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林家小子又要折腾新花样了(1 / 1)

加入書籤

翌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林砚已悄然起身。

他选择在后院一角背风向阳处,这里土质疏松,平日里也少有人打扰。开始仔细地挖坑、栽种、培土、浇水……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仿佛在完成一件极其精密的仪器组装。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苏婉贞披着一件素色的晨缕,手中端着一杯温热的茶水,悄然来到了后院。

她没有立刻出声打扰,只是安静地站在廊下,目光温和地看着儿子在那片小小的土地上忙碌。

她的目光先是落在林砚异常认真的神态上,随即又看向那几株刚被种下、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蒲公英,眼神中流露出了然与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叹。

她之前已经看过了林砚那份关于构建橡胶产业体系的计划书,其战略意义、发展步骤、潜在利润和风险都分析,非常详细。

所以她完全明白,这几株看似不起眼的小草,未来可能意味着什么。

林砚察觉到母亲的存在,抬起头,笑了笑:“娘,您起来了。”

“嗯。”苏婉贞走上前,将手中的茶杯递给林砚,“忙活了一早上,喝口热茶暖暖。”

林砚接过茶杯,道了声谢。

苏婉贞蹲下身仔细地打量着那几株橡胶草,甚至还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那锯齿状的叶片。

“这就是计划书里说的那种橡胶草?”她轻声问道。

“是。”林砚喝了一口茶,水温正好,“京哥昨晚从天山带回来的。已经初步验证过了,根部确实含胶。”

“就这么种在院子里?”苏婉贞微微蹙眉,倒不是怀疑儿子的决定,而是出于谨慎,“会不会太随意了些?”

“这是野生的母本,我需要对它进行种子迭代,让它产生变异。”林砚解释道,目光扫过那几株小草,“这里我能随时照看。等它们适应了,下一步就是在工业区那边建一个试验室进行大规模育种。”

苏婉贞点了点头,儿子考虑得总是很周全。

“真没想到,那般重要的东西,竟是这般模样。”她不禁感慨了一句,“真是人不可貌相,草木亦然。”

“好了,你心里有数就好。”苏婉贞站起身,恢复了平日的从容,“需要什么支持,尽管和娘说。”

“谢谢娘。”林砚点头。

苏婉贞转身离去。

棋盘:“因白棋方橡胶草放弃抵抗,棋主完胜一局,气运相生”

接下来,林砚的行动雷厉风行,相关的布局全面启动。

他通知领航者公司太原秘书处,向山西省政府及主管农业、财政的部门,正式递交了一份措辞严谨、理由充分的申请报告。

报告的核心内容很简单:领航者公司愿意出资,承揽开垦山西省境内所有无主的盐碱荒地,预计总面积约四百五十万亩。

报告书中,以公司名义巧妙地将动机包装得极具说服力:

一则为政府分忧,消化安置因近年天灾战乱而产生的流民难民,以工代赈,维护地方稳定;

二则尝试改良盐碱地,拓展山西耕地面积,于国于民皆有利;

三则公司计划在这些土地上试种一些耐盐碱的经济作物,探索农业新路子。

这份报告一送到省府各衙门的案头,立刻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正如林砚所预料,官员们的反应几乎是清一色的支持。

盐碱地?

那是什么?

那是长不出庄稼、白白浪费地方还拉低政绩的累赘!

想要开荒,投入比买水浇地还贵。

平日里送人都没人要,现在居然有冤大头……不,是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愿意主动投钱来开发?

而且还能解决令人头疼的流民安置问题?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阎锡山在得知此事后,只是微微一笑,对前来请示的农业厅官员说了句:

“林家小子又要折腾新花样了。既然是开荒种地,总是好事。他要地,就给他地,只要真能安置流民,开出田来,一切好说。”

有了阎督军的默许,底下办事的效率奇高。

农业厅、财政厅几乎是一路绿灯,很快就联合批复:

“准予所请。全省盐碱荒地,尽数划归领航者公司经营,地价全免,以示鼓励。准其三年免税,以观后效。各地方政府需全力配合安置流民事宜。”

批复文件送到林砚手中时,他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便将其交给一旁的秘书归档。

这个结果,早已在他算计之中。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项绝密的行动也已展开。

林砚通知情报处,除了必要的通讯和侦察岗位,其余十七只训练有素、体型和力量仅次于京哥的金雕被紧急召回太原工业区保安团的营地。

林砚向这些金雕清晰地传递了目标植物的影像、气息以及遥远西部的坐标信息,而京哥作为此次任务的先行者,将领导此次的行动。

翌日黎明,一支由十八只顶级猛禽组成的特殊运输队,在京哥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升空,朝着天山山脉疾驰而去。

它们的目标明确:每只金雕,必须每三天一次,从天山北麓那片无人区,尽可能完整地挖掘并带回一株橡胶草!

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对金雕的体力、耐力和执行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但这些经过棋盘磁场潜移默化强化和严格训练的猛禽,完美地执行了命令。

于是,每隔两三日,便会有一支猛禽小队在夜色或黎明的掩护下飞抵太原,它们巨大的爪下都抓着一株带着天山泥土气息的橡胶草。

林砚的后院,很快便开辟出了一小块精心照料的苗圃。

一株株橡胶草被小心翼翼地栽种下去,每栽种一株,林砚都会重复那个气运合并的仪式,将它们纳入棋盘磁场的正向变异能力,默默引导和优化着它们的生长。

苏婉贞偶尔会过来看看,看着这片迅速扩大、长势明显优于寻常植物的蒲公英地,眼神中的惊叹越来越浓。

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多,林砚开始进行更系统的分类、观察和记录。

他筛选出长势最好、根系最发达的植株,精心采集它们的种子。

当后院苗圃的橡胶草数量达到近百株,并且成功收获了第一批成熟的种子后,预示着第一阶段引种和初步驯化已经成功。

下一步,便是推向广阔的田野,进行第一次物种迭代。

他签署了另一份命令:调拨资金,在太原城外、汾河沿岸选择一块五千亩盐碱地。

这里,将作为领航者特种经济作物育种基地(一号场),也是橡胶草走出深宅后院,进行大规模扩繁和正式盐碱地适应性试验的第一站。

无数的种子,将从林砚的后院,移植到这五千亩土地上。

而未来,那四百五十万亩广袤的盐碱地,才是它们最终的、也是真正的舞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