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磁性铜合金(1 / 1)
翌日清晨,当薄雾再次笼罩山谷。
第一炉铁水的轰鸣与炽热尚未从人们脑海中褪去,枯树岭基地便已褪去庆典的喧嚣,投入到冰冷而严谨的后续工作中。
高炉在经过首炉出铁后的短暂休整与检查后,已重新点火送风,低沉的轰鸣声比昨日更加沉稳有力,宣告着持续生产的开始。
工人们穿着被汗水与灰尘浸透的工装,在各处忙碌着,脸上带着疲惫,却也有了一份笃定。
总顾问施密特的办公室里,气氛却与室外火热的生产场景截然不同。
这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纸张翻动和钢笔书写的沙沙声。
施密特、苏承业、以及德方主要工程师和中方技术组长陈志远、李振邦等人齐聚于此。
桌面上摊开着昨夜首炉出铁的详细操作记录、各项仪表读数抄录单,以及一份刚刚从基地化验室送来的、墨迹未干的铁水成分分析报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份报告上。
施密特戴着眼镜,指尖划过一个个数据:碳、硅、锰、硫、磷,含量基本都在预期范围内,甚至硫磷等有害杂质含量比预想的还要低些,这得益于优质的矿石和焦炭,以及德国人严格控制的冶炼工艺。
然而,他的指尖在报告末尾的一项检测结果上停住了。房间里安静得能听到呼吸声。
“铜0.82%?”施密特低声念出这个数据,眉头微微蹙起。他抬头看向负责化验的德方材料工程师彼得·霍夫曼。
霍夫曼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丝困惑和确认:“是的,施密特先生。重复检测了三次。铜含量确实在0.8%到0.85%之间波动。这不在我们之前的矿石常规分析预期内。应该是某种伴生矿脉,而且分布非常均匀。”
普通的生铁,铜是必须严格控制的残余元素,含量通常要求低于0.3%。
过高的铜含量会导致钢铁在热加工时产生热脆性,影响轧制和锻造性能,通常被视为有害杂质。
房间里的中方人员,包括苏承业,心都提了起来。难道第一炉铁就出了质量问题?
但施密特和霍夫曼的表情,却并非失望或恼怒,而是陷入了一种奇特的沉思。
施密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忽然,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0.8%的铜均匀分布,这不再是普通的生铁了。霍夫曼,立刻计算一下,这个成分的铁水,如果进行常规炼钢,最终钢中的铜含量会是多少?”
霍夫曼立刻拿起计算尺和铅笔,在纸上飞快地演算起来。
片刻后,他抬起头,语气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兴奋:“根据收得率估算,先生,最终的钢中铜含量将在0.7%左右。这已经进入了铜合金钢的范畴!而且是含铜低合金钢!”
“含铜低合金钢?”苏承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立刻追问,“施密特先生,这是好是坏?”
“好?坏?”施密特难得地露出一丝近乎狂热的笑意,他站起身,走到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合金性能对照表前,“苏先生,这或许是上帝送给枯树岭的一份大礼!普通的碳钢,在你们中国市场上,或许只值每吨…嗯,大概80到100银元?”
苏承业默默点头,这个估价很准确。
“但是!”施密特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表格上铜合金钢那一栏,“含有0.4%到1.0%铜的合金钢,其价格,根据用途和市场需求,可以是普通碳钢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
房间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陈志远和李振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为什么?”施密特自问自答,语速飞快,吴文渊的翻译几乎跟不上他的节奏,“因为铜的加入,极大地改变了钢材的性能!它最重要的三大优势,全都指向最苛刻、利润最丰厚的领域!”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众人:
“第一,极强的耐大气腐蚀性!含铜钢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稳定的保护锈层,阻止内部进一步腐蚀。这意味着什么?造船!尤其是军舰的外壳、甲板、上层建筑!海水和盐雾是钢铁的天敌,但含铜钢能将其寿命延长数倍!海军衙门会为这种钢材付出任何代价!”
“第二,优异的延展性和韧性!铜原子改善了钢的晶体结构,使其在保持强度的同时,更容易进行深冲、拉伸等变形加工。这意味着什么?子弹壳!炮弹壳!尤其是现代高速步枪和火炮使用的弹壳,需要承受极高的膛压和瞬间的塑性变形,要求极高的加工合格率和一致性。含铜钢是制造它们的绝佳材料!它的成本跟黄铜比起来那就是喳,兵工厂会像渴求鲜血一样渴求它!”
“第三,一定的抗菌性和磁性。”施密特稍稍停顿,看了一眼霍夫曼。霍夫曼立刻补充:“是的,先生,虽然铜本身非铁磁性,但在这个特定成分下,它与铁、碳形成的某种特定合金相,可能表现出独特的软磁性或电磁屏蔽特性,虽然需要进一步验证,但很可能在引信装置、精密仪器外壳、甚至电报机电枢等特殊军需或电气领域有意外用途!”
每说出一条,苏承业的眼睛就更亮一分。
军舰、弹药、军械,这些词汇背后,是巨大的需求、稳定的订单和惊人的利润!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最初设想的,生产建筑钢材、铁轨、普通民用产品的范畴!
“成本呢?”苏承业压下心中的激动,问出最核心的问题,“我们的矿石里自带铜,这意味着我们几乎不需要额外的铜原料成本?”
“精确!”施密特赞许地点头,“除了在冶炼和精炼过程中需要略微调整工艺参数,可能增加一点点燃料和耐火材料的消耗外,我们的主要成本没有显著增加!但产出的不再是每吨80银元的普通钢锭,而是可能价值200银元甚至更高的特种合金钢锭!这其中的价格差距,就是枯树岭独一无二的竞争力,也是惊人的利润来源!”
他看向苏承业,语气变得严肃而清晰:“苏先生,请注意。我们礼和洋行是EPC总包方,只负责工程的设计、采购和建设,确保设备按合同要求产出合格产品。至于这产品是什么钢,市场在哪里,如何销售,利润如何,那是你们业主方——领航者公司需要决策和运营的事情。我们的合同义务,在产出符合设计标准的铁水和钢锭后,就已基本履行完毕。现在,这份意外的礼物,属于你们了。”
苏承业深吸一口气,瞬间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面临的巨大机遇。
德国人完成了他们的工作,甚至超额交付了一份惊喜。接下来,是领航者公司的舞台了。
“我明白了,施密特先生,非常感谢您和您团队的专业判断!”
苏承业站起身,语气果断,“霍夫曼先生,请您立刻组织人手,对后续批次的铁水进行连续跟踪检测,确认铜含量的稳定性,并尽快拿出这种含铜钢的最佳冶炼和轧制工艺调整方案!陈工、李工,你们全力配合!”
“是!”几人立刻领命。
苏承业目光扫过桌上那份报告,仿佛看着一份点石成金的秘方:“我立刻返回晋城,领航者公司必须立刻调整产品战略!枯树岭的钢,未来主要目标就是军工和高端造船市场!”
他没有片刻耽搁,抓起那份报告,大步流星地走出办公室。
门外,阳光正好,照射在远处那巍峨的高炉上,反射出冷峻而充满力量的光芒。
那奔流出的,已不仅仅是铁水,而是意味着强大国防、巨额利润和地缘影响力的、炽热的金属洪流。
枯树岭的命运,乃至山西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工业格局,都因这0.82%的铜,悄然发生了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