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造价五千万两白银,朱元璋气到胸痛!(1 / 1)
“嘟嘟嘟——”
嘹亮汽笛声回荡在整座海事总司站,滚滚黑烟自烟囱喷吐而出遮天蔽日。
“哐嗤!哐嗤!哐......”
宛若巨蛇的钢铁巨兽开始沿着绵延至天边的轨道前行,速度逐渐加快。
豪华车厢内。
在盛庸的指点下,朱棣打开了车窗,将头伸出窗外。
初始,微风拂面。
后来,劲风如刀。
朱棣愈发兴奋,半个身子都探了出去,一边感受风的自由,一边振臂高呼。
见他这般,朱樉等人皆跃跃欲试,想要体验一番,目光齐齐看向坐在沙发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见状,没好气摆手道:“看咱做甚?爱干嘛干嘛去。”
闻言,除了朱允炆,其余人全部冲到窗户边。
“老四你往那边挪挪。”
“姓李的臭小子,你竟然敢挤你二表叔?”
“诸位,还请给蒋某人留个空隙。”
朱元璋看着眼前几个扭来扭去的屁股蛋,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其实他也很想试一试,但身为君父,该有的体面、威仪还是要保持的。
透过几人身体间的缝隙,看着外边飞逝的景象,朱元璋朝对面的盛庸问道:
“这火车一日能行几里?”
“若是片刻不停,路况良好的话,琼州号火车可日行千里。”盛庸给出了一个让朱元璋震惊的答案。
“日行千里,日行千里...”
朱元璋念念有词,猛然抬头死死盯着盛庸,急切问道:
“这火车一次能装多少人?”
盛庸此前猜测朱元璋等人是来自凤阳府的武将勋贵,虽然错了,但也因此知晓对方此刻心中所想。
笑道:“老先生可是想问琼州号火车一次能运输多少将士?”
朱元璋微微颔首,这又暴露不了身分,没什么好遮掩的。
盛庸道:“假设路况良好,在保持日行千里的前提下,琼州号火车一次最多可装载两千名将士。”
“若不要求高速,可增加车厢,装载更多的将士。”
“吾王曾下令做过实验,琼州号火车在装载五千名将士的情况下,日行五百里。”
“砰——!”
话音落下,对面的朱元璋立时拍案而起,惊的朱棣等人赶忙回首,却见老爷子神情激动。
朱棣试探着问道:“爹,您咋了?”
朱元璋没有理会他,在车厢内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五千名将士,日行五百里,好,太他娘的好了!!”
这场景,弄得几人摸不着头脑,遂询问起盛庸,盛庸便把之前的交谈同他们复述一遍。
“啥?你他娘的说啥?!”
朱樉不敢置信道:“这什么火车能拉着五千名将士日行五百里?”
朱棡看了眼窗外飞逝的景色,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倒也不是没可能。”
李景隆颇为欣喜:“若在大明内陆也有这火车运输将士,边疆外患的威胁将大大降低!!”
朱棣则有不同意见:“还边疆外患?配上雷鸣枪、威武大将军炮,到时候咱大明才是那些夷狄、鞑子的外患!!”
蒋瓛执掌锦衣卫,没有机会上战场打仗,所以他的关注点不太一样。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建造这样一辆火车,需要多少钱?”
此言一出,朱元璋立马回神。
“对,老蒋你说的没错,盛百户你可知建造这样一辆火车需要多少钱?”
面对众人的注视,盛庸缓缓摇头。
“诸位,你们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这不仅仅是建造火车的问题。”
“建造火车容易,琼州府随时都能造,关键是路,是火车轨道。”
“先说路。”
“火车行驶的路段对坡度、弯度有严格的要求,坡度过大,火车可能会爬不动,弯度过大,火车可能会脱轨侧翻。”
“光是为了保证路段的质量,琼州府曾经开过七座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再说火车轨道。”
“老先生刚才问建造一辆像琼州号这样的火车需要多少钱,我可以告诉你们明确的数字。”
“不算其余车厢,仅琼州号的火车头就花了百万两白银。”
“可同火车轨道相比,这都算是小数目。”
“火车轨道,初始一里地的造价便高达十万两白银,后面随着技术成熟造价虽有所降低,但仍需七万两白银左右。”
“整个琼州府七百八十五里铁路,花费白银共计五千多万两。”
五千多万两白银。
这个天文数字像是柄铁锤,重重砸在朱元璋等人的太阳穴上,砸的他们头晕目眩、瞠目结舌。
整个大明一年的岁入才多少?全部折现去年也不过一千三百多万。
结果琼州府修个七百多里的火车轨道,就花了大明将近四年的岁入???
朱元璋觉得世道变了,何时白银都用千万两来作单位了?
还有,老六那个王八犊子从何处弄来的五千多万两白银修路???
明明有这么多钱,以往还他娘三天两头派人送信到京城,说什么琼州贫瘠,土民不尊礼法,倭寇时常入侵,以此来要政策要钱要人。
那时朱元璋心疼这自愿前往‘流放’之地的六子,基本上都答应了。
搞了半天,你他娘的是在骗政策,骗钱,还骗人啊?!!!
逆子!岂可休!!!
“唔!”
情绪过于激动,朱元璋突然感觉到一阵闷痛,忙弯腰捂着胸口。
朱棣等人见状立马慌了。
“父,父亲您没事吧?您可不要吓咱啊!”
“舅公冷静,咱们深呼吸。”
“盛百户这火车上可有大夫,快快请来让他替我家老爷看看。”
“祖父您喝口水。”
你一言,我一语,吵的本就胸口闷痛的朱元璋现在头也疼了起来。
咬牙喝道:“闭嘴,你们全都给咱闭嘴!!”
众人连忙噤声,一时间站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急得跟无头苍蝇似的。好在还有盛庸。
“你们且安静别再让老先生受刺激,我这就去找驻车医生过来。”说罢盛庸便快步离去。
不久去而复返,与他一起进入车厢的还有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以及身着‘异服’的知性女子。
等的心焦神烦的朱棣几人循声望去。
嗯,这满头白发的老头子从卖相来看医术应当尚可。
咦?那女子...
朱棣:“好白!”
朱棡:“好黑!”
朱樉:“她在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