在蚩尤舰百户所的公账里。”

“你们不还钱,我才高兴呢。”

淦!蒋瓛听的心里直骂娘,陛下那块玉牌价值万金,你当然想我们不还钱。

半个时辰后,粮食全部装车由骡子拉着离开码头,但要离开琼州总司还需要一道手续,即行商文书。

总司关口,朱棣看着把守在拒马护栏旁的二十余名手持雷鸣枪的军士,又看向正在与执勤总司官员沟通的盛庸。

“爹您看看老六他干的都是什么事,咱大明的商贾竟然还需要他的批准才能在琼州行商。”

朱元璋心里也颇为不爽利,但嘴上却为自家老六辩解道。

“你个莽夫懂个屁,商人重利,若不加以监管,你信不信他们能把咱大明都给卖了?”

“他们敢!!”

“都盖好了,这些人到底什么来头,盛百户您竟要亲自为他们来办理行商文书?”

执勤的总司官员把一纸文书递给盛庸,出于好奇询问一番。

盛庸没有多言,只说了四个字。

“为王执事。”

总司官员当即不再追求,挥手示意,值守军士们立马搬开拦路的拒马护栏,推开沉重的大门。

盛庸朝总司官员拱手表示感谢,拿着行商文书走到朱元璋身前。

“老先生,这是你们在琼州府的行商文书,切记要保管好。”

朱元璋点头接过,随意看了一眼便交由身后的蒋瓛收好。

随后盛庸领着队伍离开关口,没有琼州总司高墙的遮挡,映入众人眼帘的是广袤的水田。

琼州百姓们挽起裤脚,在水田中辛勤劳作,岸上树荫下稚童开心的与黄狗嬉闹。

俨然一副鸡犬相闻的和谐景象。

可在这片景象中,朱元璋发现了些许不对劲,那是数条纵横阡陌的奇怪石路。

说它奇怪,是因为它不像大明内陆的那些由石板、石块拼接而成的道路。

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一点拼接的痕迹。

石路从远处一直延伸至众人脚下,再到总司关口及其内部。

昨晚天色黯淡没有注意,今日早上朱元璋就发现整个琼州总司地面的情况。

当时他还没有多想,暗自揣测其多半是在一整个巨大的石头上建起来的。

但眼前的景象,很明确的在告诉他绝非如此。

“爹,您站在那发啥愣,这边走啊。”

不知不觉中朱元璋掉队了,好在朱棣等人时刻关注着父皇(皇帝)的情况。

朱元璋立时回神,重重踩着脚下的石路快步回到队伍前头。

“爹您干啥呢?”

朱家三宝颇为好奇自家老头子怎么回事,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唯有盛庸猜出了他此刻心中所想,笑着问道:

“老先生是好奇我们脚下的这条路?”

朱元璋也不遮掩,大大方方点头承认,蹲下身子屈指敲了敲粗糙的地面。

“这条路是怎么修出来的?咱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般材质的石头。”

“我们边走边说吧,修这些路的材质您没见过很正常,因为现如今整个大明,乃至整个世界只有我们琼州才有。”

盛庸一边讲解,一边领着众人前行。

从他的口中,朱元璋一行人得知脚下这东西的材质叫水泥,修成的路叫水泥路。

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

水泥用法简单,凝结速度快,凝固之后坚硬程度不俗,水泥路护理起来比石板路简便许多。

现在已经普及琼州府大部分地区,为琼州府城镇间的交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众人听的云山雾绕,一边感叹世间竟有如此神奇之物,不时停下脚步敲击水泥路面。

一刻钟后。

在盛庸的带领下,琼州火车海事总司站到了。

其实在琼州总司内就有站点,但总司内的站点是军用、政用属性。

朱元璋等人此刻是商人身份,自然是没法在总司内的站点上车。

众人走进火车站,周围从未见过的景象,让朱棣几人俨然一副乡下土财主进城的模样。

站内少有普通百姓,多是像朱元璋伪装的商人,大家天南地北的讨论着各地的商业情况。

有些人见到生面口善意开口想要结交一番,却不知眼前几人只是假装商人。

自古以来,华夏这片大地便重农抑商,商人的身份在政治上低贱到土里。

从小生长在深宫中,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朱允炆对于这些商人,根本不屑一顾。

朱樉、朱棡稍好一点,勉强交谈两句。

聊的最欢的,当属加入到商人吹牛比赛中的老朱秀才和朱四农夫。

等盛庸买好票回来,某位骄横的国公早已耐不住性子。

“喂,装货的马车到底在哪里?咱的时间宝贵的很,没空跟你在这里浪费。”

闻言,盛庸还没说什么,周围的商人全都轰然大笑起来。

“哈哈,这老小子怕是才从内陆过来吧?竟然在火车站找马车装货,哈哈哈不行了,我快笑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